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35篇
综合类   92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根据中国石化企业实际运行情况,介绍了整合QHSE管理体系时的过程和方法,指出了QHSE管理体系一体化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QHSE体系整合对企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2.
针对催化装置不能停工、在用瓦斯线不能进行蒸汽吹扫置换,而又必须进行消除瓦斯线泄漏点的实际,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方法,识别出抢修堵漏工作中的危害,制定瓦斯线抢修堵漏施工技术方案及风险控制措施,确保了在用瓦斯线抢修堵漏工作的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153.
工作危害分析(JHA)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在企业开展工作危害分析时常见的问题,提出了进行工作危害分析应注意的要点及方法。  相似文献   
154.
通过DSC、XRD和TEM研究了NiP镀层在不同温度热处理前后的变化,得出了NiP非晶镀层的适用温度范围,分析了NiP防腐镀层的失效原因。  相似文献   
155.
对炉气、解析气、上段气、碳化塔顶气体和尾气进行了燃爆性分析及测试,测定了上段气、碳化塔顶气和尾气的爆炸极限并采用三元组分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压缩前的上段气、碳化塔顶气和尾气随氧气含量的升高不可燃,尾气排空不存在燃爆危险。压缩后的上段气组成处于可燃范围之外。针对碳化塔顶气中氧气浓度已经超过限氧浓度值,提出了必须严格控制碳化塔顶气中的可燃气体浓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6.
介绍了中国石化集团青岛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在工艺、检测、管理方面采取的防腐措施及效果,对今后的防腐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7.
结合国际、国内有关防雷标准,介绍了石化系统电子设备的雷电过电压保护的必要性和雷电过电压保护系统.石化系统电子设备防雷是一系统工程,必须将直击雷防护、等电位连接和系统地安装电涌保护器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电涌保护器,不但要选择好适当的型号,还要注意其安装的位置和彼此配合的层次.  相似文献   
158.
为了考察高浓度过氧化氢存储的适宜条件,利用微型量热仪C600对70%H2O2在室温至250℃范围内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模拟计算了扫描速率对H2O2热分解的影响,分别利用Friedman等转化率法和ASTM E 698法处理试验结果。然后模拟绝热条件下失控反应,并考虑热惰性因子对到达最大反应速率所需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等转化率法和ASTM E698法计算得到70%H2O2分解的活化能分别为32~76 kJ/mol、56.292 kJ/mol,结果相差不大。热惰性因子为1.0、1.5、2.0和3.0时,需要确保使用和储存70%H2O2的温度分别低于15.3℃、18.8℃、21.6℃、26.4℃。最后,模拟计算了不同包装材料、包装尺寸下70%H2O2的自加速分解温度SADT。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浓度H2O2使用及储运过程中的建议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9.
为研究常见化学品对偶氮二异丁腈(AIBN)热稳定性的影响,利用C600微量热仪对AIBN及AIBN与水、酸、氢氧化钠、氯化钠和铁等物质混合的热分解反应进行试验探究,根据试验数据得出相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它们的分解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IBN本身的热稳定性较差;水、酸、氢氧化钠、氯化钠和铁等物质使AIBN的放热反应变剧烈,反应对温度的变化更敏感,反应速率常数增大;这些物质的加入不会改变AIBN的热分解反应产物。  相似文献   
160.
基于油库火灾模式,分析了超大型油库火灾风险影响因素,指出油罐及控制系统故障是油库火灾事故的主要直接原因,而管理体系的缺陷是所有事故的根本原因,完善油库安全管理体系是预防所有事故的关键。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现代化油库的安全管理应采用事前管理模式,从管理和设备设施方面消除隐患,将系统安全的理念应用到油库安全管理中,建立油库火灾风险动态体系。完善油库火灾风险动态管理体系是当前控制油库火灾风险的有效手段,该体系的具体实施需要配套软件系统和专项检测技术的支撑。该体系的实施需要根据油库的实际情况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