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30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252篇
基础理论   51篇
污染及防治   88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群体感应抑制剂(QSIs)具有不产生抗药性的特点,从而被作为抗生素的可能替代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其存在着与传统抗生素环境联合暴露的可能,但是目前尚缺乏相关联合效应的研究。本文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受试生物,测定了7种QSIs(DL-焦谷氨酸、N-乙烯基吡咯烷酮、呋喃酮乙酸酯、2-甲基四氢呋喃-3-酮、3,4-二溴-2(5H)-呋喃酮、(R)-3-吡咯烷醇、D-脯氨醇)分别与磺胺甲恶唑(SMX)和盐酸强力霉素(DH)的二元联合毒性,并初步探讨了它们的联合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前5种QSIs作用于AI-2类信号分子介导的群体感应系统,与AI-2类信号分子竞争结合LsrB蛋白,此通路与SMX、DH的作用通路互不影响,因此联合效应为相加;后2种QSIs作用于AI-1类信号分子介导的群体感应系统,与AI-1类信号分子竞争结合SdiA蛋白,而SMX、DH的作用可能刺激SdiA蛋白的表达,从而需要消耗更多的QSIs与SdiA结合,因而联合效应为拮抗。本实验研究可为传统抗生素与QSIs联合暴露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2.
许多研究在使用评价模型进行混合物联合作用模式判别时发现,混合污染物的评价模型曲线和浓度效应曲线之间存在交叉的现象,表现为联合作用模式随混合物浓度发生变化。虽然交叉现象不断被报道出来,但是该现象形成机制的研究却非常欠缺。本文系统分析了文献中出现的交叉现象,探讨了交叉现象可能的形成原因和机制,提出了化合物的hormesis效应是导致交叉现象的关键因素:混合组分中某些化合物在低浓度时会对受试生物的某些蛋白、基因等的表达量产生刺激作用,影响其他化合物对机体产生的效应,从而改变混合组分的联合作用模式。该研究不仅为交叉现象形成机制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为混合物的生态毒理评估和环境风险评价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3.
缺氧生物吸附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工艺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生物作用机理,提出缺氧生物吸附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ABSAS工艺)工艺,在小试的基础上,进行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强化缺氧吸附作用可提高反硝化作用速率,在仅有污泥回流而无硝化混合液回流的前提下,TN去除仍可达60%~80%。在冬季(8~13℃)进水NH4-N60mg/L左右、HRT10小时时,NH4-N去除率达88%以上,出水小于15mg/L。此工艺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可在设备投资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实现将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改造为具有生物脱氮功能的工艺  相似文献   
134.
凹凸棒石粘土吸附剂去除磷酸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天然凹凸棒石粘土为吸附剂,采用恒温振荡间歇式吸附处理方法,讨论磷酸盐去除特性。通过对粘土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优化出加工凹凸棒石粘土为除磷吸附剂的适宜处理条件。即通过3 mol/L碱处理12h,并在300℃下灼烧2h可获得对磷酸盐的最佳处理效果。该吸附剂除磷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能可分别用扩散控制模式和稳定状态固定反应吸附等温式得到较好的描述,求得单分子层最大吸附量为8.62mg/g。   相似文献   
135.
中国厨余垃圾处理技术及资源化方案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中国厨余垃圾的产量及特征,分析了厨余垃圾粉碎直排、填埋、焚烧、饲料、昆虫养殖、堆肥、转换能源和高值化利用处理技术的现状及优缺点,表明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其中饲料化应是未来值得提倡的资源化技术之一.此外,对比了厌氧消化和好氧堆肥两大主流资源化模式的特点,厌氧消化和好氧堆肥分别适用于集中大规模处理和分...  相似文献   
136.
应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测定了29种取代苯酚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72h-lgMN20),并对此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大小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构建了遗传毒性与分子结构参数之间的QSAR 模型.结果表明,29种取代苯酚类化合物都显著地导致了微核的产生,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遗传毒性大小与取代官能团及官能团位置存在一定的规律;遗传毒性的大小与分子结构参数溶剂连接性指数(X2SOL)、自由基信息参数(ICR)、零阶平均分子连接性指数(X0A)及修正指数(LOP)之间存在良好的结构-活性相关关系,所建模型的相关系数r2= 0.816,可以用于定量评估其它取代苯酚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37.
陈安  彭振斌  杨坪  左文贵 《灾害学》2006,21(1):59-63
西藏浪卡子至洛扎公路是西藏山南地区环线公路的西段,全长120km,集交通、外交、军事于一体。由于公路位于高寒、新构造运动强烈的地区,特殊的地质背景、气候因素和地理环境,为该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孕育了良好的条件。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滑坡、坍岸等,各类地质灾害影响公路总长7248m,其中泥石流42条,滑坡1处,坍岸12处。各类地质灾害对公路的建设和运营构成了极大的危害,针对各类地质灾害发育的特点。结合当地的环境和公路的等级要求,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8.
采用干介质为催化剂,微波辐射加热合成蒽醌反应速度快,产率高,污染小,是一种很有研究与应用价值的清洁生产方法。笔者通过正交试验观测了微波辐照条件下合成蒽醌的最佳反应条件,着重研究了邻苯甲酰苯甲酸环化脱水缩合生成蒽醌的产率与微波功率、微波辐照时间、邻苯甲酰苯甲酸与催化剂配比、热浴物质混合配比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9.
邻苯三酚和咖啡酸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及其机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花铭  陈良燕  尹大强 《环境化学》2008,27(3):331-334
研究了邻苯三酚和咖啡酸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抑制效应,以及铜绿微囊藻抗氧化系统和细胞膜系统对两种酚类胁迫的响应.结果显示,邻苯三酚和咖啡酸对铜绿微囊藻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效应,邻苯三酚对铜绿微囊藻生长96 h的EC50值为1.50 mg·l-1,咖啡酸则为3.49 mg·l-1,邻苯三酚的化感作用强于咖啡酸.等效应(EC50)混合试验表明,两种酚类联合作用介于独立作用和相加作用之间.研究还表明,两种酚类会引起铜绿微囊藻膜脂过氧化,干扰酯类代谢并抑制酯酶活性,同时降低膜的完整性,使细胞固缩,邻苯三酚还能显著抑制铜绿微囊藻的SOD酶活性,破坏细胞抗氧化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140.
四环素对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生长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静态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四环素对苦草生理生长以及苦草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环素能有效地降低苦草中叶绿素的含量,抑制苦草的生长,20 mg·l-1四环素处理组的生长率只有对照处理的35%,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只有对照组的31%和23%,水体中四环素达到4 mg·l-1水平时,便可明显影响苦草的生理生长.透射电镜分析表明,20 mg·l-1四环素暴露时,苦草叶片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出现质壁分离,叶绿体层间结构紊乱等症状,从而影响了苦草细胞的结构功能,导致了对苦草的毒性效应.在四环素暴露组中加入可溶性有机质(DOM)能有效地降低四环素的毒性,4 mg·l-1四环素暴露组中加入的1 mg·l-1DOM便可使苦草的生理生长恢复至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