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30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252篇
基础理论   51篇
污染及防治   88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不同影响因素下石油污染土电阻率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室内配制标准样品的方式,利用Miller Soil Box法研究了土壤类型及组成、石油种类、含水饱和度、含油饱和度和孔隙率对石油污染土电阻率的影响,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确定了电性变化主控因素,探讨了石油污染土电阻率公式.结果显示,不同土壤类型及组成的石油污染土电阻率大小存在差异,但影响因素主次顺序均为含水饱和度、含油饱和度、孔隙率;不同石油种类污染土电阻率差异较小;电阻率受土壤初始含水率影响较大,不同初始含水率状态下电阻率变化规律不同.通过引入含油饱和度改进Archie型公式,重新拟合石油污染土电阻率和污染物含量数据后发现,计算值和实测值的变化趋势更接近.  相似文献   
122.
将自制高强度PVA亲水化改性复合膜应用于倒置A2/O-MBR工艺中,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考察了系统对COD、氨氮、总氮、总磷及浊度的去除效果以及膜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回流比条件下,COD、氨氮、总磷等去除率变化不大,分别大于90%、95%、80%;回流比对总氮的去除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回流比为100%时去除率较低,当回流比从100%增加到300%时,去除率相应增大,在膜的高效截留作用下,膜出水浊度始终小于0.05NTU,控制膜通量为(12±0.5)L·(m2·h)-1,连续运行52 d,未对膜进行任何清洗,膜污染平均速率为13.22 Pa·h-1,膜污染进程缓慢.经FTIR分析,多糖和蛋白质是膜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多为亲水性物质.膜与污染物之间的微观作用力的测定表明LB为膜主要污染物,与FTIR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123.
在长江口及崇明岛沿岸渔港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超声萃取-乙基化衍生技术提取沉积物中的丁基锡化合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沉积物中的丁基锡赋存特征。结果显示,在长江口的参考点沉积物中均未发现有机锡化合物,而在各调查的渔港沉积物中均检出丁基锡,总浓度在1.6~58.8 ng Sn·g-1(干重,以下同)之间变化。表层沉积物的三丁基锡(TBT)、二丁基锡(DBT)和一丁基锡(MBT)浓度范围分别为ND~28.7 ng Sn·g-1,ND~22.1 ng Sn·g-1,1.6~8 ng Sn·g-1。其中,堡镇港TBT污染水平最高;老滧港和奚家港口门处沉积物中TBT浓度与新河港差不多(平均为17.2 ng Sn·g-1),而在港口内部沉积物中均未检出TBT,仅有MBT残存。检出TBT的样点,均在大型渔船码头、客运游艇码头或船厂附近,其浓度均超过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推荐的TBT沉积物质量基准(ISQG)触发值,即5 ng Sn·g-1。同时各样点暴露浓度(PECsed)与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sed)的商值均大于1,SQG和PECsed/PNECsed两个方面均反映了崇明岛渔业港口沉积物中的TBT存在生态风险。综上,长江口地区沉积物中有机锡化合物形态和浓度差异很大,码头或船厂附近沉积物中有机锡污染问题值得优先关注。  相似文献   
124.
丁婧  雷洋 《环境工程》2015,33(3):6-10,16
针对传统卫生填埋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开展了准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室内模拟试验,以导气管管径为参照变量,设计两组准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并对其进行连续监测。研究表明:在填埋处理的300 d内,垃圾沉降比例接近40%,固相垃圾的有机质含量可降至24%,渗滤液的COD、BOD5、TOC、氨氮与总氮等污染物指标可得到高效去除,分别降至3 643,73,1 284,67,109 mg/L,VFA物质可降至20 mmol/L,B/C降至0.02~0.03,渗滤液的可生化性大大降低,填埋垃圾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5.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盐废水膜面污染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李彬  王志伟  安莹  吴志超 《环境科学》2014,35(2):643-650
研究MBR在低有机负荷条件下处理高盐废水的膜面污染物特征.结果表明,稳定运行121 d后,MBR对有机物和NH+4-N去除率稳定,出水效果良好;污泥性质发生较大变化,挥发性固体含量(VSS)/固体含量(SS)的下降,污泥体积指数(SVI)下降,表明污泥中无机成分含量增加,絮体更为紧密,沉降性能变好;污泥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和胞外聚合物(EPS)成分发生较大变化,蛋白质所占比例降低,腐殖酸所占比例增加;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SEM-EDX)结果表明膜面存在无机污染物,其主要组成元素为Na、Al、Mg、Ca、K、Fe、Ti、Cr、W、Si和Cl;凝胶过滤色谱(GFC)分析表明,SMP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被膜截留并累积是形成膜污染的原因之一;傅立叶红外(FTIR)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EEM)分析表明,膜面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糖类、蛋白质和腐殖酸;膜污染物组分质量分析说明在处理高盐废水时无机膜污染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26.
董秉直  王劲  喻瑶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5):1157-1165
本文采用有机物的组分分析、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及三维荧光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青草沙水库和滆湖原水的膜过滤通量的表现,探讨了膜污染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中亲组分有机物造成的微滤膜和超滤膜的通量下降最为严重,而疏水性有机物对通量的影响甚微.滆湖水对微滤膜的通量下降较青草沙水库水严重,而青草沙水库水对超滤膜的通量下降较滆湖水严重.膜污染机理的分析表明,微滤膜污染主要由膜孔堵塞造成,而超滤膜的通量主要受大分子有机物形成的滤饼层的影响.三维荧光分析表明,蛋白质类的有机物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127.
为了研究江淮地区典型城市的O3污染来源,该文对一次典型O3污染过程(2020年9月1-10 日)开展了多参数的监测分析,综合多种方法分析了江淮区域的O3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江淮地区城市(合肥、宿州、阜阳、滁州和淮南)O3浓度的日 变化均呈现出非典型的"双峰"特征(日间和夜间均有污染峰值...  相似文献   
128.
水解酸化对感光胶片废水生化反应动力学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水解酸化工艺可有效地提高工业废水中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可生化性,为后续好氧生化处理创造有利条件。本试验在对感光胶片废水采用水解酸化-活性污泥法工艺和常规活性污泥法进行平行对照试验的基础上,从生化反应动力学系数的角度研究水解酸化过程对好氧生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水解酸化处理后,在该废水的BOD5/CODCr比值从046-048提高至054-056的同时,后续活性污泥系统的动力学半速度数Ks从常规活性污泥法的459毫克/升下降至103毫克/升,最大比降解速度K从30/日上升至50/日,可用于表征该工业废水可生化性和后续好氧化物处理效果改善和提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9.
超滤技术处理人粪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日本50%以上的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在没有污水处理系统的地方仍使用化粪池处理粪便。粪便处理在日本已有40多年历史,1975年建立粪便处理设施以去除高浓度的有机氮,19用年膜滤首次被引入处理流程以实现对来稀释的人粪尿的高负荷处理且因无需沉淀池而使处理过程更简洁。现在日本每年约建造25个粪便处理设施,总处理量约为3000m3/d;这些生化反应器的BOD容积负荷为2.5kg/(m3·d),氮容积负荷约为0.6kg/(m3·d),MLSS浓度高达12000~18000mg/L;其中约半数工厂以处理流程中的超滤(ultrafiltration)为特色,每…  相似文献   
130.
一种新型悬浮填料的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生物接触氧化法中的悬浮填料一密度、材质和形状对曝气强度、充氧能力及挂膜能力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中分别采用清水状态的曝气和充氧能力试验以及挂膜的方法.结果表明,悬浮填料的密度在0.95~0.99 g/cma之间比较适合.曝气池内加入填料后,可以提高普通穿孔管的充氧能力,且在一定的投配率范围内,随着填料的增加,氧的传递速率和利用率增加.挂膜试验表明聚丙烯比聚乙烯挂膜快且均匀,膜量大,而且圆柱形填料比空心球填料的挂膜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