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2篇
综合类   82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采用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对2011年4月、8月、10月和2012年1月桑沟湾溶解态铁(dissolved iron,DFe)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桑沟湾4个季节DFe的平均值分别为3.8 ±0.7 nmol/L、3.3 ±1.8 nmol/L、2.6 ±1.0 nmol/L、1.8 ±0.6 nmol/L,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t-test,p < 0.05,n=19)。桑沟湾DFe的平面分布主要呈现出河口和近岸浓度较高,随离岸距离的增加浓度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通过对桑沟湾周边河流、地下水DFe含量的分析及箱式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桑沟湾海域DFe的主要来源包括河流、地下水的输入和大气沉降等;而其主要的汇为向黄海的输出以及养殖生物的吸收利用。DFe在桑沟湾的存留时间与大洋相比明显降低,可能与特殊的水文环境与养殖生物的吸收利用有关。  相似文献   
22.
为了评价互花米草入侵对长江河口湿地土壤碳动态的影响,利用配对的试验设计在长江口崇明东滩湿地的高潮滩和低潮滩各设置1条入侵种互花米草与土著种的配对样线.结果表明,与土著植物相比,互花米草入侵显著增加了长江口湿地的植物碳库、土壤微生物碳、土壤总碳库和有机碳库,而对占土壤总碳库60%以上的无机碳库无显著影响,意味着互花米草入侵导致的土壤总碳库改变主要是通过增加土壤有机碳库来实现的.高潮滩互花米草和芦苇群落的年均土壤呼吸强度分别为(210.02±4.90),(157.79±6.39)mg/(m2·h);低潮滩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群落年均土壤CO2排放速率分别为(157.41±5.27),(110.90±5.16)mg/(m2·h),表明互花米草入侵显著增加长江口湿地的土壤呼吸.上述结果意味着互花米草入侵同时增加土壤碳输入和碳输出,但入侵也显著增加了土壤碳库表明入侵增加的土壤碳输入显著高于增加的土壤碳输出.本研究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可能会增强了长江河口湿地的土壤碳汇强度和固碳能力.但仍然需要长期系统的监测研究,以便全面定量评估互花米草入侵我国滨海湿地的综合生态影响.  相似文献   
23.
下凹式绿地对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削减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现场7次降雨14组径流污染监测数据为基础,探讨了下凹式绿地对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削减效应,分析了径流污染负荷、绿地土壤与覆被植物、降雨历时等因素对污染削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OD,NH4+-N和TP的浓度分别为56.0~216.0,0.27~2.97,0.20~0.95mg/L时,下凹式绿地对COD,NH4+-N和TP的平均削减率为52.21%,48.98%和47.35%.下凹式绿地对径流污染的削减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初期1h的径流污染削减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后期径流污染削减规律可用二级动力学模式表示.降雨历时增加可提高污染物削减率,当降雨历时约从3h增加到20h时,径流污染的综合削减率可从40%上升到65%.  相似文献   
24.
在上海崇明东滩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示范样地中,开展了持续淹水技术治理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物理控制实验.同时,应用叶绿素荧光技术,分别研究了连续2年持续水淹和淹水1年后排水恢复自然生境条件下,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及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第1年持续淹水降低了互花米草体内的叶绿素含量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qP)等叶绿素荧光动力参数值,抑制了互花米草的光合作用.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到第2年生长季节时互花米草已可以通过调节热耗散或其他生理生态指标来适应淹水环境,满足其生长繁殖的需要.一旦解除淹水胁迫,互花米草的光合活性可迅速恢复,甚至超过对照,表现出很强的恢复能力.持续淹水胁迫仅能在初期抑制互花米草的光合作用,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互花米草可以通过调节其他生理指标来适应淹水环境,保障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25.
脆弱生态区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77,自引:0,他引:77  
由于脆弱生态区的脆弱性不仅表现为其内部结构的不稳定,而且还表现在它对外界干扰反应的敏感上,脆弱生态区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稳定性都是其脆弱性固有属性的表现形式,因此,脆弱生态区的评价也就应该包括脆弱生态区的现状评价、趋势评价和稳定性评价等。论文在对脆弱生态区重新界定的基础上,以模糊评价理论对脆弱生态区的现状、以灰色预测和趋势函数法对脆弱生态区的发展趋势、以非线性理论对脆弱生态区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6.
黄浦江流域典型污水中不同粒径胶体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聂明华  晏彩霞  杨毅  周俊良  刘敏 《环境科学》2017,38(8):3192-3199
基于切向流超滤系统及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黄浦江流域典型污水(即生活污水及农业污水)中的胶体进行粒径分级及三维荧光光谱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所选水样的胶体质量浓度及胶体态有机碳质量浓度分别为9.60~32.50 mg·L~(-1)和0.03~6.25 mg·L~(-1),二者均随粒径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不同粒径分级胶体的三维荧光图谱表现为类蛋白荧光峰(峰D和峰T)及类腐殖质荧光峰(峰C和峰A)这4个荧光峰,其中类蛋白荧光峰主要存在于M_r1×10~3~5×10~3分级胶体中,类腐殖质荧光峰主要存在于M_r10×10~3~300×10~3分级胶体中.同时,通过表征胶体荧光光谱特性的荧光指数,包括FI值、腐殖化指数HIX及生源指数BIX,分析了所选胶体的来源及光谱特性.结果表明,小粒径胶体主要为陆源来源,芳香性及腐殖化程度较高;而大粒径胶体自生源比重大,类蛋白物质是其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27.
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及临近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4年5月、8月、11月和2005年2月(Ⅰ年度)及2005年8月、11月和2006年2月、5月(Ⅱ年度)共2个水文年对T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水域(30°15′~31°45′N、121°30′~122°15′E)15个取样站8个航次的采泥样品和阿氏网样品,对底内动物和底上动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栖息密度、重要种的优势度、群落多样性和结构及时间空间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底内动物共出现15种,种类组成贫乏,优势种变化明显,底内动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平均值分别为1.44 g/m2和11.33个/m2,生物量和栖息密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物种多样性指数低并有下降趋势,群落结构极不稳定;底上动物底栖动物59种,组成有明显季节和年度变化,底内动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平均值分别为15.58 ×10-2g/m2和6.81×10-2个/m2;底上动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略呈现下降趋势,优势种的种类及优势度年际有较大变化,种类数和生物量北支高于南支.底内动物2个年度生物量平均值季节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底上动物2个年度生物量平均值季节变化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底内动物与底上动物的季节变化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28.
以流式细胞计为海洋微微型浮游生物的分析工具,研究了醛类固定剂的固定、液氮贮存对于微微型浮游生物的细胞大小、密度、藻红素荧光值(FL2)和叶绿素荧光值(FL3)的影响.实验主要结论为1)液氮环境适于贮存固定的微微型浮游生物样品,而未固定样品在液氮中贮存后细胞密度有损失;2)醛类固定剂对微微型浮游生物样品的细胞密度基本没有影响;3)醛类固定剂可增强微微型浮游生物的荧光强度,其中戊二醛主要影响聚球藻的FL2强度,多聚甲醛主要影响FL3强度.认为多聚甲醛是适用于微微型浮游生物的固定剂,推荐使用浓度为0.8%~1.2%,此外戊二醛浓度为0.05%、多聚甲醛浓度为0.8%~1.2%的混合固定剂亦适用于固定微微型浮游生物.图4参15  相似文献   
29.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法(3D-EEM)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和自组织神经网络分析(SOM),解析了不同来源水体中不同粒径胶体的荧光特性,同时与挑峰法进行比较,以期寻找一种更好的分析天然胶体来源、粒径、荧光特性间关系的方法.基于PARAFAC模型,研究区水体中不同粒径胶体共解析出2个类腐殖质荧光峰(C1和C3)及3个类蛋白荧光峰(C2、C4和C5).其中,300 k Da~1μm分级胶体荧光强度最高,C1、C2、C3组分的荧光强度随粒径增大而增强,C4、C5组分的荧光强度随粒径增大而减弱.不同来源胶体(生活污水:进水和出水;农业污水:大盈和天恩桥;天然水体:吴淞口)的荧光强度变化大致规律为:吴淞口进水大盈天恩桥出水.SOM分析结果与PARAFAC一致,且可视化程度更高,但EEM-SOM模型存在输入变量多、兼具挑峰法缺点的问题.而PARAFAC-SOM模型不仅兼具了前两者的优点,还具有输入变量少、运行时间短、可靠性高等优点.同时,该模型还成功应用于胶体其他理化参数的分析(Parameters-SOM模型),使得前期工作结果系统性更强、更直观.因此,PARAFAC-SOM模型是相对较好的分析天然胶体来源、粒径、荧光特性间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
为了探讨互花米草入侵对长江河口湿地CH4排放的影响以及入侵至不同潮位对CH4排放影响程度的差异及其可能机制,采用邻近互花米草与土著植物群落相配对的试验设计,在长江口东滩湿地的高潮滩和低潮滩各设置1条样线.结果表明,与土著植物相比,互花米草入侵显著增加了长江河口湿地的植物生物量,显著增加了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含量、总氮含量、微生物碳和氮含量.高潮滩互花米草群落年均CH4排放强度为(0.68±0.08)mg/(m2·h),显著高于芦苇群落(0.21±0.01)mg/(m2·h),低潮滩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群落年均CH4排放速率分别为(8.31±0.50)和(3.93±0.18)mg/(m2·h),前者显著高于后者.此外,高潮滩互花米草与芦苇群落之间年均CH4排放强度的差异为(0.47±0.08)mg/(m2·h),显著低于低潮滩互花米草与海三棱藨草群落之间年均CH4排放强度的差异(4.37±0.48)mg/(m2·h).上述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通过改善CH4产生所需底物的质和量,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微生物的量,从而显著增加了长江河口湿地CH4排放量.互花米草入侵至低潮滩增加的CH4排放量是互花米草入侵至高潮滩的10倍左右,表明互花米草入侵至长江河口湿地对CH4排放的影响程度可能会有很强的空间异质性,互花米草入侵至更厌氧的土壤环境可能会对CH4排放的影响程度更大.本研究可为准确估算互花米草入侵对中国海岸带湿地CH4排放的影响程度,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海岸带湿地资源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