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66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推进农户应用清洁能源对于促进农村生态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将农户清洁能源应用行为视为是一个"外部情境因素-内部心理因素-农户清洁能源应用行为"的过程,基于环境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构建出农户清洁能源应用行为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利用江西省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农户购买行为和使用行为两个维度,研究农户清洁能源应用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情境因素(经济激励政策、自愿活动、宣传教育、清洁能源产品属性)以农户感知为中介,进而正向影响农户清洁能源使用行为,从众心理、行为便利性直接正向影响农户清洁能源使用行为;生态价值观和感知因素在经济激励政策与农户清洁能源购买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行为便利对农户清洁能源购买行为有直接正向影响;相对于经济激励政策,农户自愿活动对提升农户生态价值观会更有效;在影响农户感知的四个情景因素(经济激励政策、自愿活动、宣传教育、清洁能源产品属性)中,自愿活动对农户感知的正向影响程度最大;对农户清洁能源购买行为正向影响程度最大的是经济激励政策,对农户清洁能源使用行为正向影响程度最大的是行为便利性。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政府要扩大清洁能源产品补贴的范围,加大农户购买清洁能源产品的补贴力度,降低农户购买清洁能源产品的成本;加强清洁能源知识、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升农村居民的环境责任感,增强农村居民的生态环境价值观;完善农村清洁能源应用服务体系,提升农户应用清洁能源的易用性感知;充分发挥清洁能源示范村的辐射效应,增强农户应用清洁能源有用性感知;引导基层村干部、党员或环保意识强的农户率先应用清洁能源,在从众心理作用下,促使更多的农户应用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122.
海外耕地保护的社会化扶持对策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耕地为公众提供了大量的、具有强烈外部性的非生产性功能,很多国家都把耕地保护作为一个公共目标,并通过社会化扶持手段来得到实施.中国作为一个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占有量低的国家,耕地保护任务更加突出,虽然"切实保护耕地"成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策,提出要执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并制定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用途管制等一系列耕地保护政策,但耕地保护整体效果却不窖乐观,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耕地的氛围.本文对当今世界耕地保护社会化扶持的政策依据及实践手段进行综合与分析,并结合我国耕地保护的形势,提出了我国耕地保护社会化扶持的一系列对策措施,包括加快耕地产权制度建设,明确耕地保护的责任主体;重视耕地的非生产功能,提高全社会的耕地保护意识;采用综合优惠措施,激励农户的耕地保护行为;完善城镇发展规划,严格控制城镇对耕地的侵占;延长农产晶产业链,增加农业产业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23.
传统培养木薯渣降解复合菌系的蛋白胨纤维素(PCS)培养基成本较高,其主要成本来源于氮源——蛋白胨和酵母粉,限制了复合菌系的规模化应用.为解决此问题,从对木薯渣降解复合菌系RXS生长、产酶及底物降解的影响3个方面比较了胰蛋白胨/酵母粉及8种廉价氮源.结果表明,比较适宜的廉价氮源为鱼粉和玉米浆.接着探究了二者的复配比例对RXS的影响,并获得一种廉价培养基.考虑到为调节pH值和促进产酶添加的试剂对甲烷菌的毒害作用,以高温厌氧消化出水作为配料水以调节pH值,并比较了RXS在廉价培养基和PCS培养基上对木薯渣的降解效果.最终所得廉价培养基组成为木薯渣10 g/L、滤纸5 g/L、鱼粉4 g/L、玉米浆3.5 g/L,高温厌氧消化出水作为配料水.经成本核算,廉价培养基的成本仅为PCS培养基的1/6.并且复合菌系在廉价培养基上对木薯渣的降解率较PCS培养基提高了约37%.就工业化生产而言,该培养基不仅显示了对木质纤维素物质较好的降解效果,还节约了成本和减少了水的用量.  相似文献   
124.
基于水足迹的区域生态补偿标准及时空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是一种公共物品,其效益外部性使得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成本应由相关的若干区域共同承担,因此,建立合理的区域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及区域内外共同补偿机制是当前生态经济领域的研究前沿。通过构建水足迹与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对江西省及11地市水足迹与水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估算。主要结果如下:2000~2013年,江西省总生产水足迹呈现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粮食、水产品、猪肉生产所占比重较大,水盈余呈波动下降趋势。11地市生产水足迹与水足迹效率呈上升趋势,除南昌市出现水赤字要支付生态补偿资金外,其余各市均有水盈余,应获得生态补偿资金。2000~2013年江西省水盈余共需补偿1 805.76亿元,平均每年128.98亿元。赣南的赣州市、赣中的吉安市、赣东北的上饶市、赣东的抚州市获得补偿额较高,将优先获得区域内外生态补偿额度。该研究结果可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与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5.
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偏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和地统计学方法,对江西省耕地表层(0~20 cm)土壤有效态B、Cu、Fe、Mn和Zn等5种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效态B、Cu、Fe、Mn和Zn总体处于中等以上水平,B表现为强变异性,其他有效态元素均呈中等变异性。空间结构方面,B、Cu、Fe、Mn和Zn的块金效应值依次为15.68%、12.09%、87.63%、77.98%和25.27%,表明B和Cu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Zn呈中等空间相关性,而Fe和Mn空间相关性较弱。空间分布方面,土壤有效B含量表现出“两边低、中间高”的空间分布趋势,Fe、Cu、Zn呈现出较为平滑的空间分布格局,Mn在空间分布上并无明显规律。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偏相关性分析表明5种微量元素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但并无直接相关性。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高程、坡度、pH、有机质、全氮、成土母质、地貌类型、土壤类型、灌溉能力、秸秆还田方式和常年耕作制度对5种微量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异影响显著(P<0.05)。结果可为江西省测土配方施肥卡制定与耕地资源利用与管理及优质高产种植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关键词: 江西省;微量元素;空间变异;相关性分析;偏相关性分析;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6.
以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的园地为研究对象,将生态位适宜度方法引入到多宜性评价研究中,采用加权平均模型对各评价单元的茶叶和雪梨两种作物的生态位适宜度值进行了定量分析。该研究结果能直接指导农业生产实践,促进园地的合理开发利用与管理。  相似文献   
127.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科学划定建设用地扩展边界是提高城镇化质量、协调人地关系、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关键。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将建成区和生态保护用地作为两类扩展源,通过构建自然、区位、环境和政策4个阻力因子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获取各个因子阻力系数,得到两类用地扩展的最小累计阻力值,根据阻力差值划分适宜性分区,并利用Hydrology扩展模块确定建设用地适宜扩展路径和隔离带。结果表明:(1) 越靠近扩展源,其阻力值越小,建设用地源与生态用地源由于空间分布不一致,各阻力值之间差异较大;(2) 基于MCR模型对两类用地扩展的阻力面差值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划分,可分为重点建设区(65 771.64 km2)、优化建设区(51 103.28 km2)、限制建设区(21 001.54 km2)、禁止建设区(17 150.01 km2)和生态恢复区(11 894.70 km2),不同适宜性分区对土地开发建设的要求不一样;(3) 应用Hydrology扩展模块得到的“谷线”可引导建设用地优化开发,避免盲目的“摊大饼”式蔓延格局; “脊线”可控制建设用地扩展的隔离带,从而打破适宜性区域集中连片的扩展态势。研究结果可为建设用地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提供建议,促进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8.
基于生态足迹变化的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定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定量分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问题,协调区内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促进保护区建设可持续性,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分析保护区所在乡镇1985、1995、200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以及相应生态承载力变化和空间分异特征,结合生态足迹效率对生态补偿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保护区成立以来土地利用相对稳定,变化主要集中在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1985、1995、2005年保护区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效率分别为0.8284 hm2/cap、669元/hm2,0.8568 hm2/cap、2779元/hm2,10534 hm2/cap、8382元/hm2。以2005年度保护区的生态足迹效率生态农业足迹效率为基准,综合直接收益损失补偿、基于生态承载力的静态评价补偿和动态评价补偿分析,比较合适的补偿标准为户均补偿2308元/a、人均补偿540元/a。
  相似文献   
129.
微生物燃料电池串并联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帝洲  许玫英  杨永刚 《环境化学》2020,39(8):2227-2236
  相似文献   
130.
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中纤维结合蛋白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亲和消化法分离纯化了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中的纤维素结合蛋白,纯化后的纤维结合蛋白液经SDS-PAGE(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后得到13条条带(命名为CBP1~13),通过对其进行酶谱分析,发现低分子量的蛋白主要表现CMC(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活性,而高分子量(66~200 k Da)的蛋白兼有CMC酶和木聚糖酶的活性,其中纤维结合蛋白CBP6表现出的木聚糖酶和CMC酶活性最强.这些条带经质谱鉴定后被确定由8种蛋白组成,除CBP4为Paenibacillus sp.分泌的木聚糖酶5外,其余的蛋白均由C.clariflavum DSM 19732所产生,其中CBP1~3为β-1,4木聚糖酶,CBP5,6为碳水化合物结合蛋白,CBP7~9,11,12为锚定蛋白,CBP10和CBP13为未知蛋白.通过结构域预测,发现除纤维结合蛋白CBP13外所有的蛋白均具有一种催化结构域,分别隶属于第8、9、10及48家族的糖苷水解酶,而部分蛋白(CBP1,2,4~6)还具有碳水化合物结构域或者锚定蛋白结构域(CBP5~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