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9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土壤有机碳、氮素和磷素是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土地利用变化将会引起土壤中碳、氮、磷等元素含量的变化。以祁连山北坡亚高山草地区域内三种利用方式(自由放牧天然草地、开垦20年的燕麦(Avena nuda)耕地、退耕8年的还林草混合植被)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0~30 cm的土壤,分析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土壤碳、氮、磷的含量,再将其转换为土壤碳、氮、磷储量,分析三种利用方式下土壤碳、氮、磷储量的差异以及影响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因子,旨在探讨退耕还林草工程对该地区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样地的土壤碳、氮、磷储量差异显著(P〈0.05),天然草地的有机碳、全氮储量(72.17、6.80 t·hm-2)显著高于退耕还林草地的(66.75、4.96 t·hm-2)和燕麦耕地的(36.61、3.61 t·hm-2)。这是因为,其一,比较而言天然草地受干扰小。其二,对于退耕还林草地和燕麦耕地来说,由于刈割获取地上部分,可能使得从土壤中获取的有机碳和氮素大于归还的。全磷储量则表现为燕麦耕地的(2.51 t·hm-2)显著高于天然草地的(2.17 t·hm-2)和退耕还林草地的(1.96 t·hm-2)。这是因为燕麦耕地中化肥的施用使得磷元素富集起来,所以其储量较高。与天然草地相比,耕种20年的燕麦地0-30 cm的有机碳和全氮储量分别低了35.56、3.19 t·hm-2,年平均减少速率分别为1.78、0.16 t·hm-2·a-1。与燕麦耕地相比,退耕8年的还林草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显著升高了30.14、1.35 t·hm-2,年平均增加速率分别为3.77、0.17 t·hm-2·a-1。退耕8年的还林草地轻组有机碳比例(10.93%)显著高于天然草地(9.72%)和燕麦耕地(8.61%)。土壤含水量、容重和微生物量碳氮是影响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的重要因子。总结认为,退耕还林草混合植被对土壤碳、氮、磷库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42.
厦门西海域综合整治后表层沉积物污染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3年11月的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污染状况的现场调查资料,对2002年综合整治后厦门西海域重金属含量及异养细菌、粪大肠肝菌等的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Zn、As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67.4、283.8、9.8×10-6(干重),各站位沉积物中的Cu、Zn离子含量都超标。员当湖排污口附近的污染最为严重,粪大肠杆菌、弧菌、多环芳烃降解菌和油脂降解菌数都为最高值,在沉积物样品中分别可达到490/g、3.3×103/g、1.5×105/g、5×104/g。  相似文献   
43.
水体富营养化和温室效应均是目前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已有的水生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研究主要侧重于净化效果,较少研究其净化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更忽略了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效果。基于此,通过人为添加氮磷模拟富营养化水体,将水生植物——水竹(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 Oliver)、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wrightii Morong)、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e(L.F.) Royle)、铜钱草(Hydrocotyle vulgaris L)、纸莎草(Cyperus papyrus Linn)和黄花水龙(Ludwigia peploides subsp.stipulacea(Ohwi) Raven)设置5个试验组及1个空白组,研究不同水生植物及其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和温室气体(CO2、CH4、N2O)排放特征。结果表明:1)在富营养化水体净化过程中,各试验组在净化第15天基本上能把水体净化完全。2)净化第15天时,水-气界面CO  相似文献   
44.
湿地植物多样性反映着湿地生态环境状况,并对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至关重要.为掌握北京市湿地植物多样性现状并评估湿地生态质量状况,对北京市22处湿地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并结合遥感数据,从湿地植物的生境状况、物种多样性、群落典型性和外来种侵入度等4个方面建立指标开展评估,并分析生态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对湿地植物物种...  相似文献   
45.
开展东洞庭湖水面面积长时间变化监测研究对于湖区洪涝旱灾监测、灾害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00~2017年的经过辐射一致性校正的Landsat Collection 1遥感数据集,在ENVI遥感数据处理平台下采用4种常见的水体提取方法(单波段阈值、多波段谱间关系、水体指数、支持向量机)开展了水面面积遥感提取方法比较及东洞庭湖区长时间序列水面面积提取,以此数据为基础开展了东洞庭湖区近18年来湖区水面面积年内和年际变化研究,并探讨了水面面积与城陵矶水文站水位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Landsat Collection 1遥感数据集具有较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可以满足东洞庭区长时间序列水面面积提取,且水面面积提取精度较好;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提取的湖区多年水面面积平均值为569.9 km2,丰水期水面范围波动较大,而枯水期变化较小;湖区水面面积变化与城陵矶水位变化存在紧密相关关系,不管线性模型还是多项式模型均能准确地描述两者变化关系,受湖区地形分布特征影响,水面面积与水位之间的关系在丰水期较紧密,而枯水期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6.
甘肃玉门地区繁殖期鸟类多样性及年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4月至2019年6月,采用样线法对玉门地区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17目36科97种,其中水鸟46种,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0种。就居留型而言,夏候鸟(53种)和留鸟种数(23种)分别占鸟类总种数的54.64%和23.71%。各年度鸟类居留型组成略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F_(2,20)=1.385,P=0.296)。4种生境中,湿地生境鸟类物种多样性最高,村落生境最低;农田疏林和村落生境相似性指数最高,湿地和村落生境最低。湿地和荒漠生境鸟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与其他生境之间均呈显著差异(P0.05);农田疏林生境鸟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与村落生境之间无显著差异(P=0.065)。相关性分析发现,4—5月玉门地区平均降水量与鸟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之间相关不显著(r=0.02,P0.05;r=-0.070,P0.05),而4—5月均温与鸟类多样性指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79,P0.05)。玉门地区繁殖期鸟类群落变化总体平稳,年间波动幅度小。  相似文献   
47.
将生态效率作为综合衡量环保投资效益的指标,利用中国2003~2015年30个省(区、市)的数据,研究生态效率与环保投资的双向影响关系,并估算环保投资占比的最优区间.结果表明:(1)2003~2015年,全国平均生态效率整体呈略微下降趋势,由0.79下降至0.69.(2)环保投资占比对生态效率构成倒"N"型影响,经历"降低-提升-抑制"3个阶段.根据所获数据进行计算和推测,当环保投资占比处于0~1.50%时,环保投资不能有效防止生态效率下降;占比处于1.50%~3.30%时,环保投资能显著提升生态效率,至3.30%时达到最大值;占比大于3.30%时,过多的环保投资投入反而使生态效率下降.(3)省际生态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省级政府环保投资策略具有协同性.  相似文献   
48.
利用微核和彗星电泳试验对黄河兰州段鲤鱼(Cyprinuscarpio)红细胞大小及其DNA损伤(微核、核异常、单链断裂和遇碱不稳定点、双链断裂)进行了研究,并以刘家峡水库为对照.结果显示,黄河兰州段采得的鲤鱼其红细胞微核率显著增加(P<0.05),DNA单链断裂和遇碱不稳定点损伤比例和程度加重,但两样点差异不显著(P>0.05),这表明兰州段黄河水质有明显的致遗传毒性作用.同时两种检测结果显示,不同的遗传毒性检测手段具有不同的检测终点和机制,建议在监测环境污染致遗传毒性作用时考虑检测方法的统一和标准化,从而得到更可靠、全面的结果.图4表3参15  相似文献   
49.
珍稀濒危植物裸果木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裸果木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在分析裸果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测定了裸果木的结籽率、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裸果木的染色体数目,并运用形态解剖学的方法,研究和探讨了裸果木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裸果木的结籽率非常低,不到1%;裸果木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木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0.由于裸果木长期生活在干旱的荒漠环境中,形成了一整套对干旱和低温的适应性结构.即叶片线形、气孔下陷、表皮角质化程度高且附有蜡质层,栅栏组织发达,几乎没有海绵组织,贮水组织发达;茎部次生木质部发达,髓腔较大;根茎比率高,根皮层具有发达的贮水薄壁组织.分析了裸果木濒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0.
生物脱臭物质已成为当今恶臭处理研究的主流,文章对近些年来关于生物脱臭理论模型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模型包括吸收-生物膜理论,吸附-生物膜理论,生物膜随片理论。由于操作参数对生物滤床的良好运行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介绍了填料、进气流量、进气浓度、湿度等操作参数对生物脱臭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