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77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221篇
基础理论   118篇
污染及防治   64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为了探讨重金属Pb、Cd对矮小拟丽突线虫(Acrobeloides nanus)的亚急性毒性作用,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Pb和Cd对矮小拟丽突线虫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并对线虫世代间的毒性效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各暴露组当代(P0)和后代(F1)线虫平均体长均显著降低(p<0.05,p<0.01);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当代(P0)和后代(F1)线虫平均体长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2)随着Pb、Cd暴露浓度的增加,线虫产卵数逐渐降低;Pb对线虫产卵数的72h-EC20、EC10分别为17.41、4.36mg·L-1,Cd对线虫产卵数的72h-EC50、EC20和EC10分别为4.47、0.91和0.53mg·L-1.以上结果表明,重金属Pb、Cd暴露可显著抑制矮小拟丽突线虫的生长发育、繁殖;线虫体长、产卵数具有明显的重金属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92.
为探讨螯合剂对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柠檬酸(CA)对土壤重金属cd的有效态以及叶用红恭菜(Beta vulgaris var.cicla L)富集Cd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EDTA的添加比柠檬酸更显著增加了土壤重金属镉的有效态含量,同时提高了叶用红恭菜茎叶的富集系数和转运能力;施用螯合剂促进了Cd从叶用红恭菜茎叶根部向茎叶的输送,叶用红恭菜茎叶含Cd量显著增加,EDTA的作用是柠檬酸的2~3倍。  相似文献   
93.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杂草资源的利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基本原理、作用方式及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现有修复植物均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弱点,还难以大规模应用于修复实践。杂草具有抗逆境能力强、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以及在环境条件适宜情况下生物量能够急剧提高等特点,可以弥补现有修复植物的缺点和不足,是较理想的植物修复资源。结合笔者的研究情况,对杂草资源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利用方式、修复植物筛选方法进行了论述,而且在植物修复生物量处理方面也进行了讨论,试图为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
污染黑土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与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1  
郭观林  周启星 《环境化学》2005,24(4):383-388
通过对污染和清洁黑土的耕层、非耕层分层采样分析,比较了Cd,Pb,Cu和Zn等在同一土壤耕层和非耕层以及不同采样点土壤中的形态分布和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无污染黑土中这些重金属的形态分布一般为:残渣态>有机结合态>铁锰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外源污染则使可交换态重金属的含量增加.以生物有效性系数和迁移系数进行重金属生物活性评价,其在黑土中生物活性大小的顺序为:Cd>Cu>Zn>Pb.污染愈严重的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活性和自身的淋溶能力相对较强,在非耕层中也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活性.综合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和生物活性,发现2个污染点的黑土中Cd和Pb对当地农业生产和地下水安全已构成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95.
天然色素生产废水是一种色度大、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为了寻找该废水的有效处理方法,本文作者采用由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生物接触氧化、混凝吸附组成的废水处理工艺,对该废水进行了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对稀释4倍的原水,当进水COD为14900mg/L左右时,UASB经过36h的水力停留时间,COD的去除率为58.2%~60.2%、出水色度为180~270倍,SS为119~126mg/L,pH值为6.5~6.8;UASB出水经过24h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反应,COD的去除率超过90%,SS<70mg/L;最终经过Ca(ClO)2氧化和煤渣吸附深度处理,脱色可至无色,出水COD为200mg/L以下。UASB生物接触氧化氧化吸附组合处理工艺处理该类天然色素生产废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6.
固定化混合菌修复油污染地表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辽河油田受石油污染的河床底泥中筛选出一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p.)和一株黄杆菌(Flavobacterium sp.),采用二次交联化学方法对2株细菌单独及混合固定,分别进行了不同接种量的固定化细菌对油的降解,以及固定化混合菌对环境的耐受性和在自然地表水中对油的降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内固定化混合菌对油的降解效果明显优于固定化单株菌,而且都优于游离菌。固定化混合菌pH在6~10、温度在20~40℃范围内能保持较好的活性。在120 h时,固定化混合菌对自然地表水中油的降解率达94.5%,对地表水中COD的去除率达89.6%。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显示,固定化载体的微观结构适合细菌的生长,固定化混合菌在载体内部形成高密度的菌群。以上的研究为固定化微生物应用于油污染地表水的生物修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7.
选用甲苯/正已烷、丙酮/正已烷两种混合溶剂作为污染土壤和底泥中可提取态有机卤化物的提取剂,与乙酸乙脂作为提取剂进行三种溶剂超声法提取效率的比较,采用微库仑法进行测定方法改进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1:9的丙酮/正乙烷混合溶剂的提取效率较高,其平均回收率与乙酸乙脂法接近,而且回收率范围比乙酸乙脂法波动更小。以1:9的丙酮/正已烷混合溶剂作为提取剂的方法还表明:无机可溶性卤化物对EOX测定不产生干扰,分析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范围为0.1-0.4mg(Cl)/kg,测定范围为0-250.00mg(Cl)/kg,添加标准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38%-5.09%。  相似文献   
98.
平原井灌区土壤水库调蓄能力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干旱少雨,北方井灌地区农田地下水位普遍下降,由此使得农田土壤的蓄水能力发生变化。论文根据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在北京市东南郊水资源试验区取得的试验资料,以0~3m土层作为土壤水库的界定深度,分析其对降雨的调蓄能力;经计算,1991~1995年间,春末夏初雨季前,土壤水库的有效调节能力,多年平均值为137.4mm(0~2m)和188.8mm(0~3m)。分析表明,0~3m层土壤有很好的蓄雨调节能力,雨季平均有近85%的降水量滞蓄在3m土层内,其余蒸腾、蒸发散失或补给地下水。研究认为,在田间采取一定的拦蓄水措施,即使遇到10年一遇24小时p=200mm这样的大暴雨,是可以做到农田地表不产流或少产流,从而最大限度地拦蓄汛期降水,增加土壤水资源量的。  相似文献   
99.
高浓度CO2对红松根际及根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技术,于2003年的7~9月中旬对高浓度CO2(700和500μmol·mol-1)处理下的红松幼苗根际和根外0~10 cm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红松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部分细菌物种的出现,或原有细菌数量的丰富以及原有物种的消失或其数量被削弱的现象,但主要建群种未变.  相似文献   
100.
土地处理技术在干旱—半干旱过渡带生态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处理系统是在干旱-半干旱过渡区实现污水无害化、资源化的有效技术。内蒙古霍林河矿区污水土地处理系统设计与运行结果表明,该区具备推广土地处理技术的良好条件,土地处理系统应以慢速渗滤和污水资源利用型为主,实现污水处理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结合。污水资源的利用有助于增加镶嵌型复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加速人工林的成林郁闭,增加林木蓄积量,改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