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1篇
安全科学   170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78篇
综合类   390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85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利用煤矸石生产聚合氯化铝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聚合氯化铝(PAC)是一种无机高分子化合物,其组成随原料及制作条件的不同而异,非单一固定的分子结构,具有使胶料脱稳和吸附架桥作用,是水质的混凝处理中首选混凝剂。利用煤矸石提取聚合氯化铝,是其资源化进程的一项主要内容,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42.
兖州矿区采煤塌陷地状况与综合治理途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兖州矿区采煤塌陷地状况进行现状分析和趋势预测,结果表明,至2000年底,已累计塌陷土地5389.40hm2;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兖州、济东2个煤田最终将形成两个塌陷中心,面积达4.4×104hm2。这不仅使大面积农田被毁,造成生态失衡,而且给当地工农业生产以及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应该彻底进行采煤塌陷地的综合治理。据此,根据矿区工农业持续协调发展的需要,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全方位提出了采煤塌陷地的综合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243.
结合我国多个东部矿区土地复垦工程实践,分析了东部矿区土地破坏的特点及优势,指出在复垦规划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44.
机械处理废弃印刷线路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废弃印刷线路板的特点,介绍了机械处理的方法,及国外机械处理废弃印刷线路板的实践和进展。  相似文献   
245.
国内制革废水处理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制革综合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包括全物化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对制革综合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氧化沟和SBR法是适合我国制革废水特点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46.
露天煤矿的土地复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术字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的现状,着重了矿区土地地复垦规划,提出了一个土地复垦规划的模型,并且对复垦方向的选择和复垦控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47.
城市小区分散式生态污水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集中式污水处理方法的弊端,提出将小型人工湿地运用于城市小区的污水处理,形成分散式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实现环境目标与经济效益的结合。  相似文献   
248.
纳米TiO2光催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催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废水处理技术,但目前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详细地论述了目前纳米TiO2光催化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49.
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煤矿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应该首先抓住的几个重点:矿井水回用、锅炉燃煤SO2控制、煤尘防护、煤矸石综合利用、噪声治理等。  相似文献   
250.
针对延长油田CO_2-EOR项目的潜在泄漏问题,根据当地气象环境条件,利用重气扩散模型研究了CO_2泄漏运移特征,并以此为依据,讨论了该工况条件下CO_2泄漏的大气监测方案。结果表明:CO_2喷射泄漏后先上升后下降,并沿着下风向运移;在研究区优势风速2.7 m/s条件下,喷射高度与最大CO_2体积分数点高度随泄漏速度增加而上升;CO_2顺风向运移距离大于侧风向运移距离,且泄漏的地表影响范围随泄漏速度增加呈近似线性增加;泄漏速度3 kg/s时开始出现危险区域,且大于该泄漏速率时,地表危险区面积随泄漏速度增加呈抛物线变化;监测点应位于距离泄漏源下风向50~80 m处,在监测高度0~4 m范围内,CO_2监测半宽相对稳定且较大,约为12 m,当监测高度大于4 m时,监测范围明显减小;考虑到监测点预警功能,认为研究区大气监测需要在潜在泄漏源的西北和正南方向50 m处、高度为0~4 m范围内各设置1个CO_2大气监测点,该监测方案可根据现场最大泄漏量预估值及监测预警要求,适当减小与潜在泄漏源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