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0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94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60篇
综合类   809篇
基础理论   137篇
污染及防治   87篇
评价与监测   59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21.
浑河流域底质类型对硅藻群落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底质可以为硅藻提供附着的基质,不同的底质类型对硅藻群落结构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对浑河流域上23个采样点位进行调查研究,并运用多响应置换过程、典范对应性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分析河流底质类型对硅藻群落的影响.多响应置换过程结果显示,苏子河、红河和英额河、浑河中游及浑河下游水系之间硅藻群落空间差异显著;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与物种丰富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57、0.69和15;典范对应性分析结果显示,IOS指数、电导率、总氮和总磷是显著影响硅藻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与IOS指数呈正相关.本研究中,河流底质类型为大石块、鹅卵石等类型时,硅藻多样性较高;而底质类型为淤泥和细沙时,硅藻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122.
孙红  全燮  张耀斌  赵雅芝 《环境科学》2008,29(6):1743-1748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制备了Pd/CeZr/TiO2Al2O3蜂窝状金属丝网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在富氧条件下以丙烯选择催化还原NOx的研究.利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钛酸四丁酯的含量以及涂敷次数对TiO2涂层的影响,系统地考察了Pd含量、氧气浓度和空速对蜂窝状金属丝网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钛酸四丁酯的含量为20.0%的溶胶,涂敷2次,可以在金属丝网载体上氧化铝涂层表面获得均匀、无皲裂的TiO2涂层;Pd含量在0.23%~1.06%的范围内, NOx的转化率随Pd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Pd含量为0.23%时, NOx表现最高的NOx转化率;反应气体中氧气浓度从1.5%增加到6.0%, NOx的转化率随氧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氧气浓度高于6.0%, NOx的转化率则随氧气浓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小; NOx的转化率随着空速的增加而降低,在高温条件下空速对转化率的影响要大于在低温条件下.  相似文献   
123.
基于遥感技术的河口三角洲湿地景观生态健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介绍河口三角洲湿地生态参数(水体/泥滩/植被)的光谱特征,对比了不同特征植被的光谱曲线差异,探讨了最新的湿地遥感影像的信息提取技术及研究成果,综述了湿地景观生态指标参数的计算和基于景观指标的湿地生态健康评价。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技术的使用,将使人们在湿地研究中把宏观尺度,中观和微观尺度高度地统一,更加全面的把握湿地生态系统内部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4.
郑丽娜  马放  迟熠 《环境科学》2008,29(6):1544-1549
利用高岭土悬浊液和松花江原水作为研究对象,以混凝试验为基础考察了生物絮凝剂(BFs)对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单独使用生物絮凝剂进行混凝处理在投药量5~19mg/L的范围内能够使高岭土溶液浊度去除84%,低于Al2(SO4)3(93%)和Fe2(SO4)3(94%). Zeta电位和混凝pH变化结果表明,生物絮凝剂的混凝效果主要受吸附架桥机理支配.向生物絮凝剂中投加少量的Al盐和Fe盐能够明显强化混凝效果,且在相同的混凝效果时Fe盐投加量小于Al盐投加量.这种强化作用主要是因为无机盐和生物絮凝剂的复合加强了电性中和与吸附架桥作用. Fe盐和生物絮凝剂复合使用可以在低投药量和中性pH条件下有效去除原水的浊度(94.6%).生物絮凝剂能够在较大的投药量范围内有效去除水源水中的颗粒物,形成的剩余污泥能够被自然降解;同时,由于不使用金属盐,大大降低了由于铝的积累而导致的致病风险,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絮凝剂.  相似文献   
125.
杨萍  王震  陈景文  田福林  葛林科 《环境科学》2008,29(7):2018-2023
测定了雪松(Cedrus deodar)和黑松(Pinus thunbergii)松针的脂含量、气孔密度和比表面积等生理性质及松针中多环芳烃 (PAHs)浓度,考察了松针生理性质对其富集PAHs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松松针中PAHs浓度高于黑松,其平均总浓度(ΣPAHs)分别为(1101±692)ng/g和(518±339)ng/g,2种松针对PAHs的富集能力有较大差异,脂含量是决定松针富集PAHs量的首要因素.2种松针中PAHs组成均以3环和4环PAHs为主,分别占ΣPAHs的56%和31%以上.松针对于3环PAHs的富集能力强于4环PAHs,两者浓度差异约为2倍左右;对于5、6环PAHs,未发现其浓度与脂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由于雪松和黑松松针的脂含量随比表面积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2种松针中PAHs浓度随比表面积的变化趋势相反.对于5、6环PAHs,松针比表面积和气孔密度对其浓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6.
土壤中兽用抗生素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亮  张静  姜浩 《环境科技》2010,23(2):68-70
善用抗生素在环境中的归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成为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查阅了近期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对土壤环境中几类典型抗生素(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等)的污染源、污染水平、生态毒性和引起抗性基因的风险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7.
长海海域浮筏养殖虾夷扇贝生物沉积速率的现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浅海高密度、规模化浮筏养殖贝类的生物沉积作用及其环境生态效应,本文运用生物沉积物捕集器对长海海域浮筏养殖虾夷扇贝的生物沉积速率进行了四个季度的现场测定。结果表明,同一养殖区不同排筏虾夷扇贝的生物沉积速率有很大不同,呈现出由低排筏到高排筏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同季节虾夷扇贝生物沉积速率变化明显,秋季最高,冬季最低。海水中悬浮颗粒物浓度及水温是影响扇贝生物沉积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8.
大连太平洋牡蛎体内寄生虫:沿岸单孢子虫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3月,采集大连大窑湾浮筏贝类养殖区的太平洋牡蛎,抽取牡蛎的血淋巴液进行沿岸单孢子虫的研究。采用显微镜观察、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原位杂交(ISH)方法对血淋巴液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牡蛎血淋巴液中存在沿岸单孢子虫(Haplosporidium costale,SSO)原生质体的类似物;提取血淋巴液基因组DNA,应用扩增沿岸单孢子虫SSUrDNA区域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产生约150bp的基因片段,经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与基因库中已知序列比对分析,确定这种类似物为沿岸单孢子虫。同时,采用沿岸单孢子虫的特异性DNA探针SSO1318,对牡蛎血淋巴液中的沿岸单孢子虫进行原位杂交,结果为阳性。  相似文献   
129.
利用16s rDNA方法检测刺参消化道细菌种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7年7月采自大连瓦房店养殖厂的刺参为实验材料,通过对刺参肠道中的细菌16s rDNA V3区基因进行扩增、克隆测序及序列同源性分析,对其种类进行初步研究。本研究测序获得11条16s rDNA V3区基因序列,并进行Blast同源比对,确定序列同源性,分析出11种细菌,三种梭菌属(Clostridium)细菌,两种为假单胞菌属细菌(Pseudomonas),一种产丙酸菌属细菌(Propionigenium),一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有六种细菌分别与4种不可培养的未命名细菌同源,并根据测序结果建立系统发生树。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检测海洋微生物的方法,为刺参病害诊断提供科学依据,为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新种的发现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30.
根据2001年-2008年的资料,对大连湾底栖生物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底栖生物体内重金属平均含量顺序为:Zn〉Cr〉Cu〉Cd〉As〉Pb〉Hg;2006年-2008年均值与"十五"期间比较,海域底栖生物体重金属含量均有所下降;底栖生物受重金属污染较轻,但Cd、Cr、Zn、Hg、Cu富集问题严重;生物体内Cd含量超过人体消费标准,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