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38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19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79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城镇污水处理厂A2/O工艺的回流污泥作为接种污泥,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AGS),探究Ni2+对AGS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的条件下,50d左右培养出成熟的AGS,其形态多呈球状或椭球状,外表分布着少量丝状菌,颗粒污泥粒径主要在2~4mm,MLSS达6000mg/L,SVI维持在40~50mL/g.将Ni2+作用于培养出的成熟AGS,Ni2+在0~2mg/L的浓度范围内会提高AGS的稳定性,使MLSS上升,SVI降低;同时会促进AGS分泌胞外多聚物(EPS),EPS组成成分中的蛋白质(PN)明显多于多糖(PS);Ni2+对好氧颗粒污泥去除总氮(TN)的抑制程度要大于COD,最终COD去除率可维持在95%以上,TN去除率可维持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渗透(FO)工艺处理酸性矿井水(AMD),以NaCl为原料液、MgCl2为汲取液,研究了汲取液浓度、膜取向、流速等操作条件对正渗透水通量及反向溶质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FO对AMD中的Al3+、Fe2+、Cu2+、Zn2+等金属离子的截留率分别达到99.8%、100%、98.9%和99.5%,硫酸盐的截留率达到97.5%;采用纳滤工艺回收正渗透汲取液,对于Mg2+的截留率达到73.3%。  相似文献   
3.
采用铝盐浸渍法制备改性活性炭。研究了铝盐种类、浸渍液浓度和不同吸附条件对Cr(Ⅵ)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0. 1 mol/L Al_2(SO_4)_3浸渍法制得的改性PAC吸附效果最好,Cr(Ⅵ)的吸附量由0. 75 mg/g提高到4. 86 mg/g。当温度为30℃时,Al-PAC的最佳吸附条件为:投加量0. 2 g(每100m L),p H为4,吸附时间30 min,溶液中Cr(Ⅵ)浓度由10 mg/L降至0. 45 mg/L以下,低于排放限值。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过程为以离子交换为主要机制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北京市道路降尘在不同季节的污染特征及来源,选取北京市4条典型道路得到64个采样点的道路尘样品,采集的道路尘样品经过预处理得到75 μm以下的颗粒物,经过再悬浮及实验室分析得到PM2.5的粒径分布和化学成分谱.结果表明:不同采样高度及不同道路类型的颗粒物粒径大体分布规律一致,颗粒物质量频率存在三个峰值,分别为0.75 μm(微粒径)、2.50 μm(小粒径)、4.50 μm(大粒径);各季节的降尘颗粒物的化学组分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元素,主要元素(含量>1%)季节变化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元素富集因子法得到污染元素为Cr、Cd、Sn、Cu、Zn、Pb、As,双重元素为Bi、Ti、Ni、W、Mg、Ca、TI、Mo、V、Fe、Zr、Ba,其余16种为非富集元素;颗粒物中离子质量分数在夏季最大为9.31%,春季、秋季、冬季的离子质量分数相差不大,其中Ca2+、NO3-、Cl-、SO42-占总离子质量的80%左右;碳素中w(OC)和w(EC)的季节变化均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OC/EC[w(OC)/w(EC)]的季节变化规律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不同季节w(OC)和w(EC)的相关性大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对PM2.5中化学组分来源分析表明,污染元素受机动车和建筑尘影响较大,与机动车尾气相比,机动车磨损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小视;燃煤影响一直存在,但供暖期污染有所改善.机动车尾气、建筑尘及土壤尘对离子均有贡献,在夏季土壤尘、建筑尘、二次反应的综合影响较大,春季土壤尘影响更为突出.碳在夏秋季节受汽车尾气和建筑尘的影响较大,夏季二次反应影响不大;冬季除气象因素外,燃煤和生物质燃烧也不可忽视;春季土壤尘影响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挖掘过程中污染扩散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平  杨乐巍  房增强  郭淑倩  于妍  贾建丽 《环境科学》2013,34(12):4619-4626
我国城市工业污染场地主要受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SVOCs)的污染.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挥发性大,在环境中容易迁移,土壤被挖掘和扰动时,土壤中VOCs很容易形成短时间内的相对较高浓度释放;如果施工人员没有进行适当防护,极易产生健康危害.本研究通过现场快速监测与采样管采样技术相结合,研究污染场地修复开挖过程中气态污染物的分布规律.监测结果表明,在场地开挖的主导风向上,气态污染物浓度分布随距离而下降,并呈现波峰和波谷交替出现的特征.监测结果可以用多个高斯烟团的叠加来拟合.本研究结合工业场所职业健康与安全有关限值,推导污染土壤修复开挖现场安全区域划分的方法,并提出相应分区的个人安全防护响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李成  朱逢豪  付兴民  付光明  舒新前 《环境工程》2013,(Z1):360-362,392
基于化学抑尘剂与粉尘之间的润湿、粘结、凝聚作用机制,综述了近年来各类化学抑尘剂的合成技术及原理,概述了化学抑尘剂在矿山粉尘抑制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化学抑尘剂研究方向的主要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以炼钢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弃物钢渣为碳捕获剂,进行了钢渣湿法捕获烟气CO2工艺的实验研究。通过分析钢渣的组成成份及反应机理,研究液固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及反应产物等主要参数对钢渣湿法碳捕获状况的影响。实验证明,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适当的操作,可使钢渣湿法碳捕获效率达60%以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提出含油污泥的优化处置方案,并通过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对优化方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与原处置工艺相比优化后环境负荷降低了99.62%。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比2006-2010年酸雨监测数据和环境空气例行监测数据得出:对于阳泉市区环境空气中SO2、NO2等酸性污染物浓度的变化,酸雨监测间接反映的逐年上升与同期例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所反映的逐年明显降低出现矛盾。通过讨论封闭型地貌、静风逆温型气候和资源型城市城矿郊混合结构等因素复合形成的不利大气污染物扩散场,分析高、中、低架点源和特殊污染源煤矸石山和山城机动车酸性污染物源强或排放量变化与空气质量和酸雨监测数据变化的相关性,得出矛盾机理为:2种监测所反映的空气SO2、NOx浓度属于不同高度层面的污染物。最后经相关性分析提出了主要与酸性污染物低空集聚相关的、由特殊地貌、气候、污染源复合形成酸雨的机制及与矸石山、机动车污染物低空排放量逐年增加相关的酸雨频率逐年增加机制。该研究对山区河谷资源型中小城市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吸附法是去除污水中典型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梳理各类吸附剂对典型PPCPs去除效果的基础上,结合吸附剂类型和操作条件评述了不同吸附剂对典型PPCPs的去除效率、吸附机理,及影响其吸附效果的因素.总体而言,目前针对吸附法去除典型PPCPs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吸附机理研究尚不成熟.关于吸附法去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