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7篇
废物处理   8篇
综合类   102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电-Fenton法预处理腈纶聚合废水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电-Fenton法预处理腈纶聚合废水,研究了试验条件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阳极采用Ti/SnO2-Sb2O3网状极板,阴极采用网状钛板,对腈纶聚合废水进行电解处理. 分别考察了停留时间,电解电压,FeSO4·7H2O投加量和pH对废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为pH>电解电压>FeSO4·7H2O投加量;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电解电压为15 V,pH为5,FeSO4·7H2O投加量为1.44 mmol/L,电解时间为3 h时,腈纶聚合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为31.98%,丙烯腈的去除率为74.10%,出水c(Fe2+)为0.004 mmol/L,废水的ρ(BOD5)/ρ(CODCr)从0.05升至0.47,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2.
Fenton法处理腈纶聚合废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Fenton法处理腈纶聚合废水,考察药剂、反应条件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作用机理,确定了反应过程中的关键控制因素. 结果表明:Fenton法处理腈纶聚合废水时,影响CODCr去除率的因素依次为c(H2O2)>反应时间>pH>c(Fe2+);最佳试验条件〔c(H2O2)为0.2 mol/L, c(Fe2+)为28.8 mmol/L, pH为2.5, 反应时间为150 min〕下处理腈纶聚合废水时,进水ρ(CODCr),ρ(BOD5)和ρ(丙烯腈)分别为1 200.0,242.1和97.4 mg/L,出水分别为301.6,110.0和0 mg/L,去除率分别为74.9%,55.0%和100.0%,ρ(BOD5)/ρ(CODCr)由0.2提高到0.36,废水可生化性显著提高,特征污染物丙烯腈得到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33.
为进一步提高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中普通聚乙烯(PE)填料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中NO3--N的去除能力,采用液相化学处理法对PE进行改性,并对其反硝化深度脱氮效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聚乙烯(MPE)填料的静态接触角为75.5°,与PE相比降低了26.6%;扫描电镜显示,MPE与PE相比表面结构粗糙度增强;能谱及红外光谱分析表明,MPE表面氧元素含量及结构都发生了变化;MPE填料的MBBR反硝化能力与PE相比得到了明显提高,当进水NO3--N和TN浓度分别为(8.5±1.5)和(14.3±2.1) mg/L时,MPE填料的MBBR对NO3--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2±7.0)%和(56.5±10.7)%,与PE相比分别提高了20.8%和58.1%。  相似文献   
34.
针对农田退水NO3--N占比高、C/N低,氮污染难以去除的问题,将经济易得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茎叶碎段装填在表面流人工湿地(packed surface flow construct wetland,PSFW)的表层作为外加碳源,以研究其长期运行情况下的脱氮效能。结果表明:第29~149天,外加芦苇茎叶碎段的PSFW的脱氮效能明显高于无芦苇茎叶碎段的空白PSFW0;进水NO3--N和TN浓度分别为(16.4±1.0)和(17.7±2.0)mg/L,HRT按3、4和2 d运行时,HRT为4 d时脱氮效能最优,PSFW对NO3--N和TN去除率分别为(87.4±6.0)%和(74.1±6.0)%,PSFW0去除率仅为(14.4±4.0)%和(14.4±3.0)%;第150~269天,PSFW的脱氮效能稍高于PSFW0,在进水NO3--N和TN浓度分别为(10.4±1.0)和(10.8±1.0)mg/L,HRT按3、2和1 d运行时,HRT为3 d时脱氮效能最优,PSFW对NO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1.9±7.0)%和(90.2±7.0)%,PSFW0去除率分别为(91.3±5.0)%和(86.4±6.0)%。第270~334天,PSFW的脱氮效能稍低于PSFW0;进水NO3--N和TN浓度分别为(5.7±0.4)和(7.2±0.8)mg/L,HRT为3 d时,PSFW对NO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88.6±10.0)%和(82.5±7.0)%,PSFW0去除率分别为(94.0±6.0)%和(87.8±3.0)%。  相似文献   
35.
采用电渗析法预处理丙烯酸丁酯生产废水,可将废水中的有机酸盐浓缩回收,同时大大降低废水的污染物浓度.重点研究了淡水浓水初始体积比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电渗析过程中水的迁移.实验确定了淡水浓水的最佳初始体积比为5∶1,此时对COD为61 650 mg/L的废水,COD去除率可达99.5%,脱盐率在99.5%以上,同时可将废水的...  相似文献   
36.
研究了As(Ⅲ)初始浓度、反应时间、铁粉投加量、初始p H以及溶液共存腐植酸(HA)、阴阳离子等影响因素对废铁屑吸附As(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s(Ⅲ)初始浓度的增加,平衡吸附量也增加,当初始浓度为50 mg/L时,qe=15.88 mg/g,在150 min时,吸附达到平衡;当铁屑投加量从0.05 g/L增加到1.0 g/L时,砷的去除率也随之增大,当废铁粉用量进一步增大到5 g/L时,砷的去除率有所下降;p H在5~9时,吸附效果最好。当溶液中阳离子Ca2+、Mg2+共存时可以促进砷在零价铁表面的吸附,SO2-4/NO-3表现为轻微抑制作用,HCO-3和HA的存在明显抑制了As(Ⅲ)的吸附。  相似文献   
37.
通过静态摇床试验研究了天然斜发沸石对氨氮的吸附特性,以及沸石投加量和外加金属阳离子对其快速吸附氨氮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沸石对氨氮的等温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其最大吸附量为12.903mgg;沸石粒径减小,有利于沸石对氨氮的交换吸附,不同粒径沸石对氨氮的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过程;斜发沸石中与氨氮进行离子交换的阳离子主要为Na+,其次为Ca2+,随着吸附氨氮浓度的升高或吸附时间的延长,Na+与NH4+吸附去除量的比值呈下降趋势,而Ca2+的比值呈上升趋势。沸石投加量与氨氮去除率和沸石释放至水中的总金属阳离子浓度成正比,随着投加量增加Na+与NH4+吸附去除量的比值由1.222增至1.383;溶液中分别加入40mgL的K+,Na+,Ca2+,Mg2+4种离子,对沸石吸附氨氮产生抑制作用的强弱顺序为K+Ca2+Na+Mg2+。  相似文献   
38.
对玉米深加工企业EGSB+AO废水处理工艺进行问题诊断,提出清洁生产的改造措施,研究其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主生产车间加装澄清离心机和废水预处理段增设竖流沉降罐,提高了EGSB反应器的运行效率,反应器进出水CODCr平均值分别下降59%和62%以上,比产气率提高45%。改造后二沉池出水CODCr、BOD5、NH+4-N、SS平均浓度从124、31、57和33 mgL降至55、9、5和19 mgL,出水pH为6.3~6.9,达到GB25461—2010《淀粉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改造工程同时可创造132.04万元a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9.
为探讨BAF(曝气生物滤池)最佳反冲洗强度及其选择依据,以某处理石化二级出水的强化除磷BAF为研究对象,采取不同的反冲洗强度进行气-水联合反冲洗,探讨反冲洗过程中出水污泥量峰值出现时间、污泥的SOUR(比好氧呼吸速率)变化、反冲洗前后微生物量和微生物脱氢酶活性(DHA)的变化以及反冲洗后的恢复效果,并对反冲洗强度参数的选择进行了优化. 结果表明:在该研究条件下,采用气洗〔强度为12 L/(m2·s)〕4 min,气-水联合洗〔气洗强度为12 L/(m2·s),水洗强度为6 L/(m2·s)〕5 min,最后用清水漂洗9 min的反冲洗方式,排水中污泥的ρ(SS)可在最短时间(3 min)达到峰值;反冲洗排水中污泥的SOUR较低,平均值为0.5 mg/(mg·h);距离底端进水口1.3和2.2 m处的滤料层微生物的量损失较小,分别为4.4%和5.3%,其相应微生物的活性有所增加. 研究显示,该条件下反冲洗可有效清除滤料颗粒间所截留及滤料表面脱落的老化生物膜,并可保留适量活性较高的生物膜,强化了传质条件,反冲洗后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能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40.
采用具有三隔室重复单元的电渗析中试装置从丙烯酸丁酯废水中回收有机酸,考察了操作电压对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操作电压对装置的处理能力、能耗和回收有机酸浓度均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操作电压从50V增加到100 V,平均电流密度从16.91 mA/cm2线性增加到55.22 mA/cm2,电渗析时间显著缩短;生产单位有机酸的能耗从0.10 kW·h/mol线性增加到0.20 kW·h/mol。操作电压从50 V提高到100 V时,伴随有机酸根迁移的水量增加,而伴随钠离子迁移的水量减少,使50 V下获得的有机酸浓度较高,而NaOH浓度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