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微机控制流动注射电位溶出法测定人发中的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EA-1型微机化多功能电化学分析仪和微电极,提出头发中砷的计时电位溶出法测定,并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实现连续分析。样品采用湿法消化法,经离子交换柱分离干扰离子,以亚硫酸还原砷(V),采用铂丝微电极为工作电极,在硫酸介质中同位镀金,于-0.4V富集,然后以阴极溶出法(PSA)扫描至0 V,即见一尖锐清晰的溶出峰,在0.47~20ppb As浓度范围内与峰高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达0.47ppb,与FIA技术联用,可进而提高精密度。  相似文献   
42.
燃烧等带来的SO2、NOx是酸雨的主要来源。当SO2排放量正逐渐得到控制时,NOx却还在增长,因而应推广较成熟的选择催化还原(SCR)除NOx法和加强氧化气氛下烃类化合物还原NOx的研究,也应该寻找比石灰石-石膏法更好的除SO2措施。除SO2,NOx吸收-催化一体化净化方案正取得进展,还副产急需的硫酸,对我国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43.
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状况 (一)各类事故依然频发,损失巨大 2000年,全国工矿企业共发生职工伤亡事故10770起,死亡11681人。其中矿山企业发生伤亡事故3465起,死亡6563人(矿山企业中,煤矿企业发生伤亡事故2863起,死亡5798人);非矿山企业发生伤亡事故7305起,死亡5118人。  相似文献   
44.
拟除虫菊酯对人红细胞膜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5种拟菊酯即北京菊酯、杀灭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氯菊酯对人红细胞膜上DPH光谱及荧光各向异性(r)的影响,观察了胰蛋白荧光及人红细胞溶血的变化.氯菊酯以干扰膜脂排列影响r值,浓度达到50μmol/L时,r值开始明显降低;其他4种含氰基拟菊酯则以干扰膜脂排列和DPH荧光碰撞猝灭作用共同影响r值.研究结果还表明,拟菊酯同时作用于膜脂区和膜蛋白的疏水部分,降低膜脂的有序排列,这些变化与拟菊酯对红细胞的溶血作用一致.  相似文献   
45.
治理空气污染所涉及的几个化学反应及二次能源的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给出了十余种空气污染治理所涉及的催化化学反应,并对这些反应的研究现状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46.
铬对文昌鱼的毒性效应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不同剂量Cr[Cr(Ⅲ)、Cr(Ⅵ)]对文昌鱼的毒性效应、生长的影响以及对文昌鱼中毒的整个过程。研究结果表明,Cr(Ⅵ)的毒性大于 Cr(Ⅲ),致毒效应与底质有关,中毒死亡的文昌鱼的鳃、肠和肌肉均表现明显的病变;适宜浓度的 Cr(Ⅲ)、低剂量的对Cr(Ⅵ)文昌鱼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7.
铜绿微囊藻胞内DOM光降解及其对芘结合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及荧光光谱法研究有氧和缺氧条件下紫外线A波段(UV-A)辐照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胞内溶解性有机质(IDOM)(M. aeruginosa-IDOM)光降解行为,并考察光降解对其与芘结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M. aeruginosa-IDOM经6d光降解后,有氧组中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及其吸收系数a355降解幅度均高于缺氧组.有氧及缺氧状态下M. aeruginosa-IDOM光降解过程中吸光度比值E2/E3(250nm/365nm)变化相似,但254nm处比紫外吸收值(SUVA254)变化不同.激发–发射三维荧光光谱法(EEMs)结合平行因子(PARAFAC)分析,结果显示, M. aeruginosa-IDOM中类蛋白C1、长波激发类腐殖质C2及短波激发类腐殖质C3荧光强度在两种光降解条件下变化趋势不同. M. aeruginosa-IDOM光降解过程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特征的参数,在有氧组中降解半衰期均短于缺氧组.此外,光降解过程中,有氧组M. aeruginosa-IDOM与芘结合能力降低,但缺氧组M. aeruginosa-IDOM与芘结合能力先下降后增加.  相似文献   
48.
水中有机污染物电化学清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利用直接电解发、间接电解和电化学吸附等方法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今后的工作方面。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中国近海海域一个具体海面溢油事例的研究,提出了通过气相色谱及气质联用技术进行海面溢油鉴别的方法。采用GC-FID对油样中的正构烷烃的主要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利用GC-MS对油中难降解的生物标记化合物:霍烷及其他五环三萜类化合物、规则甾烷及重排甾烷类化合物、三芳甾类化合物、多环芳烃进行分析,计算相应的比值并采用“t-分布”方法进行溢油样品和可疑溢油源样的相关分析。结果如下:(1)从GC-FID色谱图可以看出,YY2679与KY0631、KY0632的色谱图极其相似,与其余四个可疑油源的色谱图差异较大。六个可疑油源的R值在0.04~1.95之间,只有KY0631和KY0632的R值小于0.1,KY0633~KY0636与YY2679的差异不是由风化引起的,可以排除,由此可以推断出YY2679溢油样品可能来源于KY0631或KY0632两个可疑溢油源。(2)采用21个生物标志物指标进行相关性判别,KY0631可疑溢油源在比值点的区间范围为95%和98%时,有多个点x或y误差棒均未跨过直线y=x。KY0632可疑溢油源在比值点的区间范围为95%时,各点的x或y误差棒均跨过直线y=x,由此推断YY2679溢油样品和可疑油源KY0632是同一油源。  相似文献   
50.
建立渤海原油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指纹图谱,为渤海原油的鉴别提供一种新方法.以氧化铝作为基质固相分散剂进行样品处理,采用HPLC法进行分析,双反相C18色谱柱串联,以乙腈-水为流动相,二元线性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0℃,双波长检测226 nm、254 nm,进样量10 μL;采用所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