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7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161篇
基础理论   55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利用多期LandsatTM、LandsatETM 和航片从时间、空间和利用类型3个方面分析了太湖围湖利用、网围养殖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984—2003年间太湖围湖利用面积为4.45km2,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相比,围湖利用规模较小、速度较慢,围湖利用的主要类型是鱼塘养殖,主要分布在苏州市;太湖网围养殖增长迅速,尤其是1995年以后,1990年太湖网围养殖面积13.17km2,1995年为25.95km2,2003年为107.72km2,1995—2003年间网围养殖年增长速率是1990—1995年间年增长速率的4倍,太湖网围养殖主要分布在东太湖。  相似文献   
232.
重金属污染是世界各国河流面临的重要问题。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其在提供水资源、调蓄洪水及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其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研究。As是重要的致癌重金属,也是长江水体重要污染物之一。沿长江从上游至下游取水样,对长江滨江水体As空间梯度变化进行研究,并评价其健康风险。结果显示:As浓度整体呈从上游至下游增加的趋势。与已有研究比较显示,长江As浓度呈减小趋势。但As在一些点位(如芜湖市、池州市、东至县、常州、无锡、崇明岛等地区点位)存在较大致癌风险,需要引起特别关注。水体温度、离子浓度可能是影响水体As毒性的重要因子。研究结果可为长江水环境污染治理与保护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233.
城市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关注的热点。以南京市为例,测度了城市空间结构紧凑度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探讨二者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南京市2002、2007和2012年的城市空间结构均属于较不紧凑状态,且呈下降趋势;"中心区"紧凑度高,且呈上升趋势,城市内部填充与城市外围蔓延扩张现象并存。(2)2002~2012年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属于中等水平,且呈下降趋势,南京市各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差异明显。(3)城市空间结构紧凑通过距离和交通可达性来影响城市内部要素在空间的分布,最终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基于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城市内部空间合理组织,尤其是加强对交通设施的投入,促进城市要素在空间上的合理分布与流通,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34.
以太湖地区蠡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解译1984,1995和2000年3个时段TM/ETM获得的土地利用分布地图,采用GIS叠加功能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模式,应用长周期水文分析模型L—THIA(longterm hydrologic Impact assessnent),基于30年的降水日序列模拟了3个时段土地利用分布特征对地表径流量的影响,并通过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与地表径流污染物浓度的定量关系参数,估算了不同时段土地利用模式下营养盐污染的产出量,分析了面源污染对土地利用变化的输出响应。分析结果显示,营养输出变化主要源于土地利用向面源污染高产出的建筑用地转变,以及径流总量的增加。1984年总氮产出为70.103t/a,2000年增加到86.667t/a,16年间共增加了23.628%;1984年总磷产出为10.497t/a,到2000年增加到15.413t/a,16年间共增加了46.832%。营养盐输出变化主要集中于丘陵间地和下游湖滨平原河网地区。最后,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面源污染输出响应的定量研究,分析了控制面源污染物增加的土地利用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35.
中国北方燃煤型和工业复合型城市汞污染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了中国北方燃煤型城市长春市和工业复合型城市葫芦岛市汞污染状况。长春市表层土壤汞含量为0.030~0.272 mg.kg-1,土壤汞具有从市中心向城市外围递减的趋势;葫芦岛市土壤汞污染严重,表层土壤汞含量为0.055~14.575mg.kg-1,土壤表层汞含量以锌冶炼厂和氯碱厂及其附近为中心,向外围辐散降低,呈双中心分布;燃煤型城市长春市水中汞含量为0.089~0.567μg.L-1,沉积物汞含量0.042~3.183 mg.kg-1;葫芦岛市历史上受纳氯碱厂污水的五里河水中汞含量0.102~0.716μg.L-1,沉积物汞含量0.254~52.510 mg.kg-1。工业城市汞污染是我国汞污染最重的地区之一,其生态风险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36.
河流水体污染物消减作用是降低其入湖通量的重要方式,为探明太湖河流氮磷污染物消减速率时空变化特征,研究采用自主研发的原位培养装置,开展了太湖西岸出入湖河口总氮绝对消减速率(TNR_绝)、总氮相对消减速率(TNR_相)、总磷绝对消减速率(TPR_绝)、总磷相对消减速率(TPR_相)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北部和西部河流夏、秋季TNR_绝和TPR_绝高于春、冬季,南部河流则为秋、冬季高于春、夏季。夏季西部和西北部河流TNR_绝和TPR_绝高于南部,冬季则相反,春、秋两季空间差异不明显。颗粒态总氮(PTN)浓度及水温是TNR_绝时空差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TP浓度是TPR_绝的季节差异性的主要原因,不同季节TPR_绝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春、夏、秋、冬四季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p H等水体物理性质、TP浓度和SS浓度、SS浓度、TP浓度。TNR_绝和TPR绝及其初始浓度是TNR_相和TPR_相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37.
微咸水淋洗对苏打盐渍土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轻度盐碱化和中度盐碱化2种苏打盐渍土上,分别设置对照、补充灌溉、低额淋洗和高额淋洗4个处理,对经微咸水淋洗的苏打盐渍土的土壤渗透性、土壤容重以及土壤盐碱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在高额淋洗区,微咸水在中度苏打盐渍土中渗透速率约为对照区的3倍,在轻度苏打盐渍土中约为对照区的2倍。与对照区相比,中度和轻度苏打盐渍土高额淋洗区土壤容重分别降低10.1%和9.5%。在高额淋洗区,中度苏打盐渍土60 cm深度内的含盐量降至1.0 g.kg-1,碱化度降低17.4百分点;轻度苏打盐渍土120 cm深度内含盐量均降至0.6 g.kg-1以下,碱化度也降低7.9百分点。苏打盐渍土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明显改善。认为适合中、轻度苏打盐渍土的淋洗定额分别为400和150 mm。  相似文献   
238.
城市用地结构演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但是已往学者主要关注于单体城市的研究,而对全球化背景下大都市区或城镇密集地区的研究尚显不足。为此,通过构造城市用地结构演变动力分析框架,并基于2000、2005和2010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的城市用地结构数据,对中国经济转型最快、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长三角51个样本城市用地结构演变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演进,长三角城市正经历着以居住与工业用地增长为主导的空间重构;发达地区(或高级城市)凭借先发优势,其城市用地变化动态度逐渐减小,结构趋于成熟稳定;而相对落后地区(或低级城市)由于工业化进程相对较慢,其用地结构调整规律也较发达地区滞后。总体上,长三角地区城市用地结构总体变动趋于均等化,城市用地结构演变的"热点区"逐渐由发达地区大城市转向相对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通过对城市用地结构演变规律分析发现,在城市土地利用的复杂巨系统中,全球化与城市化共同驱动下的市场、政府和居民的行为共同促进了城市用地结构演变。  相似文献   
239.
采用农田水量平衡模型,结合GIS技术,通过构建作物水分亏缺风险指数,对汉江流域上游区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的水分生态适应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就全生育期而言,自然降水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水分亏缺是汉江流域上游区农田水分平衡的主要特征;就不同作物来讲,水稻多年平均水分亏缺风险指数达23.26%,是全流域生态适应性最差的作物,麻类、薯类生态适应性较强;作物生长发育不同时段,各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差异较大,春旱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40.
1ScopeIn the Sun Jia Catchment several gauging in-stallations are carefully put up to elucidate the hy-drology and the matter fluxes through the catch-ment.At present,it is already possible to quantifydistinct spatial differences in principal water flu-xes.The setup bears the potential to further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mall scale processesinvolved in lateral water fluxes and soil erosion.Multi-point monitoring of soil water potentials atvarious soil depths together with hydrograp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