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7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49篇
基础理论   6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黄丝草镉污染毒害及硒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黄丝草(Potamogeton maackianus)培养过程中的Cd毒害及其Se的缓解作用.Se能缓解Cd胁迫导致的黄丝草叶绿素含量的降低、细胞膜透性增加和丙二醛(MDA)的积累.与单一的Cd处理相比,加入10mg/L Se后,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增强,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有所减弱,表明它增强了对活性氧的清除能力,缓解了Cd对膜的伤害.可溶性蛋白含量则保持较高的水平,脯氨酸含量刚好相反,说明Se增强了黄丝草对Cd胁迫的抗性.然而,Se缓解Cd对黄丝草的毒害是有一定限度的,在富Se黄丝草的繁殖过程中,需及时检查重金属污染情况,防止重金属在饵料中的富集,以免造成对渔业的危害.  相似文献   
52.
从土壤中分离出1株可降解氯代吡啶烟碱类杀虫剂啶虫脒(AAP)的丝状真菌菌株IM-3,经形态观察和18S rDNA序列比对,IM-3菌株被鉴定为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培养14 d,P. oxalicum IM-3在矿物盐培养基中可降解41.6%的啶虫脒、14.1%的吡虫啉(IMI),但不降解噻虫啉(THI)和烯啶虫胺(NIT).HPLC和LC-MS/MS分析显示,啶虫脒降解途径为N-脱甲基生成IM 2-1和氧化断裂氰基亚胺基生成IM 1-3.  相似文献   
53.
以"两优培九"、"汕优63"杂交稻三叶期幼苗为材料,比较了镉胁迫对生长量,及光系统Ⅱ(PSⅡ)电子传递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光合速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及不同器官镉含量的变化。镉胁迫条件下,与"汕优63"相比较,"两优培九"幼叶光合速率和PSⅡ电子传递活性降低幅度较小,生长量较高;"两优培九"保护酶系统活性较高,MDA含量升高幅度较小;"两优培九"地上部分镉含量较低、根系含量较高。镉胁迫条件下,与"汕优63"相比较,"两优培九"根系的生长速率较高,抗镉胁迫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54.
分别在20和50μmol·m-2·s-1光照强度下,研究了两种除草剂阿特拉津和百草枯对3株蓝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PCC7806、M.aeruginosa XW01、集胞藻Synechocystis PCC6803和两株绿藻: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四尾柵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的毒害效应.通过测定藻的生长,计算出了半效抑制浓度EC50值,结果表明:高光强下两种除草剂对5株藻的96 h-EC50值均明显低于低光强下的值,显示高光强有促进两种除草剂对藻类毒害的效应.高光强可促使阿特拉津显著提高藻细胞的丙二醛(MDA)含量,提示高光强促进阿特拉津产生更多的自由基破坏细胞膜脂.  相似文献   
55.
废弃烟草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烟草生产大国,每年相应产生大量废弃烟草。通过萃取法可从废弃烟叶中提取烟碱,提取的烟碱具有杀虫及治疗疾病的功效;烟梗、烟末废料经粉碎加工之后可制成烟草薄片;废弃烟杆经炭化活化后能制成活性炭,还可制成纤维板等;废弃烟草经生物技术处理后可制得乙醇和有机肥等。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对废弃烟草的利用进行了综述及展望。  相似文献   
56.
有机磷农药和重金属是目前我国土壤中较常见的污染物。本文以黄瓜种子为供试作物,研究了重金属汞与农药乙酰甲胺磷单一污染及复合污染对其发芽率以及幼苗生长的毒害效应。结果表明,Hg2+与乙酰甲胺磷单一污染及复合污染对黄瓜种子的发芽率、芽长和根伸长的生态毒性敏感程度依次为:根伸长>芽长>发芽率,Hg2+与乙酰甲胺磷单一污染及复合污染对黄瓜幼苗的毒害效应均较明显。复合污染对黄瓜种子发芽指标和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表现为协同作用,其结果是复合污染的整体生态毒性效应增强。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农药和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态毒性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7.
周文静  潘辰  连宾 《地球与环境》2013,41(4):451-459
石质文物的风化问题由来已久,在影响石质文物风化的各类因素中,环境恶化对石质文物的风化影响日益严重,但现有研究大多忽略了环境污染加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从酸性气体排放、温度效应和水体污染三个方面阐述了环境污染加剧对石质文物风化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并对现有石质文物的防护措施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提出石质文物的保护建议和措施,为新形势下石质文物的保护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8.
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由于我国地区贫富差距明显,要实现共同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动西部大开发的步伐刻不容缓。然而,中国西南地区被大面积的喀斯特地貌所占据,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矛盾十分突出,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据此,本文在总结与分析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特点和现状的基础上,从"人-资源-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角度,对喀斯特区域改进发展方式,推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八条建议。  相似文献   
59.
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朴树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相邻格子法对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朴树(Celtis sinensis)种群(以下简称老山朴树种群)进行野外调查,以定量方法研究其种群结构特征。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并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和4个生存函数曲线,同时结合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研究老山朴树种群的数量动态。结果表明,种群各龄级个体数虽然存在波动,但整体呈增长趋势,存活曲线属DeeveyⅡ型,分别在第Ⅰ和第Ⅶ龄级出现2个死亡率高峰。第1个峰值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种内竞争激烈,第2个峰值伴随种群进入生理死亡年龄而出现。生存分析结果表明,朴树种群至第Ⅵ龄级时,生存率仅为0.5%,累计死亡率高达99.5%;危险率曲线与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情况基本一致,反映朴树种群生长发育过程具有前期薄弱、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时间序列预测结果表明,在未来的2~6 a内,老山朴树种群呈增长趋势。对幼苗及幼林进行人工抚育管理将有助于老山朴树种群的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60.
物种丰富度格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物种丰富度格局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并论述了目前研究较多的能量假说、地质历史过程假说、中域效应假说和Rapoport法则4种假说。这些假说对物种丰富度格局成因作出了一定解释,但针对不同的地理区域,其普适性尚需进一步研究。此外,对物种丰富度格局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方法和影响格局分布的因素加以归纳总结,对我国未来物种丰富度格局研究进行展望,为制定区域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