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45篇
安全科学   95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269篇
基础理论   51篇
污染及防治   104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21.
王祖伟  吉卫星  张辉 《生态环境》2012,(6):1121-1124
以硝酸盐为例,实验分析了无机盐阳离子对碱性盐化土壤中镉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K+、Ca2+、Mg2+等阳离子进入土壤,土壤中镉的有效态含量增加,对镉有明显的活化作用;随着Na+、K+、Ca2+、Mg2+浓度的增加,有效态镉的含量进一步增加,镉有效态的增加幅度可达到55.46%~68.39%;土壤镉的其它各形态含量都随着Na+、K+、Ca2+、Mg2+等的加入而减少,其中碳酸盐态的减少量为23.61%~63.14%,铁锰氧化态的减少量为10.77%~25.66%,有机态的减少量为18.11%~54.68%,残渣态的减少量为2.14%~12.78%。不同种类阳离子对土壤中镉形态变化的影响程度有差异,钙离子对土壤中镉的吸附竞争能力最强,镁离子次之,而钠离子和钾离子对镉的吸附竞争能力相似。  相似文献   
222.
我国港口安全管理机制研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港口体制改革带来的港口管理主体的重大变化对港口安全管理产生了较大影响,港口安全管理机制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安全管理队伍不健全、安全检查不够系统化和标准化、应急预案机制不完善等方面,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港口企业安全管理的效果。本文提出建立港口企业健全的教育培训体系和职责分明的港口安全管理机制,建立符合港口实际的系统化和标准化的安全生产检查制度,以及港口企业安全管理资质准入制度,完善港口应急预案与响应机制等一整套措施,健全完善港口安全管理机制,实现港口的长效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23.
为了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绩效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有必要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绩效进行评价。在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主客观权重,再运用乘法集成法确定组合权重,作为评价指标的最终权重。运用梯形模糊数的运算法则和集结算子,计算OHSMS绩效评价指标的评价值,取得最终的评价结果。研究表明,基于梯形模糊数的OHSMS绩效评价方法能够较好地评价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绩效,确定不符合项和改进措施,进而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相似文献   
224.
纳米X型沸石制备及其对含铜废水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水热合成法以煅烧高岭土为原料合成了纳米级X型沸石分子筛,并采用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影响纳米X型沸石分子筛对Cu(Ⅱ)吸附的因素,包括纳米X型沸石分子筛用量、pH值、接触时间和温度.结果表明:投加0.4 g纳米X沸石分子筛,在pH为5.0、温度为25 C、吸附时间为10 min情况下,去除率达到99.65%,最大吸附量可达101.4 mg/g.采用0.5 mol/L的Na2EDTA能较完全洗脱纳米级X型沸石分子筛所吸附的Cu(Ⅱ),表明纳米级X型沸石分子筛能循环使用,可应用于含铜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225.
在实验室规模下,利用UV、H2O2、UV/H2O2、Fenton和UV/Fenton等高级氧化技术降解安乃近并对其降解产物进行毒性评价.在对各参数(pH值、H2O2投加量、Fe2+投加量、光照时间)优化的基础上,用TOC去除率和降解率对降解效果进行评价.安乃近及其光催化降解中间产物在水溶液中的毒性通过其对普通小球藻的生长抑制作用评价,并以96h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表示.结果表明,UV/Fenton对安乃近的降解率最大(96%),最佳降解条件为pH3,Fe2+、H2O2浓度分别为2,140mg/L.初期降解产物的生物毒性比母体化合物大,其EC50达到最小值(13.65mg/L),随降解时间的延长,EC50值逐渐增大,在180min为44.07mg/L,小球藻生长状况良好,表明含低浓度安乃近的水溶液经过UV/Fenton法处理后对水中生物已不具有危害作用.  相似文献   
226.
海泡石黏土矿物对Cu2+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分析了海泡石黏土矿物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海泡石黏土矿物对Cu~(2 )吸附的最佳pH值为6.0左右,随着pH值的增大,吸附作用减弱;在[Cu~(2 )]=100mg·l~(-1),溶液pH值为6,吸附时间为2h时,添加0.1 g海泡石,海泡石对Cu~(2 )的吸附去除率仅为39.5%,当海泡石用量提高至0.4 g时,其对Cu~(2 )的吸附去除率提高到94.8%;实验结果同样显示,18min内有90%的Cu~(2 )被海泡石吸附,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吸附作用趋于稳定,2h可达到吸附平衡。该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同时,分别采用拟一级模型和拟二级模型考察了吸附动力学,并计算了这些动力学模型的速率常数.实验数据和拟二级模型计算结果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27.
污泥龄对膜生物反应器污泥特性及膜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污泥龄对胞外聚合物(EPS)总量、紧密粘附胞外聚合物(TB)和松散附着胞外聚合物(LB)含量及其中蛋白质与多糖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污泥龄的延长,混合液EPS总量增加,TB和LB中蛋白质与多糖比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改变了细菌表面电荷分布,增大了细菌表面亲水基和疏水基的比例,使细菌的存在状态由不稳定型(R型)向稳定型(S型)转变,降低了混合液Zeta电位,SVI值增大.采用SPSS软件对膜污染的主要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Zeta电位、上清液悬浮固体浓度、相对疏水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8、0.853、0.832.综合考虑膜污染阻力和污泥特性,膜生物反应器的污泥龄应控制在优势菌最小世代时间的120倍以下.  相似文献   
228.
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OSE)对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经过精馏回收绝大部分原油,有机溶剂经分离后循环使用.采用批实验法,以土壤-有机溶剂体系为研究对象,模拟物理化学修复过程,建立了脱附等温曲线并确定了脱附类型;研究了石油污染物在土壤.有机溶剂两相间的迁移规律.考查了液固比SSR对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溶剂可以使土壤中约80%的石油污染物在4~5 min内得到脱附,20 min达到脱附平衡;Freundlich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石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脱附行为,并计算出复合溶剂和乙酸乙酯的脱附平衡常数K分别为:0.0009和0.001 5,结果显示复合溶剂对石油污染物的迁移效果高于乙酸乙酯,符合相似相溶原理.液同比SSR对脱附等温线影响明显,平衡常数随液固比增大而减小,即SSR越大脱附效果越好.当SSR由6:1提高到8:1时,平衡常数变化很小.综上所述,复合溶剂对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脱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模型,常温下液固比为6:1时,5 min脱油率达80%,20 min达90%~95%.考虑后期溶剂回收成本建议液固比在3:1到5:1之间为宜.  相似文献   
229.
不同植物覆盖下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中微塑料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揭示黄河三角洲湿地地区土壤中微塑料分布与植物覆盖的相关性,选择低盐优势物种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和高盐优势物种盐地碱蓬(Suaeda salsa)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生长土壤共计16个样点中微塑料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植物覆盖土壤中微塑料丰度范围为80~4640 n·kg-1,粒径范围为13 μm~5 mm,大粒径微塑料成分主要有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苯乙烯(PS),其中PET含量为0.22~1.16 μg·kg-1.芦苇相对盐地碱蓬对土壤中微塑料有更大的阻隔.芦苇生长点位上土壤微塑料丰度和PET含量均值分别为1423 n·kg-1和0.62 μg·kg-1,以50 μm以下粒径的小颗粒为主;盐地碱蓬生长点位上土壤微塑料丰度均值和PET含量分别为584 n·kg-1和0.33 μg·kg-1,以100~1000 μm粒径的碎片和纤维为主.微塑料丰度与植物生长状况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1).因此,同一区域不同植物覆盖下土壤中微塑料的分布可能会存在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230.
采用勒让德(Legendre)谱元法,结合动力学有限断层破裂理论,对一邻近隐伏发震断层的山体进行三维地震动模拟分析,获得山体表面加速度、速度、位移响应时程和加速度反应谱。结果表明:(1)加速度方面,60°倾角倾滑逆断层作用下,山体背向断层一侧的 PGA 明显大于迎向断层一侧;对 90°直立型断层情况,山体背向断层一侧的水平向 PGA 同样明显大于迎向断层一侧,但对于竖向 PGA 分布,该现象不明显;倾滑断层作用下最大 PGA 一般均出现于山顶附近,60°倾角逆断层情况下山顶 PGA 可达山脚平坦位置的 5 倍左右,而垂直断层情况下则放大 2~3 倍, 同时山体表面多处产生竖向峰值大于水平向峰值的现象;加速度反应谱显示场地山顶处卓越周期明显长于其他位置。(2)速度方面,山体表面各观察点位在时程上表现出单向和双向长周期大脉冲特性,反映出明显的方向性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