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30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UV/Fenton法处理间-甲酚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UV/Fenton工艺对模拟间-甲苯酚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了H2O2加入量、FeSO4加入量、pH、原水初始COD值、环境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表明:间-甲苯酚浓度为100mg/L、初始COD值251 mg/L的废水,在30℃下,pH为4.Q,[H2O2]/[Fe^2+]=15(质量浓度比),紫外灯照射3 h后,COD去除率达86.3%,若再经Ca(OH)2絮凝沉降,则COD去除率提高到92.6%.同时,对Fenton及UV/Fenton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UV/Fenton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Fenton法.  相似文献   
12.
半透膜覆盖好氧堆肥技术应用现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膜覆盖好氧堆肥技术是近年来有机质好氧处理方式的研究热点,该技术主要由膜覆盖系统、微压送风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膜盖层是由两层高品质抗紫外线布层和一层聚四氟乙烯半透膜组成的3层材料,具有耐水透气的优点,既能阻隔外界环境使堆体不受雨雪天气影响,又能减少臭气的挥发,使堆体达到封闭发酵的环境条件.本文介绍了膜覆盖好氧堆肥技术的特点及优缺点,阐述了国内外膜覆盖好氧堆肥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分析了我国在膜覆盖好氧堆肥技术领域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指出未来应加深对堆肥全过程的工艺过程控制研究,拓展膜覆盖的应用范围,用于畜禽粪便、餐厨垃圾等其它有机垃圾处理领域.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鄱阳湖饶河入湖口作为研究区域,依据地形高程梯度设置了10个采样点,测定了丰、平、枯水期河口区域不同地貌类型表层沉积物中的Cr、Cu、Zn、As、Cd、Hg、Pb 7种重金属含量,并结合水动力条件分析了河口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赋存形态,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各点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河口沉积物各重金属中,Cu、Zn和Pb超标倍数较高,分别超过背景值10、3.6和3.0倍。重金属在河口不同区域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丰水期河口沉积物重金属含量高于平水期和枯水期;碟形湖和北部湖湾区水文水动力较弱,成为河口区域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的高值区。河口沉积物中Cd等重金属的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含量较高,对生态系统环境污染的可能性较大。饶河河口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为中度,其中Cu、Cd和Hg存在较高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4.
汉江富营养化动态模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汉江富营养化问题,建立水体富营养化动态模型,其特点是不仅能够较好地模拟浮游植物的变化过程,而且能够提供发生水华的原因和生态机理的解释。最后汉江武汉段1998年发生的水华事件为实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15.
从分析我国1998年抗洪救灾的事实出发,探讨了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分析了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带来的严重影响;据此,确立保护生态环境是根治洪涝灾害的战略措施,并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LY12CZ铝合金飞机内外部结构涂层日历有效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外部和内部涂层加速试验环境谱,分别对某型飞机的LY12CZ铝合金内、外部结构涂层进行加速老化试验,统计分析了两种涂层腐蚀老化表面形貌,得到了光泽度和色差随加速腐蚀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涂层的有效性进行了综合评定。试验结果表明,LY12CZ铝合金外部结构涂层的有效期为12 a,内部结构涂层的有效期为10 a,轻微划痕对外部结构涂层的日历有效性影响不大,而对内部结构涂层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目前常用降水量乘以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的方法计算降水入渗补给量,此法不能表现降水特征、蒸发等因素对降水入渗补给的影响.为解决不同时间尺度、不同降水特征和蒸发情况下的降水入渗补给量,在分析郑州地下水均衡试验场地中渗透仪实测入渗量、降水和蒸发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均匀设计法选取最优的与降水入渗补给量关系密切的前期降水量和蒸发量的期次,然后利用回归分析建立各岩性和埋深的年、月和日尺度上的降水入渗函数,可以比较准确的计算降水入渗补给量.表3,参9.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大型通江湖泊鄱阳湖为例,对2016-2018年鄱阳湖6个典型点位的叶绿素a、TN等10个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了鄱阳湖不同因子的时空分异特征,并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及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水文水动力、泥沙和人为影响等因素,判断藻类增殖的驱动要素。结果显示:COD浓度南高北低,由西向东表现为高-低-高;TN变化趋势与NH3-N相近,夏季呈现东部南部高、北部低的特点,而西部蚌湖至都昌处分布扩散;TP南高北低、东西部均较高;直链藻和微囊藻出现频次分别占51.11%和16.44%;蚌湖点位藻细胞密度与叶绿素a浓度均最高,分别为最小点位的7.8,5.3倍。研究期间鄱阳湖以轻度富营养为主;TP为6个点位藻类增殖的主要限制性因子,藻类增殖与TN关系较小;水温、溶解氧等也可能成为藻类增殖的要素。后期鄱阳湖藻类综合治理需从加强季节性监测与预警、重点识别和调控测点关键性因子和强化藻种监控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0.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1):181-189
文章以鄱阳湖为研究区,针对其"高水似湖、低水似河"的复杂环境特征,提出了鄱阳湖河湖两相判别方法。基于野外实测数据,构建了鄱阳湖水环境数学模型,开展了鄱阳湖长序列水环境数值模拟。基于投影寻踪原理,提出了考虑水深、水动力、水龄多因素的河湖两相定量判别方法,实现了鄱阳湖特定点位相应时间尺度下的河湖两相定量判别。基于判别结果,提出了鄱阳湖典型监测点位水质评价优化方法并开展了水质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鄱阳湖8个点位河相主要判别区间主要集中在1月-4月及10月-12月;(2)回顾性评价中所有点位监测数据有效样本共计2 857个,重新评价样本为1 470个,重新评价后水质类别有所提高的为1 117个,占所有重新判定的75.99%,其中提高1个等级的样本个数498个,提高2个等级的样本个数617个,分别占44.58%、55.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