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33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1.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持续领跑宏观经济,并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支柱产业。旅游资源是传统旅游业的发展基础,我国是旅游资源大国,处理好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实现创新发展是旅游资源研究的关键。来自旅游地理研究领域的16位青年学者,以笔谈方式探讨了新时期、新阶段下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基本思路,从旅游发展的新特征、资源价值的新认知、开发与保护的新方式以及针对专项资源的保护开发的新对策等方面重新定义新时代旅游资源研究的重点,核心观点整理如下:(1)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众旅游方式变化推动旅游产业革新,旅游资源的内涵也相应不断丰富。新时代旅游资源的重构、泛化和组合的变化需要重新对旅游资源进行识别、划分和评价,未来资源仍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需要合理认知旅游资源的新特征和新价值。(2)新时代,传统资源开发的条件趋严,坚守生态底线是发展的基础。从供给端看,资源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中,要尊重市场规律,面向游客新需求,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为重点,借助科技新手段,创新资源开发新模式,推出受游客欢迎的旅游产品,从而激发旅游资源的市场价值属性,推动区域旅游产业升级,实现资源、资本、资产的可持续发展。(3)从需求端看,捕捉客群变化特征,构建社会规范和文明旅游新方式,从多方面引导游客主动保护旅游资源的行为,从而形成推动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协调的新思路。(4)旅游资源的类型丰富,决定了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方式的多样化:针对乡村旅游资源,要在资源评估的基础上,重新认识其新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因地制宜,以产业集聚为突破,重视乡村社区利益,推动乡村旅游资源的创新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针对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活态利用,构建多方参与的新机制;针对人文旅游资源,需要挖掘人文旅游资源本真性,融入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针对山地民族旅游资源,在时代价值重新认知的基础上要重视其地域系统的独特性,基于人地关系整体化保护与开发;针对民宿旅游,重视其转化农村闲置资源的重要功能,强化生态保护,构建民宿旅游集聚区。  相似文献   
22.
黄河流域城市资源环境效率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城市资源环境效率对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超效率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17年黄河流域地级以上城市的资源环境效率进行测算,并结合核密度函数分析其时空特征,应用Tobit模型测度城市资源环境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黄河流域资源环境提质增效提供有效参考。结果表明:近年来,黄河流域城市资源环境效率大致呈“U”型变化趋势,总体水平不高,非DEA有效城市的数量远多于DEA有效城市;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态势,效率变化和纯技术效率变化呈改善趋势;产业结构和政府干预力度与资源环境效率呈正相关,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能源消耗水平和环境治理水平对资源环境效率具有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23.
在文萃湖东西南北中5个采样点进行了6项理化指标的检测,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通过6项理化指标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权重值在各个指标中有差异,分别为0.303,0.264,0.142,0.136,0.063,0.053,0.039,文萃湖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1.461,水质较差;通过对东、西、南、北、中五个点的氨氮、总磷等的含量进行对比,发现湖中心地区水质明显好于湖泊周边地区;AHP分析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4.
选取山西省的3种典型煤矸石,利用固定床反应装置研究了该3种煤矸石中汞的释放行为.考察了温度(150—1000℃)、气氛(N_2、3%O_2、CO_2)、氧气体积分数(3%、9%、15%、21%)对煤矸石中汞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煤矸石中汞释放的主要因素,汞的主要释放温区为200—600℃,600℃时汞在不同热工况条件下的释放率均约为92%;汞在释放温区内呈现两个主要的释放强度峰,分别位于200—400℃,400—600℃区间,且3种煤矸石中汞均在中温区(400—600℃)呈现的峰于500℃附近达到最强释放;微氧气氛促进了汞的释放;二氧化碳气氛抑制了低温区(200—400℃)汞的释放,促进了中温区(400—600℃)汞的释放;随着氧气体积分数的增大,汞与挥发份的释放能力依次增强.  相似文献   
25.
气候变化逐渐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风险。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近50年来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显著变化,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挑战。城市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高排放区,推进基于城市尺度的温室气体减排研究,加强低碳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国低碳城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以循环经济思想为指导,从提高产业活动能效、开发可再生能源、生活垃圾资源化3方面提出建议。旨在为推进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6.
洪瑜  王英  王芳  刘汝亮  刘婷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11):2637-2645
为了探索植物浮床技术应用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有效措施,采用稻田退水沟渠原位实验,研究了美人蕉(Canna indica)、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水稻(Oryza sativa)5种不同浮床植物对退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稻田退水中生长4个月后,5种浮床植物生物量均大幅度增加。其中,美人蕉生物增长量最大,为97.2 g·株~(-1),其次为千屈菜达到81.3 g·株~(-1);空心菜成活率最高,达到91.67%,美人蕉其次,为87.50%,而水稻成活率最低,仅为60.71%;千屈菜茎叶和根系的氮含量最高,分别达到0.85%和0.65%;美人蕉茎叶、根系的磷含量最高,分别达到0.15%、0.17%;空心菜氮吸收量最高,达到14 239.46 mg·m~(-2),美人蕉其次,为10 798.00 mg·m~(-2);水稻磷吸收量最高,达到407.11 mg·m~(-2),空心菜其次,为374.41 mg·m~(-2);空心菜对稻田退水中总氮(TN)去除率最高,达到85.88%,其次为美人蕉,为81.67%;空心菜总磷(TP)去除率最高,达到80.32%,其次为水稻,达到72.86%。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荐浮床空心菜和美人蕉作为宁夏引黄灌区农田排水沟水质改善的主要植物。  相似文献   
27.
研究农村贫困化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对因地制宜制定脱贫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贫困发生率为研究指标,采用变异系数、空间统计模型、空间变差函数、双变量LISA模型等定量方法对2003~2015农村贫困化的时空分异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贵州省农村贫困程度整体在加深,区域差异日益加剧,在空间上呈东部、南部、西部高,而中部和北部低的"U"形空间分布格局。(2)县域贫困化重心在107.047 2°E~107.174 4°E,26.668 5°N~26.713 2°N之间变动,总体上向东南方向移动,贫困化大体呈现"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3)农村贫困化空间格局演变同时受到随机性和结构性因素影响,其空间分异主要体现为南—北向,而西北—东南方向则较为均衡。(4)农村贫困化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粮食产量与农村贫困化的负相关关系最为明显,各因素与农村贫困化的双变量LISA聚类图的空间差异明显。最后,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差异化扶贫措施和走产业扶贫的道路等方面提出了破解贵州省农村贫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8.
通过测定"万亩枸杞示范园"119个表层(0~20 cm)土壤样品中重金属铅(Pb)、镍(Ni)、锌(Zn)、锰(Mn)、铜(Cu)、铬(Cr)和镉(Cd)含量,以宁夏土壤背景值为评价标准,利用单因子指数、内梅罗综合指数和潜在生态危险指数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借助绝对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受体模型(APCS-MLR)与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b、Ni、Zn、Mn、Cu、Cr和Cd含量分别为34. 78、52. 376、83. 692、641. 114、38. 130、87. 257和0. 149 mg·kg~(-1),均低于国家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但超过了宁夏土壤背景值.内梅罗综合指数显示枸杞地81. 51%样点的土壤重金属呈现轻度污染,16. 81%样点呈现中度污染,1. 68%未受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险复合指数表明,13. 45%样点表现为轻微生态风险,86. 55%样点表现为中等生态风险.枸杞地土壤重金属有4种主要来源:自然源、工业活动源、交通源和农业活动源,其中Ni和Cr的来源以自然源为主,贡献率分别为55. 49%和64. 66%,Pb和Mn的来源以工业活动源为主,贡献率分别为46. 93%和42. 53%,Zn和Cu的来源以交通源为主,贡献率分别为43. 51%和53. 71%,Cd的来源以农业活动源为主,贡献率为76. 79%.枸杞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受人类活动影响且来源复杂,应根据其贡献率加强控制,确保中宁枸杞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9.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用占世界不到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国家及区域尺度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以省为研究单元,借助GIS空间分析与统计工具,分析了1999—2018年中国粮食生产变化的总体特征、地域格局演变特征及这些变化对区域粮食供需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国粮食总产量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增长率为0.11亿t/年。北方粮食总产量呈显著增长趋势,而南方粮食总产量基本维持稳定。玉米产量的增加对这些变化起到了主导作用。在省域尺度上,近20年五种主要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豆类和薯类)产量时空变化具有较大差异。粮食产量的变化对区域粮食供需格局产生了较大影响。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广东、浙江、福建三省,从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供过于求型变为了供给不足型省份。但在全国尺度上,人均粮食占有量在Y 1999—2003时段(1999—2003年五年平均情况)和Y 2014—2018时段(2014—2018年五年平均情况)分别为368.0 kg/人和461.5 kg/人;人均两大口粮占有量在Y 1999—2003时段和Y 2014—2018时段分别为220.3 kg/人和247.6 kg/人。播种面积的变化是全国及区域尺度上粮食作物产量变化的直接原因。但其根本原因则更多归因于土地利用价值驱动的属性、功能及质量的变化。此外,根据导致耕地减少的四种主要类型——“非农化”“非粮化”“荒废化”和“生态化”,探讨了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提高区域粮食生产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区域粮食种植格局调整及实现两大口粮需求省份向自给型省份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宁夏石嘴山河滨工业园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24,自引:14,他引:10  
为研究西北地区工业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的区域特征,以宁夏石嘴山河滨工业园区西北端面积为1.74hm2的区域为研究区,采集表层土壤样品96个,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Cu、Zn、Pb、Cr、Cd含量,SPSS 16.0软件做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资料对比法结合Google earth卫星地图分析含量的时空格局变化对应性.在GS+3.0软件理论拟合基础上,利用ArcGIS 9.0软件进行克里格插值,分析空间分布特征及可能的污染源.结果表明,Zn、Cu、Cr、Pb、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0.29、352.86、77.56、50.52、4.06 mg.kg-1,均高于宁夏土壤背景值.Zn、Cr、Pb为非污染,Cu、Cd属轻度污染和重度污染.Zn、Cu、Cr、Pb、Cd含量较1985年该地区水平增加明显,均从西北向东南增加并局部呈岛状空间分布.土壤中Cu、Cr、Zn、Pb、Cd的含量变化与2009年后该园区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及周边另一内蒙古高耗能工业园区的工业燃煤烟尘排放密切相关,空间格局主要由主导的西北强风控制、影响范围大,局地地形和企业分布格局是岛状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