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88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218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61.
屋面雨水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水源,其水质受大气湿沉降影响。该研究以深圳大学城水泥砂浆材质的屋面为例,测定了2011年14场降雨的雨前大气环境质量、大气降水水质和屋面径流水质,对比了大气降水及屋面径流中组分浓度的差异,分析了湿沉降与屋面径流污染负荷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湿沉降中NH4+、乙酸、甲酸和乙二酸等组分与屋面材料及累积物发生化学反应,使得这些组分在屋面径流中的负荷显著减少;(2)湿沉降是屋面径流中Na+、K+、Mg2+、Ca2+和SO42-组分负荷的少部分来源;(3)而湿沉降是屋面径流中TOC、F-和NO3-组分负荷的主要来源;(4)雨前大气环境质量对湿沉降组分浓度有显著影响。因此,湿沉降对屋面径流组分负荷影响显著,城市屋面径流水质管理中应充分考虑湿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2.
制备了一种主要成分为12CaO.7Al2O3的层状结构的新型钙铝石类水处理剂,并针对某种冶炼综合废水开展了实验室小试和现场中试。结果表明:投加占废水质量5‰~7‰的药剂,可将冶炼综合废水中的Zn2+、Cd2+、Ca2+、SO24-分别以Ca2ZnSi2O7、Cd2OSO4、CaSO4.2H2O的形式同步去除,去除率分别可达50%~60%、80%、100%。离子去除率与药剂投加量、反应时间、废水初始pH值、废水初始离子浓度等因素总体上均呈正相关。出水水质不仅满足达标排放标准,而且基本达到或接近工业循环冷却水回用标准。  相似文献   
263.
以珠海市西部新城为例,通过监测采样分析现状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和规划前后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采用雨洪管理模型(SWMM)模型构建6种基于不同绿色基础设施技术的污染控制情景,并评估分析各情景下的成本效益.结果表明:现状建成区道路和地面铺装的径流污染较重(劣Ⅴ类);屋顶和地面的初期径流冲刷效应明显;规划后城市径流污染物排放负荷增加至现状的2.9~3.2倍.组合型方案(源头型组合、源头-末端组合)的污染综合控制效果优于单技术方案,但其污染物单位削减成本较高;单技术方案中,末端型的调节塘对各污染物的单位削减成本均最低,且对TN、TP的削减效果较好;源头型的生物滞留池和植草浅沟的单位削减成本也较低,但污染物削减效果较差;而透水铺装的单位削减成本较高.总之,单项技术方案在污染控制的成本效益表现上要优于组合型方案,若要取得更好的污染控制果,则还需投入更大的成本,采取组合型方案进行污染控制.研究可为当前快速城市化新区海绵城市的多目标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4.
京津冀城市群空气污染的模式总结与治理效果评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振波  梁龙武  林雄斌  刘海猛 《环境科学》2017,38(10):4005-4014
为探明全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京津冀城市群的空气污染防治路径与效果,系统整理了2013年以来国家和地区实施的空气污染防治措施,提出了分层跨区多向联动的大气污染防治模式,并基于对比评价2014~2015年13个城市112个监测点的SO_2、NO_2、PM_(10)、PM_(2.5)、O_3、CO等大气主要污染物的监测数据,评价了大气污染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HCML模式包括由国家-城市群-城市构成的分层纵向联动构架,协同多个省市行政区的跨区横向联动管治方式以及涉及产业准入、能源结构、绿色交通、跨区援助、监测预警和会商问责等内容的协同多向联动机制.通过模式实施,2014~2015年城市群的空气质量显著改善,除O_3外,空气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高污染范围由北向南显著缩小,其中PM_(2.5)、PM_(10)、SO_2、NO_2和CO的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7.84%、14.61%、37.55%、4.82%和16.18%;除NO_2外,污染物全年空气达标天数明显增加.在今后的治理过程中,HCML应该转向治理主体多元化轨道;创新排污监管与问责模式,完善公众监督机制;推进京津冀协同立法,精准打击污染行为;针对当前大气污染的核心问题与需求创新治理路径;加强科普宣传,以提升公众环境伦理意识保障源头减排.  相似文献   
265.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三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然资本利用的存量、流量分类测度的三维生态足迹方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的最新方法论进展.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9个地市23年的面板数据为数据源,在测度自然资本利用状况时空变化基础上,利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驱动力分析.研究表明:1珠江三角洲23年间生态足迹呈递增趋势,生态赤字加剧,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2珠三角自然资本存量占用呈递增趋势;流量资本消耗呈递减趋势,表明过度消耗存量资本换取发展,区域自然资本流动所受的限制较多;3食品消费结构变化、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增加以及城市扩张带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是生态足迹结构变化的主要成因;4人口规模、社会经济差异和政策因素是区域自然资本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差异的3个主导因素,科技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对研究区自然资本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不显著.  相似文献   
266.
赵靓  吴绍祖  付东康 《环境工程》2012,(Z2):545-550,562
印染废水污染严重,通常经生化处理后出水依然难以达标,还需进行深度处理。采用4种絮凝剂(无机多元聚硅酸盐、双氰胺-甲醛缩合剂、硫酸铝及这三种絮凝剂的复合剂)对某印染厂废水的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并且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分子荧光光谱仪(EEM)对出水前后水样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了检测,并利用MTS法对四种絮凝剂去除印染废水生化出水的细胞毒活性进行絮凝剂安全评估。结果表明:处理后的水质指标均达到国家Ⅰ级排放标准,且复合剂对印染废水生化出水的处理效果最好(COD去除率37.5%、TOC去除率71.6%、色度由40降至25)。EEM结果表明,复合剂不仅对蛋白质和腐殖酸类物质的去除能力显著高于其他三种絮凝剂,而且能够去除的难降解类有机物种类也属最多(包括去除三甘醇,磷酸三丁酯等5种主要污染物)。其产生良好效果的原因在于无机絮凝剂电中和能力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吸附架桥性能的协同作用。此外,细胞毒活性实验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添加硫酸铝使印染废水生化出水细胞毒活性增加10.5%,其他三种絮凝剂则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细胞毒活性减小。  相似文献   
267.
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对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首先,简要分析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通过计算这些评价指标的权重与其未达标率之积,得出北京市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中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排序为垃圾分类运输车配置率>垃圾回收率>垃圾分类收集率>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垃圾处理设施运转率>垃圾填埋、堆肥、焚烧所占比例>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垃圾分类收集容器配置率>回收站设置的便利度>垃圾运输能力>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相似文献   
268.
基于生态效率的深圳市交通环境与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效率同时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将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目标融入交通管理中的有效工具。本文选用交通经济产出和交通生态足迹作为生态效率的指标,对深圳市交通运输业各阶段生态效率进行详细分析。评价结果有效地揭示了交通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真实状态和特点,进而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深圳交通环境压力逐年增加,目前仍低于交通经济效益的增速,交通生态效率总体在提高,增速呈下降趋势。交通经济增长是拉动交通生态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应注重加强交通建设和投资,更好发挥交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化石燃料及其燃烧排放的大气污染是制约深圳市交通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小汽车及重型柴油车相对于各种交通工具所产生的环境压力最大,对政策反应也最为敏感。因此,增加绿色交通方式的投入,并辅之以交通需求管理等手段,是深圳交通生态效率提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69.
卢利  刘文  崔锋  许楠  徐硕  倪晋仁 《环境工程学报》2012,6(7):2295-2302
探讨了采用实验室规模的生物处理组合工艺(上流式厌氧污泥床+曝气生物滤池+缺氧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UASB+BAF+ANO+MBR)处理垃圾渗滤液过程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两种内分泌干扰物在各工艺段的去除效率和机理。测定结果表明,对于DBP和DEHP浓度分别为164.4μg/L和215.0μg/L的原水,总出水浓度分别降至11.8μg/L和10.4μg/L,去除率分别达到92.9%和95.2%,处理效果良好。其中DBP在处理工艺中逐级降解,主要是微生物的降解作用。MBR是DEHP的主要去除工艺段,去除比例达到56.6%,膜截留效果明显。采用生物处理组合工艺可实现对垃圾渗滤液中DBP和DEHP的同时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270.
车冉  郝志  叶正芳 《环境工程学报》2013,7(4):1405-1410
通过对六硝基茋(HNS)生产过程中第二段工艺的产品洗涤废水进行水质分析,针对该段废水含有大量吡啶和多种溴代和硝基芳香类化合物的特点,探究了减压蒸馏耦合锌碳微电解法处理二段洗水的效果并优化工艺参数。结果显示,70℃条件下,二段洗水蒸馏至原体积的86.9%时,蒸馏剩余废水TOC去除率为44%,并且此前收集的馏分中吡啶浓度为10%~31.9%(V/V)。减压蒸馏工艺起到收集吡啶同时降低废水TOC的双重作用。减压蒸馏后,残留在废水中的有机物以溴代和硝基芳香化合物为主,采用微电解工艺,其条件优化实验的结果显示,在废水初始pH=1.0,锌投加量为25 g/L,锌碳投加比为1∶1,反应60 min后,废水TOC去除率为33%,采用多级微电解工艺可提高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