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2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57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温州城市河流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温州九山外河和山下河春夏季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18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河段河水和沉积物中18种PAHs含量范围为146.74~3 047.89 ng·L-1和21.01~11 990.48ng·g-1,春季水体和沉积物中的PAHs含量显著高于夏季.水体和沉积物中主要以2、3、4环的中低环PAHs为主,但沉积物中5、6环PAHs的含量相对高于水样中的含量.研究河段春季和夏季水样中EBaP值分别为1.69~51.95 ng·L-1和0~3.03ng·L-1,春季水样中有80%超过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BaP的限值.春夏季沉积物中ΣPAHs含量均小于ERM限值,只有部分PAHs组分含量高于ERM值,可能会对生物产生较大的毒副作用.通过PAHs特征化合物分子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判源,发现研究河段水体表现出石油源和燃烧源的复合来源特征,沉积物表现出燃烧源占更大比例的复合来源特征。  相似文献   
82.
温州城市降雨径流中BOD5和COD污染特征及其初始冲刷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骏  毕春娟  陈振楼  周栋 《环境科学》2013,34(5):1735-1744
为研究温州降雨径流污染情况,监测了温州2个采样区4场较为典型的降雨过程,测定了不同下垫面径流中BOD5和COD的浓度,并且计算出污染物的EMC值、M(V)曲线和BOD5/COD值等.结果表明,温州城市降雨径流中BOD5和COD的含量分别介于ND~69.21 mg.L-1和ND~636 mg.L-1之间,不同城市下垫面径流中BOD5和COD的含量均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处理初期径流水样对减少耗氧性有机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从COD和BOD5的EMC值来判断,部分城市下垫面降雨径流中污染物浓度超出地表五类水标准,甚至高于污水排放二级标准,此类降雨径流若直接入河将对下级受纳水体造成耗氧性有机污染的压力.根据M(V)累积曲线判断,COD初期冲刷效应在城市降雨径流中是较为普遍的,城市降雨径流中的BOD5表现出与COD类似的初始冲刷情况,该结果亦表明径流初期耗氧性有机污染严重.城市降雨径流中COD和BOD5的浓度受下垫面类型和降雨条件的影响,而BOD5/COD指标的变化特征则指出生物降解是削减有机污染负荷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不同下垫面径流有机污染的治理工作应采用不同的最佳管理方案(BMPs).  相似文献   
83.
城市不同下垫面径流中PAHs污染特征及源辨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温州典型不透水地面类型小区路面、停车场、汇流口、小区屋面及交通干道,采集径流样品,研究了夏季常见雨型条件下不同下垫面径流中PAHs的污染特征,并对其中的PAHs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初期有较大雨强的雨型对交通干道及停车场径流中PAHs冲刷更加明显;径流中PAHs在颗粒相/水相间的分配系数随着颗粒物的增加而降低,这可能跟径流中颗粒物组成有关;运用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方法解析可以看出,不同下垫面径流中PAHs的来源:主要集中在煤、石油等的不完全燃烧\石油类泄漏\炼焦等因素,各源在径流中贡献率存在差异;BaA/CHR比值大部分>0.6,显示径流中PAHs主要来源于本地污染源,但初期径流中比值较低,说明大气沉降对本地PAHs污染也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84.
东平湖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初步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东平湖水环境中污染物的分布特征、来源及健康风险,于2010年12月(冬季)环湖均匀采集了33个表层水样,分析了其N、P营养盐和Hg、As的质量浓度,并应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Ⅲ类水标准值为评价标准,总P和Hg质量浓度的超标率分别为30.3%和48.4%.湖东区、东南区总P质量浓度较高,可能是由于大汶河的输入和底泥的二次释放;沿湖四周Hg质量浓度高于湖心区,这可能与库区燃煤和垃圾焚烧有关.As通过饮水途径产生的致癌风险平均值为2.18×10-6 a-1,高于美国国家环保局( US EPA)推荐的1.0×10-6a-1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超标率为77.4%;而非致癌物Hg、NH4+ -N和NO3- -N的健康风险等级为10-12~ 10-9 a-1.研究表明,东平湖水环境中致癌物As的健康风险值远大于非致癌物质,建议对As作进一步的溯源调查.  相似文献   
85.
1956-2005年上海气象灾害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上海市历史气象灾害资料,对1956-2005年上海5种气象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从时间变化来看,气象灾害年际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从各灾种来看,1956-1985年影响上海的5种气象灾害发生的次数基本均衡,而1986-2005年暴雨洪涝和大风两种灾害成为影响上海的主要气象灾害.②从空间变化上看,浦东新区和崇明县为气象灾害高发区,而闵行区和金山区为低发区;对各灾种来说,除暴雨洪涝的发生次数和频度在市区最高外,其余4种气象灾害均是在浦东新区最高,而暴雨洪涝是各区发生次数和频度最高的,龙卷风则是最低的.  相似文献   
86.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量度,是进行区域生态建设的有力依据.在研究土地与生态科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法,构建了一套包括土地资源自然、土地资源经济和土地资源社会5个子系统,6个状态层,24个具体指标,符合欠发达山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根据该指标体系,文章采用以层次分析法(AHP)为主的数学方法对武冈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评价,为武冈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7.
在芦苇湿地净化景观水体中试试验中,对芦苇湿地基质中有机质、总磷、总氮含量变化进行跟踪检测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在芦苇湿地运行处理过程中,基质的厚度会逐渐增加;同时,基质中磷的含量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基质中有机质和氮的含量未随着运行时间有显著性变化,但随着基质厚度的增加,基质沉降和吸附的有机质和氮的总量在逐渐增加。同时还研究了投加生物制剂对湿地运行效果及基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投加生物制剂可以提高系统的处理效果,但对基质中有机质和氮的沉积动态平衡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88.
基于上海市建设生态型城市的长期目标,将港口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子系统,对如何建设生态型港口提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筛选得到45项单因素指标,针对不同类型的港区有所分异,整个评价体系分为5个准则层(生态环境、经济效率、污染控制、环境管理、社会评价)和10个因素层(大气/声环境、生物资源、基底质量、经济发展、生产效率、循环经济、污染排放、清洁生产、环保投入、社会参与),并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层次的权重分配.进而根据2005年上海港年均生产状况和2006年上半年的港区环境-资源调查,尝试对上海港7种主要类型(集装箱、件杂货/成品、多用途、干散、粮食港区、液散、客运)的15个港区进行了现状评估.然而,生态港评价系统的指标选取、权重制定、评估级别等实践与完善仍需要多学科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参与.最后,项目还提出了水生态健康、航道淤积、生态风险、水陆景观等非定量生态港评价因子.  相似文献   
89.
三峡水库主要入库河流磷营养盐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以2004~2005年的三峡水库3条主要入库河流(长江、嘉陵江、乌江)中的水文、水质的调查参数为依据,研究了三峡水库入库河流中主要的水文变化特征、磷营养盐的季节性分布规律、形态组成及富营养化状态.结果表明,3条入库河流的流量、悬浮物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丰水期的悬浮物含量明显高于枯水期.3条入库河流总磷的平均值在0.12~0.29 mg/L之间,均远远高于20世纪70年代的总磷含量,长江朱沱断面水体的磷含量高于嘉陵江北碚断面和乌江武隆断面的磷含量.总磷含量(TP)中以总颗粒态磷酸盐(TPP)为主,平均占75%以上;3个监测断面中流量、悬浮物与TP、TPP均呈显著正相关性,TPP和TP也呈显著正相关性.结果表明泥沙将颗粒态磷带入河流是主要的磷污染源,总磷的污染受面源污染影响较大.氮和磷都不是三峡水库入库河流中浮游植物的限制因子,3条入库河流中的N/P值较高(>30),表明磷有可能被优先消耗到低值.  相似文献   
90.
上海城市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粒级效应与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常静  刘敏  李先华  林啸  王丽丽  高磊 《环境科学》2008,29(12):3489-3495
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在分析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粒级效应基础上,研究重金属赋存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地表灰尘平均中值粒径为132 μm,低于75 μm粒径级别颗粒物占有最大的体积含量.重金属污染显示出明显的粒级效应,随着粒径降低,重金属含量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150 μm和75 μm是主要级别,其中<75 μm颗粒物污染物含量依次为Cr>Pb>Cd>Zn>Ni>Cu.对地表灰尘重金属赋存形态研究表明,Zn以碳酸盐态为主;Ni以残渣态为主;Pb主要为铁锰结合态存在,Cu和Cd则以有机态为主;Cr主要以残渣态存在.重金属活性形态比例依次为Zn>Pb>Ni>Cd>Cu>Cr.与国外城市相比,上海城市地表灰尘Zn、Pb和Ni生物活性比例较大,而Cu和Cd活性比例相对较低,Cr活性水平与其它城市相当,环境危害相对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