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85篇
综合类   142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黄土地区通用土壤流失方程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晋西离石王家沟流域为试验区,介绍了黄土丘陵沟壑区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模型的构造原理和建立方法,并用灰色控制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确定了模型中各参数值,建立了适合试验区水土流失的USLE修正方程。同时用系统结构编码方法对试验区土壤可侵蚀性因子、土壤结构、土壤渗透性、作物覆盖、土壤侵蚀传递比率因子等进行了分析处理,提取了土壤侵蚀定量化因子值,从而确定了试验区流域土壤流失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12.
KQGIS软件是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采用的主要软件之一,现以新疆托克逊县为例研究和探讨利用该软件在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中数据(属性)获取和组成及建库流程等相关技术,希望对同类项目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13.
好氧生物流化床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好氧生物流化床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发展概况进行了简介,重点阐述了部分新型好氧生物流化床反应器的结构特点,并对好氧生物流化床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做了研讨。  相似文献   
314.
一种节水灌溉新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灌溉技术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这种技术由于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肥、增产以及改善土壤环境等优点,因而倍受世界各国的关注。提出了一种节水灌溉新装置,通过在实验室进行下渗等实验,从蒸发和减少深层渗漏两个方面对其节水性进行了分析论证,并在此基础上对装置工作原理和特点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315.
新疆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新疆地区矿山中普遍存在的采空区地面塌陷、山体开裂、崩塌和滑坡、泥石流、煤层自燃和水均衡遭受破坏等主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环境地质问题的原因和危害,从构建“和谐新疆”和“可持续发展”环境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建议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16.
新疆某地土壤中有效态钴提取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比较了EDTA、柠檬酸、DTPA-TEA、Ca(NO3)2和NH4OAc 5种浸提剂对新疆某石化企业污水库周边农田土壤中有效态钴的浸提效果,并将超声浸提法引入常规振荡提取中.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试验土壤进行形态分析,并分析了各形态钴与单一浸提剂提取钻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浸提剂对土壤有效态钴的提取率明显不同,提取率均随土壤钴含量升高而升高.浸提剂对有效钴的提取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柠檬酸、EDTA、DTPA-TEA、NH4OAc、Ca(NO3)2;5种浸提剂的超声法提取钴量均高于常规振荡法,且EDTA提高程度最大.通过紫花苜蓿盆栽试验可知,柠檬酸、EDTA和DTPA-TEA提取有效态钴量与紫花苜蓿根、茎、叶中钴质量比存在较好相关性,且它们的提取率较高,可作为土壤中有效钴的浸提剂.Tessier连续法提取的各形态钴中,5种浸提剂提取钴量与除残渣态外其余4种形态钴及紫花苜蓿根、茎、叶中富集钴量之间均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17.
在介绍生态足迹概念和定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应用WilliamRees等提出的生态足迹分析法,依据克州2001-2010年的统计数据,对克州近10年的生态足迹作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克州2001-2010年间人均生态盈利呈下降趋势,这十年来仅仅是2001年是生态赤字即-0.00106hm2/cap,其他年都是生态盈利,这结果表明克州近十年的发展未生态承载力,因此克州今后的生态发展情况是可持续。  相似文献   
318.
基于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和NCEP的GDAS数据(2019年3月~2020年2月),对抵达帕米尔高原东部的48h后向气团轨迹按季节聚类,其PM10和PM2.5年均值分别为(29.4±16.4),(9.3±5.1)μg/m3,大气颗粒物以PM10为主,结合同期PM10浓度数据,分析不同路径对帕米尔高原东部PM10聚集的贡献,并利用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法(CWT),揭示研究期间帕米尔高原东部不同季节PM10的潜在源分布及其贡献水平.结果表明:帕米尔高原东部PM10输送路径的季节特征明显,春季来自中亚的西风气流对应PM10高值,夏季来自中国新疆西部的气流也对应较高PM10值,秋季各轨迹对应PM10值相当,冬季来自南亚方向气流对应PM10高值.PM10春季贡献源区主要位于中国新疆西部、阿富汗东北部、巴基斯坦东北部、塔吉克斯坦中部及东部地区,夏季主要位于中国新疆西部喀什与和田北部地区,秋季主要位于土库曼斯坦东部、乌兹别克斯坦东南部、巴基斯坦北部、阿富汗北部与塔吉克斯坦南部接壤地区,冬季主要位于巴基斯坦东北部、印度北部以及阿富汗北部.  相似文献   
319.
颗粒物污染中PM_(10)、PM_(2.5)等细颗粒物对动、植物及人体健康的危害较为严重。随着乌鲁木齐市的进一步开放和发展,环境问题,特别是大气环境中PM_(2.5)的污染问题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文章以乌鲁木齐市主要快速路,外环路、河滩路林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道路防护林不同宽度处设置监测点,研究了PM_(2.5)、PM_(10)从道路扩散到林带后时的浓度变化规律,得出乌鲁木齐市快速林带宽度与颗粒物浓度之间存在复杂的负相关关系;快速路林带从离快速路3 m起对汽车尾气为主的颗粒物污染显著的削减作用;针叶林为主林带对颗粒物可具有较明显的削减作用;居住在城市快速路两边居民遭受更严重的颗粒物污染,汽车尾气是增加颗粒污染物浓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20.
采用“自下而上”法,通过文献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结合的方法,从旅游交通、住宿业、旅游活动方面估算新疆2002-2010年的能源消耗和CO2排放量,得出旅游交通能耗和碳排放居首位,由交通引起的9年平均能耗占旅游业总能耗的75%,平均C02排放量占旅游业总排放的70%,其次是住宿业和旅游活动.2010年新疆旅游业能耗和CO2排放分别是2002年的2.16倍和2.18倍,说明新疆发展低碳旅游的相关机制和政策制定不完善,企业和个人的实际行动未落实,低碳旅游发展较落后,从横向和纵向角度提出发展低碳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