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5篇
综合类   48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为了研究我国桦甸油页岩6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底渣和飞灰中重金属元素Cr、Cu、Pb和Zn的赋存状态及不同酸度条件下的浸出特性,分别进行了逐级提取实验和分批浸出的淋滤实验。逐级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这4种元素在底渣和飞灰中具有基本相当的赋存状态。硫化物结合态和稳定的残渣态是各元素的主要赋存状态,元素的潜在浸出能力大小表现为:PbCrCuZn,飞灰中各元素的潜在浸出能力大于底渣中的。浸出实验结果表明,元素的赋存状态决定了其浸提能力,浸提液的pH值对各元素浸出能力的影响不尽相同,各元素的浸出能力随浸提时间的延长都会趋于平衡,Cr和Pb的浸出浓度都高于地表水和饮用水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72.
输煤系统粉尘污染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输煤系统粉尘污染治理的现状,分析了采用常规方法治理输煤系统粉尘污染存在的缺点及除尘效率低的原因。介绍了近几年研究开发的2种输煤系统粉尘污染治理新技术的除尘机理、适用范围、系统组成及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73.
输煤系统粉尘污染治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输煤系统粉尘污染治理的现状,分析了采用常规方法治理输煤系统粉尘污染存在的缺点及除尘效率低的原因。介绍了近几年研究开发的2种输煤系统粉尘污染治理新技术的除尘机理、适用范围、系统组成及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74.
输煤皮带负压吸尘设备及系统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输煤皮带负压吸尘设备及系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详细介绍了对该系统的改进措施和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5.
新型高效絮凝剂生物聚合硫酸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恒化器原理和SBR技术,以FeSO4为原料,用经过驯化培养的微生物为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用空气氧化,连续生产或序批式生产生物聚合铁,产品性能稳定,投资少,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无污染,可实现清洁生产,生产成本极低。试验证明:生物聚合铁性能优良,除浊、除有机物性能好,对pH适应范围宽,对水温不敏感,对低温、低浊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凝聚作用显著,处理效果明显优于普通聚合铁,是一种新型高效絮凝剂。  相似文献   
76.
为了从污染水体中去除磷并有效回收磷资源,本文研究了海绵铁改性前后吸附除磷特性,并构建海绵铁除磷渗滤床,考察了其连续流除磷特性及再生活化方法,并探究再生废液中磷回收生成鸟粪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硫酸改性后的海绵铁对磷的最大理论吸附容量从改性前4.17 mg·g~(-1)提升至18.18 mg·g~(-1).吸附饱和的改性海绵铁,采用1 mol·L~(-1)氢氧化钠解吸和6%硫酸再活化后,能够达到98%的活化率.海绵铁除磷渗滤床在长达约200 d的连续流运行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除磷能力,在进水TP=10 mg·L~(-1),HRT=1 h条件下,磷综合去除率达30%~89%,累积单位容积磷吸附量达到6.95 kg·m~(-3).海绵铁碱再生后的废液可以用于回收鸟粪石,其最佳生成条件为:pH=10,n(Mg~(2+))∶n(PO_4~(3-))∶n(NH~+_4)=1.3∶1∶1.1.在最优条件下,磷回收率可以达到97.8%.本研究提供的方法对于污染水体中磷营养元素的去除及回收利用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7.
酸碱废水中和系统絮凝条件优化及最佳产泥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满足吉化公司 30万t乙烯工程A O工艺废水处理的需要 ,进行了酸碱废水中和系统絮凝条件优化及最佳产泥量的研究 ,确定了最佳pH值下的最佳产泥量和絮凝剂的投加量 ,满足了A O工艺的SS进水指标 ,为掌握酸碱废水中和系统的生产规律和改扩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8.
利用高温管式电炉,分别收集了1000,1150和1250℃条件下的二次飞灰,并利用XRF、EDX、XRD等手段对二次飞灰的理化特性及其重金属Pb和Cu的赋存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二次飞灰主要由重金属氯化物组成,重金属Pb和Cu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8.92%~10.11%和3.74%~5.73%;二次飞灰微观形貌分为不规则形状聚合体和多孔团絮集合体2种;二次飞灰极易吸潮,干燥的二次飞灰呈棕黄色,吸潮后逐渐变为黄色,最后变为糊状的蓝色浆体.  相似文献   
79.
聚硅硫酸铁絮凝剂的研制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袁斌  吕松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7):335-337
以Fe2(SO4)3,H2SO4和Na2SiO3为原料,采用复合共聚生产工艺,制备了聚合硅酸硫酸铁(PFSS)絮凝剂。研究了SiO2含量、Fe^3 /SiO2摩尔比、pH值等因素对硅酸聚合和PFSS稳定性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SiO2含量为2.0%,Fe^3|/SiO2洋比为1.0时,PFSS具有最佳混凝效果,较宽的pH范围和保持期。与聚合氯化铝(PAC)进行了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PFSS比PAC具有更好的去浊、脱色、除油的效果和残留硅、铁量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