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3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60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超声破解吸持稠油粘土颗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频率为28 kHz的超声辐照下,研究了超声作用功率和辐照时间对石油污染土壤淋洗液中吸持稠油粘土颗粒的破解作用,并采用GC/MS分析了超声辐照时间对淋洗液中特征有机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声作用功率和辐照时间的增加,粘土颗粒吸持的稠油显著下降,辐照时间为45 min,作用功率为100 W时,粘土颗粒吸持稠油的解吸率为7925%;作用功率为60 W,辐照时间为75 min时,粘土颗粒吸持稠油的解吸率为77.36%。超声波能够显著增加解吸稠油在水中的溶解率,辐照时间为45 min,作用功率为80 W时,水相含油率升高92%;当作用功率为60 W,辐照时间为75 min时,水相含油率升高近1倍。随着超声辐照时间的增加,极性相对较强的环烷酮类有机物的相对丰度随之增加,极性相对较弱的环烷二酮类有机物相对丰度则显著减小。超声波有利于异位化学淋洗在高含粘土颗粒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2.
酸析-活性炭纤维吸附预处理精制棉黑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酸析-活性炭纤维吸附工艺去除精制棉黑液中的有机物,先用酸析法去除木质素,再用活性炭纤维吸附黑液中的剩余有机物。采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傅立叶转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和明亮发光菌水质急性毒性法等手段分析处理前后的精制棉黑液。研究表明,黑液中主要有机成分为愈创基(G-)和羟苯基(H-)木质素。在pH为2.0,活性炭纤维用量为90 g/L,温度为40°C,吸附时间为5 h的条件下,COD去除率可以达到85%。活性炭纤维对酸析后精制棉黑液的吸附热力学符合Redlich-Peterson经验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为吸热过程。酸析-吸附过程使精制棉黑液急性毒性去除率达到95%以上,为后续生物法处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3.
以酒石酸钾钠(PsT)为络合剂,分别选取cd、zn、As和Ph4种金属废水,探索络合纳滤工艺对金属离子去除率和膜通量的强化效果,测定纳滤膜表面接触角以表征膜通量变化规律,并研究了压力、金属浓度和溶液pH参数对络合纳滤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PsT对4种金属去除的强化效果存在相似规律,分别有一个最佳PsT添加浓度。随PsT浓度的增加,金属离子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而膜通量一直增大。研究发现,纳滤膜表面接触角与膜通量呈稳定的反比例关系,与金属离子种类和PsT添加量无关。随着操作压力的增大,膜通量线性增加,去除率基本不变;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对膜通量影响不大,金属去除率略有上升;pH在4~5之间变化时,As去除中膜通量和去除率均有所升高,而cd、zn和Ph3种溶液处理效果基本不受pH影响。  相似文献   
94.
铁碳微电解预处理TNT红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寻求经济有效的TNT红水处理技术,对铁碳微电解工艺预处理TNT红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pH值为3,铁碳质量比0.25∶1,曝气3 h时,COD去除率达到10.1%,2,4-二硝基甲苯-3-磺酸(2,4-dinitrotoluene-3-sulfonic acid,2,4-DNT-3-SA)和2,4-二硝基甲苯-5-磺酸(2,4-dinitrotoluene-5-sulfonic acid,2,4-DNT-5-SA)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10.4%和12.0%;铁碳微电解可以将TNT红水中部分有机物进行转化或去除,经过铁碳微电解后,红水中的有机物从原来的11种变为16种。大部分有机物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转化,其中1,3,5-三硝基甲苯相对含量降低得最多。  相似文献   
95.
好氧颗粒污泥具有比传统活性污泥更加优越的性能,然而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限制了该技术的工业应用和推广。积累在颗粒表面的胞外聚合物(EPS)和好氧颗粒污泥系统长期运行的稳定性能有关。本文回顾了好氧颗粒污泥中EPS的成分、提取方法、在颗粒中的空间分布及EPS在颗粒化进程和稳定状态的作用,探讨了好氧颗粒污泥中EPS研究现状和不足,对亟待研究的内容提出了建议,以便为国内好氧颗粒污泥深入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采油废水过程中有机物的降解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赵昕  倪晋仁 《环境化学》2007,26(3):376-379
在曝气生物滤池(BAF)系统中,按水力停留时间(HRT)4h,对盐度为0.5% (W/V)的采油废水进行处理,并利用GC-MS对废水中有机物的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构成是9种支链烷烃和18种直链烷烃,分布范围从正十三烷(C13H28)到正三十二烷(C32H66).由于降解中间产物的累积,出水中烷烃类物质所占比例降低,而芳香族物质比例上升.在采油废水中烷烃的存在下, PAHs中最易被微生物降解的是含有4个苯环、脂溶性强的,降解效率达98.0%;而降解效果最差的为含有二个苯环、脂溶性较差的萘,降解效率仅为66.4%.  相似文献   
97.
孙莉英  倪晋仁  孙卫玲 《环境科学》2007,28(6):1324-1331
测定了黄河表层沉积物3种粒径组分(Ⅰ:100~300 μm;Ⅱ: 63~100 μm;Ⅲ: <63 μm)中总有机碳和可提取腐殖质的含量,分析了可提取腐殖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特征,探讨了不同粒径组分沉积物中可提取腐殖质含量分布及其化学组成特性.结果表明,沉积物有机质主要为粘土矿物吸附的天然腐殖质成分,总有机碳中可提取腐殖质的比例随沉积物有机质与矿物质相互作用的增强而降低,顺序为Ⅰ>Ⅱ>Ⅲ.3种粒径组分沉积物中可提取腐殖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相似但相对峰强不同;红外光谱主要有5个吸收峰,各吸收峰面积百分含量的计算结果表明酚、醇及羧酸类官能团为主要的活性官能团,占可提取腐殖质组成的75%以上;三维荧光光谱主要有3个荧光峰,除了典型的类腐殖质荧光峰(峰A和峰C)外,还有源于小分子类蛋白或酚类物质的荧光峰(峰T′).比较3种粒径组分沉积物中可提取腐殖质的紫外-可见、红外及三维荧光光谱的特征参数,发现Ⅰ、Ⅱ组分沉积物中可提取腐殖质的芳香度高,脂肪族和芳香族含量高于Ⅲ组分,而Ⅲ组分沉积物可提取腐殖质中酚、醇及羧酸类活性基团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8.
盐度对固定化曝气生物滤池中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赵昕  倪晋仁  叶正芳 《环境科学》2007,28(7):1553-1559
在进水盐度为0~3%的范围内,固定化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人工合成采油废水的效果良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盐度变化对该系统中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盐度小于1%时,载体上活体微生物数量不断上升,达1.3×107 个/cm3;当盐度上升到2%和3%时,活体微生物数量开始下降,细胞个体缩小、破裂,并随出水流失,经驯化后系统中微生物数量保持在1.1×106 个/cm3.在盐度为0.5%时,微生物脱氢酶活性(dehydrogenase activity,DHA)达最高,为14.4 μg/(mg·h),降解性能最好.微生物分泌的胞外多糖(extra cellular polysaccharide,ECPc)起到了将微生物固定在载体上的作用,并在盐度为2%时达到最高209.9 μg/mg.载体上胞外多聚物(extra cellular polymers,ECPs)和微生物质量随着系统运行而堆积,实验采用的FPUFS大孔载体(孔径为0.3~0.7 mm)可以有效地避免反应系统中由于微生物及其ECPs累积而造成的堵塞现象,并且在高盐度的环境下提供良好的水、气、有机物的传质条件.  相似文献   
99.
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对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首先,简要分析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通过计算这些评价指标的权重与其未达标率之积,得出北京市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中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排序为垃圾分类运输车配置率>垃圾回收率>垃圾分类收集率>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垃圾处理设施运转率>垃圾填埋、堆肥、焚烧所占比例>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垃圾分类收集容器配置率>回收站设置的便利度>垃圾运输能力>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相似文献   
100.
为了更为有效地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所产电能并提高零价铁(ZVI)去除污染物工艺的效率,构建了微生物燃料电池-零价铁(MFC-ZVI)耦合工艺,并将其应用在三价砷水溶液的处理中。实验结果表明,在该耦合系统中,ZVI直接利用了MFC所产生的低压电能,铁腐蚀速率和除砷效率因此得到显著提高。实验所用MFC的最高稳定产电电压为0.52 V,电解过程中MFC的库伦效率为4.59%,以二价铁离子计算的电流效率为72.74%。反应结束后,溶液的pH值由反应前的8.0升高到8.5。两体系中铁氧化物产生量的差异以及铁氧化物形态分布的不同可能是导致其除砷效果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