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5篇
综合类   48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微絮凝直接纤维过滤去除低浊水中的腐殖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批量和连续动态试验研究了微絮凝直接纤维过滤去除低浊饮用水中微量腐殖质的效能与条件.结果表明,富里酸( FA) 的去除率与纤维滤料的堆密度、絮凝剂的投加量、过滤速度、原水浊度等有关.对10NTU 以下的模拟低浊水,适宜的纤维堆密度为74.4g/L,滤床高为1.2mm .在此条件下,当过滤速度为30m/h、原水浊度约9NTU 、聚合氯化铝(PAC) 投加量1.75mg/L 时,对水中2mg/L 的FA平均去除率约75 % ,工作周期( 浊度小于0.3NTU 、水头损失小于1.8m ) 在24h以上.  相似文献   
32.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甲醛时影响空白值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水质中甲醛测定时试剂水、pH值、乙酰丙酮试剂、加热温度和显色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减小空白值的对策.  相似文献   
33.
介绍了利用实验台对粉煤灰的干燥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的情况 ,给出了粉煤灰的干燥曲线、干燥速率曲线和粉煤灰平衡湿含量计算式 ,分析了在干燥过程中粉煤灰的阻力特性 ,为粉煤灰干燥装置的工业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对一台所设计的DZL1.0-0.7-AⅢ煤无烟燃烧锅炉炉内燃烧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床层反应,采用了基于热力学平衡法的"黑箱模型",而对于床层上方炉膛空间内的气相湍流燃烧则采用了标准k-ε模型、旋涡消散模型和离散坐标模型.采用非结构化四面体网格生成技术处理复杂炉膛几何空间的网格生成.通过数值模拟,得到炉内速度场,温度场,浓度场等参数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多孔分层错列撞击流式"二次风的引入对于改变炉内流动和燃烧特性,加强炉内烟气和空气的混合,强化燃烧及实现炉内消烟除尘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火力发电厂粉煤灰干燥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利用实验台对粉煤灰的干燥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的情况,给出了粉煤灰的干燥曲线、干燥速率曲线和粉煤灰平衡湿含量计算式,分析了在干燥过程中粉煤灰的阻力特性,为粉煤灰干燥装置的工业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浮游球衣菌对Cu2+的吸附及生物吸附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浮游球衣菌(Sphaeotilus natans)为生物吸附剂,对废水中Cu2 的吸附规律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扫描电子显微镜-X 射线能量散射光谱和离子交换实验探讨了 Cu2 与浮游球衣菌可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菌体吸附 Cu2 的主要因素,吸附的最佳pH值为 5.5;Cu2 与 Ca2 ,Na 之间存在着离子交换作用,同时还存在着 Cu2 与带负电荷细菌表面的静电吸引作用,-CONH2 和-OH 是菌体吸附 Cu2 的主要活性基团,当溶液pH值较高时,Cu2 能形成氢氧化物微沉淀沉积在细胞表面.  相似文献   
37.
浮游球衣菌对Pb2+、Cu2+、Zn2+、Cd2+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浮游球衣菌(Sphaerotilus natans)在不同吸附条件下对溶液中Pb^2+、Cu^2+、Zn^2+、Cd^2+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Sphaerotilus natans对这4种重金属离子均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并在20min内达到吸附平衡,pH对吸附过程影响较大,pH为5.5时Sphaerotilus natans对这4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果最好,Sphaerotilus natans对它们的吸附选择性为Pb^2+〉Cu^2+〉Zn^2+〉Cd^2+,Pb^2+、Cu^2+能部分置换出已被菌体吸附的Zn^2+、Cd^2+。HCI和EDTA溶液可有效地将金属离子从菌体上解吸下来,解吸后的菌体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38.
硝酸铁-过硫酸盐改性 GAC催化 H2 O2氧化橙黄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瑛洁  徐淑芬  廖霞  曹天静  杨榕  李大鹏 《环境科学》2012,33(10):3473-3478
通过浸渍法在活性炭上负载硝酸铁、过硫酸盐对活性炭进行改性,以此为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去除有机废水橙黄Ⅳ.研究了体系pH值、催化剂投加量、反应温度、橙黄Ⅳ以及H2O2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橙黄Ⅳ去除率的影响,并对该催化剂重复使用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硫的掺杂可以显著地提高硝酸铁改性活性炭的催化活性.目标物的初始浓度越低,反应速率越快,该反应遵循二级反应动力学,反应的活化能Ea为68.19 kJ.mol-1.在pH值2.4~9.1的范围内,催化剂均能有效地对橙黄Ⅳ进行催化降解.随着催化剂投量的增加,橙黄Ⅳ的去除效率明显提高,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仍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去除率仍可达到70%以上.自由基实验表明该氧化体系主要遵循自由基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9.
Ca2+对污泥硝化活性和絮凝沉降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2+)是微生物重要的生长因子,影响污泥的活性和絮凝沉降性能.为了研究Ca~(2+)在活性污泥体系中的作用,采用比耗氧速率(SOURAOB和SOURNOB)分析硝化菌和亚硝化菌活性的变化,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和三维荧光光谱(three-dimensional excitation emission matrix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3D-EEM)分析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组分和结构的变化,考察Ca~(2+)对污泥硝化活性和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a~(2+)浓度由0. 45 mmol·L-1逐渐提高至3 mmol·L-1时,SOURAOB和SOURNOB分别由6. 3 mg·(g·h)-1和2. 3 mg·(g·h)-1升高至10. 4 mg·(g·h)-1和3. 7 mg·(g·h)-1,EPS总量由68 mg·g-1增加至93 mg·g-1,污泥重絮凝能力(FA)增强.当Ca~(2+) 3mmol·L-1时,SOURAOB和SOURNOB均下降,FA维持在30%左右,污泥粒径持续增大.随着Ca~(2+)浓度的增加,由FTIR分析可知,LB-EPS和TB-EPS的主要组成基团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以氨基、酰胺Ⅰ和羧基为主;由EEM分析可知,LB-EPS组成未发生变化,在低硝化速率下,TB-EPS中存在腐殖酸类物质.低浓度的Ca~(2+)促进污泥硝化活性和絮凝性,高浓度的Ca~(2+)导致污泥硝化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40.
为了研究共存的硬度金属离子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作用,在进水Ca~(2+)为1.1 mmol·L~(-1)的条件下,通过改变Mg~(2+)的浓度,考察Ca~(2+)/Mg~(2+)物质的量比对SBR工艺污染物去除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优势种群的变化,以期从微生物角度明确Ca~(2+)、Mg~(2+)共存对生物脱氮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当Ca~(2+)/Mg~(2+)物质的量比分别为2、1和0.5时,COD去除率由88%分别升高至90%、91%和93%;NH~+_4-N去除率由74%分别升高至91%、93%和96%;TN去除率由44%分别升高至58%、62%和69%.随着进水Ca~(2+)/Mg~(2+)物质的量比的降低,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升高,Ca~(2+)/Mg~(2+)物质的量比为2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Ca~(2+)/Mg~(2+)物质的量比为1和0.5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一直为SBR工艺的优势菌门,有利于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参与脱氮过程的Niabella和Dechloromonas在反应器内富集,保证了良好的脱氮效果.Ca~(2+)/Mg~(2+)物质的量比的降低促进了有机物和总氮的去除及微生物多样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