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45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87篇
基础理论   162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纳米有机蒙脱土对六六六(HCHs)的吸附解吸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敏  章钢娅 《环境化学》2013,(8):1475-1480
研究了α-、γ-、δ-HCH在纳米有机蒙脱土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及体系中Ca2+浓度变化对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24 h吸附/解吸均达到完全平衡,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实验表明,吸附机理复杂,为多分子层吸附,不能简单地采用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拟合;吸附等温线受体系中Ca2+浓度变化影响.解吸实验表明,HCHs初始浓度增加,纳米有机蒙脱土对HCHs的保持量呈上升趋势,对δ异构体的保持量最稳定;解吸滞后系数H小于0.7,吸附属于不可逆吸附,H也随Ca2+浓度变化而变化,但是3种异构体H的变化并不遵循单一的线性规律.  相似文献   
362.
东北地区旱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主控自然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土壤有机碳(SOC)库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获得的1022个东北地区旱地土壤剖面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年均温、年均降水量、成土母质、土壤质地和pH值对旱地SOC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子对东北地区旱地SOC密度在表层和剖面均有显著影响.在5个自然因子中,对SOC密度变异程度的独立解释能力最大的在表层为气温,达32%,剖面为土壤质地,为28.7%.5个自然因子的综合作用分别能解释旱地表层和剖面SOC密度变异的51.2%和50.2%.其中,气温和土壤质地是影响东北地区旱地SOC密度的主要自然因子.因此,合理利用自然条件有利于该区旱地SOC的积累.  相似文献   
363.
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观测了常规栽培和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下川中丘陵地区稻田的CH4排放通量,探究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水稻生长期,常规栽培与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稻田CH4排放总量分别为(35.0±3.5)和(5.1±1.0) g·m-2,后者较前者减少稻田CH4季节排放量的(86±4)%。二者CH4平均排放通量在不同水稻生长时期存在如下关系:孕穗期>抽穗期>成熟期>分蘖期。水稻各生长时期,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均降低稻田CH4排放,在稻田CH4排放盛期(孕穗期)降幅达79%。在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稻田CH4平均排放通量存在如下关系:烤田期>烤田后>烤田前;而常规栽培则为烤田期>烤田前>烤田后。不同于常规栽培,烤田对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下稻田 CH4排放无明显影响,烤田后降雨促进其 CH4排放。土壤水分状况由低变高更易促使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下稻田CH4排放。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栽培全生育期内,厢面CH4排放通量与土温、土壤Eh无显著相关性(P>0.05)。厢沟CH4排放与土温显著正相关(r=0.447*,P<0.05)。水稻移栽至烤田前,厢面CH4排放通量与土壤Eh显著负相关(r=0.624*,P<0.05)。  相似文献   
364.
生物炭对玉米苗期生长、养分吸收及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田间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炭(biochar)对玉米(Gramineae)苗期生长(60 d)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苗期的前33 d,生物炭(48 t.hm-2)对玉米株高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但随着玉米的生长发育,生物炭的抑制作用逐渐消失。收获时(播种后60 d),生物炭对玉米植株干质量,N、P养分的吸收量没有显著影响;生物炭(12、48 t.hm-2)能显著提高土壤全N、有机碳质量分数,但对土壤全P、有效P、pH值没有显著影响。土壤全N、有机碳质量分数与生物炭用量(0、2.4、12、48 t.hm-2)为显著正相关(n=12,p〈0.01)。  相似文献   
36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重度Cu、Zn、Pb、Cd复合污染土壤上,分别施用凹凸棒土(25 g·kg-1)、硅藻土(25g·kg-1)、泥炭(25 g·kg-1)和腐植酸(4 g·kg-1)4种改良剂对菜用大豆(Glycine max)(以下简称大豆)植株生长、籽粒食用品质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物料能有效提高大豆籽粒产量和粗蛋白含量,改善大豆籽粒的食用品质,但黏土矿物对大豆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不明显;有机物料、黏土矿物能缓解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腐植酸、泥炭、凹凸棒土处理大豆叶片苗期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硅藻土处理大豆苗期SOD活性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成熟期SOD活性却显著高于对照(P<0.05).除腐植酸处理外,添加其他改良剂处理苗期、成熟期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对照之间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腐植酸降低大豆籽粒中重金属含量的效果最好,该处理大豆籽粒中Zn、Cu、Cd、Pb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28.8%、21.6 %、35.0%和12.5%,硅藻土次之,而添加泥炭、凹凸棒土对大豆籽粒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与对照相比未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366.
浙江慈溪不同利用年限水稻土主要微生物过程强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浙江慈溪5个不同利用年限水稻土(50~2000 a)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呼吸作用强度、硝化作用强度及产甲烷势,比较分析了水稻土主要微生物过程强度与利用年限的相关性.结果发现,2000 a水稻土的单一碳源底物利用能力最高,而1000 a水稻土的短期利用能力也明显高于50~700 a的水稻土;随着利用年限的延长,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均趋于升高,利用年限相距500 a以上的水稻土的碳源利用特性在主成分PCA1或PCA2上有较好的分离;随着利用年限的延长,水稻土的呼吸强度显著降低,硝化强度和产甲烷势也趋于下降结果表明,水稻土在持续利用之后,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得到一定加强,而一些调控温室气体排放的微生物过程强度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367.
铜暴露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溶液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研究了不同暴露环境中Cu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SOD酶、CAT酶和GST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溶液接触试验中, Cu显著抑制蚯蚓SOD酶活力(P<0.05),人工土壤试验中Cu则诱导SOD酶活力增加,预示暴露条件影响蚯蚓SOD酶对Cu的生物响应.人工土壤试验中, Cu暴露浓度与蚯蚓CAT酶和GST酶活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4和0.933,均存在极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P<0.001).在这两种暴露环境下,赤子爱胜蚓的CAT酶和GST酶活力对Cu浓度响应敏感.  相似文献   
368.
水稻生长后期水分管理对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相同施肥条件下,水稻生长后期水分管理(穗肥后落干时间及干湿交替频度)对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稻生长前期较高CH4和N2O排放相比,后期排放均较低,但穗肥后提前落干时出现明显N2O排放峰值,且干湿交替过程中土壤落干时出现CH4排放.就穗肥后开始落干至水稻收获特殊阶段而言,穗肥后提前落干(相对于正常落干)可降低44%CH4排放量,却提高88%N2O排放量;穗肥后5 d落干-5 d淹水和3 d落干.3 d淹水干湿交替频度对N2O排放影响不大,却一定程度上影响CH4排放量.就综合温室效应而言,穗肥后正常落干且5 d落干-5 d淹水干湿交替处理最小.  相似文献   
369.
AM真菌对烟草砷吸收及根际pH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矿区3种砷(As)含量土壤水提液的琼脂培养基变色试验,研究接种土著(Glomus spp.,Acaulospora spp.)与外源(Glomus caledonium)AM真菌对煳草(Nicotiana tabacum L.)As吸收以及根际pH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无As水平下的烟草对照苗根际pH持续升高外,其它处理的烟草化苗根际pH都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而且菌根化苗根际pH的降低速度快于对照苗.烟草地上部分As含量在所有处理中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在无As水平下,烟草地下部分As含量依次为外源菌根化苗>土著菌根化苗>对照苗.在低As、中As、高As水平下,土著菌根化苗的地下部分As含量显著高于外源菌根化苗以及对照苗.可见,接种AM真菌可以降低烟草根际pH,从而影响烟草的As吸收,这也显示了AM真菌应用于烟草安全的可能性.此外,本研究表明土著AM真菌与外源AM真菌对培养基质中的同一As水平有着不同的响应.  相似文献   
370.
生物配体模型(BLM)是基于稳定态假设的一个平衡模型,能够较准确地运用于预测重金属的毒性及其生物有效性. 根据BLM模型的假设条件模拟土壤溶液,研究了Ca2+、Mg2+、Cu2+和Ni2+对小麦根吸收Cd2+动力学的影响,阐述了BLM在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 结果表明:在8h内的短期动力学吸收实验中,小麦根对Cd的吸收及吸附量呈线性增加,但未达到稳定值,这说明Cd2+在根-液界面未达到稳定平衡;并且小麦根对Cd的吸收是受溶液中Cd2+扩散速率影响的. 小麦根对Cd的吸收通量与Cd2+浓度[Cd2+]和Cd与小麦根表上的配体结合浓度{Cd-Rcell}都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但随着Cd2+浓度的增加稳定常数KM-Rcell、渗透常数p和同化速率常数kint均呈降低趋势. Ca2+、Mg2+和Cu2+降低了小麦根对Cd2+的吸收通量,而Ni2+对Cd2+的竞争作用不显著. 由于Cd与Ca、Ni有共同的吸收通道,Ca通道吸收达到饱和后可降低小麦根对Cd的吸收,但是Ca2+、Mg2+和Cu2+通过降低内化速率常数也可使小麦根对Cd的内化通量减少,因此不能完全用竞争效应解释其结果. 另外,阳离子的存在会改变小麦根表的性质,Ca2+、Mg2+的存在会增加亨利系数KCd,即生物配体浓度{Rcell}和(或)离子与生物配体结合稳定常数KCd-Rcell会增加,同时这些离子的存在还会降低渗透常数p和kint;Cu2+、Ni2+的存在会降低KCd;且p和k在低浓度Cd(0.01~0.05μM)条件下增加,在高浓度Cd条件下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