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59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5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分别以活性炭纤维(ACF)为阳极和阴极,在无隔膜电解槽中研究了利用成对电解降解蒽醌染料活性艳蓝KN-R脱色过程的影响因素。考察了染料初始浓度、支持电解质Na2SO4、pH及温度诸条件对脱色性能的作用。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染料初始浓度和支持电解质浓度,酸性和中性条件以及适中的温度均对成对电解脱色性能有利。当染料初始浓度为251 mg/L,在合适的处理条件下,脱色率达到95%,脱除单位质量染料电耗仅为1.22 kWh/kg染料。  相似文献   
222.
低温湿式化学法制备ZnO纳米棒阵列膜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一种简单的低温湿式化学方法,即将预处理好的锌片直接放人5%甲酰胺水溶液中,在65℃烘箱中加热24 h,在锌片基底上成功制备出了大面积具有良好取向的ZnO纳米棒阵列.用XRD、SEM、DRs、PL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ZnO纳米棒是六方钎锌矿晶,与基底垂直,具有沿(002)晶面择优生长的特征.另外,该阵列薄膜在379 nm附近发出强荧光,禁带宽度为Eg=3.28 eV.以自镇流高压汞灯为光源、以ZnO纳米棒为催化剂处理水中的甲基橙.结果显示,ZnO纳米棒的光催化反应为一级反应,表观速率常数与甲基橙的初始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223.
224.
在湿地蓄水量概念及其内涵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遗传程序设计方法的半干旱内陆湿地年均蓄水量变化预测模型.以辽宁省最大的天然内陆湿地卧龙湖为例,通过对湿地系统的分析和参数确定,利用该区连续11年的气象和水文数据,尝试建立了该湿地蓄水量年际变化的预测模型,并以2004-2006连续3年的蓄水量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的平均拟合误差为8.2%,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为8.5%、9.6%和10.3%,符合湿地生态系统实际管理的需求.该方法对于实施湿地生态保护工程和水资源合理调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25.
TiO2/Al2O3复合分离膜的制备及其对染料的去除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孔径为200 nm的Al2O3膜片作为载体,应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孔径为50~100 nm的TiO2/Al2O3复合分离膜.用XRD、SEM对TiO2膜的物相、TiO2/Al2O3复合分离膜的形貌等进行了分析和表征.根据XRD分析,用Scherrer公式计算复合分离膜中TiO2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2 nm,其中锐钛矿相占86%,金红石相占14%.同时,应用TEM、EDX、UV-Vis扩散反射光谱对TiO2/Al2O3复合分离膜的微观结构、组成、性质等进行了进一步调查和研究通过应用可溶性染料酸性橙Ⅱ作为目标污染物,对TiO2/Al2O3复合分离膜的分离和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调查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这种具有光催化能力的复合分离膜,持续处理1000 mL酸性橙Ⅱ溶液(100 mg·L-1)400 min,去除率可达80%以上,相对于单独的光催化技术(65%)或单独的膜分离技术(59%),染料的去除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26.
室内空气污染与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种类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描述了室内装修造成的四种主要污染物的特性。同时指出应针对室内污染状况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27.
本文介绍了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种类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描述了室内装修造成的四种主要污染物的特性。同时指出应针对室内污染状况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28.
吕佳  陈郁  张树深 《环境科技》2006,19(Z1):116-119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我国沿海地区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同时,其持续发展也面临着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谋求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已成为该地区的必然选择.对近年来国内学者在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应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29.
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内循环气升式间歇反应器对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化过程进行了研究,从污泥负荷率和碳源特性分析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以蔗糖为碳源时,反应器在较低的曝气量下生长有大量的丝状真菌,而在较高的曝气量下有利于污泥形成表面光滑的颗粒,但当污泥负荷过低时,光滑的颗粒污泥表面开始迅速生长丝状真菌而导致颗粒污泥不稳定。试验表明以蔗糖为碳源物质形成好氧颗粒污泥速率快,但其操作条件难控制,容易引起丝状真菌的大量生长;以乙酸钠为碳源物质,形成颗粒污泥速度慢,污泥颗粒化程度不高;而以蔗糖与乙酸钠为混合型碳源进行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证明了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表面光滑,没有丝状菌的存在,并且颗粒污泥易于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30.
松花江水系江水中全氟辛烷磺酸和全氟辛酸污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阐明松花江江水中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的污染现状,以及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事件对松花江江水和哈尔滨市内饮用水中PFOS、PFOA浓度的影响,于2005-10-12至2005-10-16间采集嫩江吉林大安江段、第二松花江吉林扶余江段、第一松花江黑龙江肇源江段及哈尔滨江段江水样品共22份.在吉林石化爆炸事件后,于2005-11-24至2005-11-28间每日定时在固定地点采集松花江哈尔滨江段江水样品;于2005-11-23和2005-11-28分别采集哈尔滨市内饮用水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机法(HPLC/MS)检测样品中PFOS和PFOA.结果表明,松花江水体中普遍存在PFOS、PFOA污染.全部江水样品中PFOS和PFOA浓度范围分别为0.06~8.04ng·L-1和0.02~2.68 ng·L-1,几何平均值分别为1.214 ng·L-1和0.166 ng·L-1.松花江上游江段水中PFOS、PFOA浓度明显低于下游.流经哈尔滨市区时江水中PFOS和PFOA浓度逐渐升高.2005-11-26江水中PFOS浓度水平比2005-11-24江水浓度水平高5.8倍,而PFOA浓度未见变化.哈尔滨市内饮用水PFOS、PFOA平均浓度在2005-11-23停水前和2005-11-28恢复供水后未见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松花江水体中普遍存在PFOS、PFOA污染;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件后暂时性升高松花江江水中PFOS浓度,但未对哈尔滨市内饮用水中PFOS、PFOA的浓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