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8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32篇
基础理论   63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由于产业发展正处于转型阶段,我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中的管理问题比技术问题更加突出,选择适宜的组织管理模式尤其重要。融合了效果分析、效率评价和适应性分析,尝试构建一个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管理模式综合评价框架,并选择太湖流域4个不同类型的典型案例进行方法例证。研究表明,传统的养殖企业主导型管理模式应用于小型、分散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时面临着经济效率低、适应性差难题;农村废弃物处理中心、种植企业和有机肥企业的参与可以改善小型、分散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率;综合考虑效果、效率与适应性,种植企业、有机肥企业主导型模式的适宜推广范围更广。应根据不同地区种植-养殖产业关系、污染治理需求、经济发展水平与政府投入能力等,灵活组合应用不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2.
简要论述了污染防治微生物制剂的概念和在城市河流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并介绍了国外对微生物制剂的风险评估和对污染防治微生物制剂的管理方式,提出了国内应优先开发本土的天然的污染防治微生物制剂的建议,尽快发展中国环境微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43.
污泥中的有机质、营养成分可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有机肥源,但污泥中的重金属是制约污泥农用的重要因素,为检验污泥堆肥施用后对作物及土壤的影响,文章对污泥与稻草或木屑堆肥的产品进行了盆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污泥与稻草或木屑的堆肥作为肥料施用于萝卜(Brassicacampestris)和菜心(Brassicaparachinensis),产量明显提高,部分堆肥产品增产效果优于化肥,且后效明显。堆肥施用使土壤中有机质、各养分含量增加,微生物活动增强、数量增加,然而作物和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4.
废弃生物质生态安全利用是废弃物减量化与资源化的重点和难点.水热转化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特别适合于处理高含水率原料的热转化技术,在废弃生物质无害化和高值化利用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以收录于CNKI和Web of Science索引库中(2000年1月-2019年12月)关于废弃生物质水热转化的2 960篇文献(CNKI...  相似文献   
45.
污泥生物沥浸处理对病原物的杀灭效果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郑冠宇  王世梅  周立祥 《环境科学》2007,28(7):1539-1542
生物沥浸能够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同时可能对污泥中的病原物有一定的杀灭作用.通过测定沥浸过程中异养细菌总数及沥浸前后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变化,研究了生物沥浸作用去除城市污泥和制革污泥中的病原物的作用.结果表明,经过6~7 d的生物沥浸处理,城市污泥中的异养细菌总数从1.38×108个/mL降为4.43×106个/mL,制革污泥中的异养细菌总数从9.23×105个/mL降为4.26×104个/mL;总大肠菌群(TC)和粪大肠菌群(FC)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但蛔虫卵的死亡率并无明显变化.大肠菌群纯培养试验表明,沥浸过程中病原物的消减作用主要是由于沥浸作用产生的低pH环境,而与污泥中SO2-4和重金属浓度的升高无关.  相似文献   
46.
王世梅  周立祥 《环境科学学报》2005,25(10):1418-1420
用2%的水琼脂作底层平板,上面涂布异养菌(酵母1130)菌液,再倒入分离硫杆菌的固体培养基作上层平板,涂布一定稀释度的含硫杆菌的菌悬液,30℃下倒置培养.结果显示,氧化硫硫杆菌菌落在双层平板上检出的时间比单层平板提早5d,检出率提高3.6倍,氧化亚铁硫杆菌菌落在双层平板上,检出率提高2.1倍.琼脂经高压灭菌后产生较高浓度的对化能自养菌有毒的水溶性有机物可能是影响单层平板检出率的重要原因,而双层平板下层的异养菌因能消耗上层的水溶性有机物从而可大幅度提高硫杆菌的检出效率.  相似文献   
47.
采用OTC-1型开顶式培养箱,模拟研究了CO2体积分数升高对2种小麦的生长以及根际、非根际中Cu和Cd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CO2体积分数的升高显著提高了小麦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降低了小麦根际和非根际的pH值.临麦2号和宁麦8号小麦地上部干重分别增加了36.9%和25.2%,地下部干重则分别增加了55.1%和59.7%.此外,CO2体积分数升高对不同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影响随小麦品种和重金属种类的不同而异.在高CO2体积分数条件下,可交换态(F1)Cu和Cd含量显著提高,其中临麦2号根际土壤可交换态Cu和Cd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0.6%和29.6%,宁麦8号根际土壤可交换态Cu和Cd分别较对照增加11.0%和20.3%;碳酸盐结合态(F2)Cu和Cd均有所降低,其中宁麦8号和临麦2号根际Cu降低均达极显著(分别降低73.6%和50.0%);铁锰氧化物结合态(F3),有机结合态(F4)和残渣态(F5)Cu和Cd在CO2体积分数升高情况下变化较小.同时CO2体积分数升高还显著增加了2种小麦地上部和地下部铜累积量,增加了临麦2号地上部和地下部镉累积量和宁麦8号地上部镉累积量,但对宁麦8号地下部镉累积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8.
农药污染对蚯蚓毒性毒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综述了农药污染对蚯蚓个体毒性、种群毒性及复合毒性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农药污染对蚯蚓的毒理学研究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9.
采用滤纸法研究不同温度下呋喃丹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死亡率、体内蛋白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0 ℃下,蚯蚓体内蛋白含量在30 mg·L-1呋喃丹处理时略有升高,而后随时间和浓度的升高,蛋白含量则随之降低;各浓度处理组的SOD活性值基本上高于对照组,48和72 h的SOD活性比24 h时平均提高220%和148%.时间和浓度对蛋白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达到极显著(P<0.01).而在20 ℃下,蚯蚓体内蛋白含量和SOD活性变化规律均不明显,表明当温度升高时,呋喃丹对蚯蚓生理生化指标的作用更趋于复杂.在2种温度下,农药对蚯蚓体内AChE活性都具有明显抑制作用,AChE活性在处理时段内的最高降低率为90%.结果表明:温度对蚯蚓死亡率、蛋白含量以及SOD和AChE活性影响显著,AChE可以作为一个稳定的生物监测指标用于评价农药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影响.  相似文献   
50.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蚯蚓对旱作稻田土壤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王霞  胡锋  李辉信  沈其荣 《生态环境》2003,12(4):462-466
通过两年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在秸秆的不同施用方式下,蚯蚓(Pheretima sp)对旱作水稻土壤中碳、氮的影响。设置5个处理:秸秆混施,秸秆深施 蚯蚓,秸秆表施,秸秆表施 蚯蚓,对照。2001年夏季播种旱稻,在4个主要生育期采集(0-20cm)土样。2002年再次播种该品种旱稻,采集成熟期(0-20cm)土壤。测定土壤碳、氮以及微生物量碳、氮。结果表明,不论采用何种秸秆还田方式,蚯蚓并不造成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显著耗减。蚯蚓活动对土壤氨态氮及硝态氮的影响较大;从总体上看,它促进了土壤氮的矿化。不同秸秆施用方式都影响蚯蚓对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在表施秸秆情况下,蚯蚓对微生物量提高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