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7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68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采用蚕豆和洋葱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研究氰化钾(3mg/L、10 mg/L、30 mg/L、100 mg/L和300mg/L)的遗传毒性效应.结果表明,3-300 mg/L的氰化钾(KCN)处理12 h可诱发蚕豆和洋葱根尖中微核细胞数目显著增高,最高增幅分别为330.49%和244.92%:可使分裂指数明显下降,最高降幅分别为31.01%和33.44%;根尖微核细胞数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分裂指数与处理浓度呈负相关.研究表明,氰化钾具有遗传毒性作用.能引起DNA分子断裂.与蚕豆相比,洋葱对氰化钾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因此可通过洋葱微核试验有效监测环境中的氰化钾污染.  相似文献   
72.
贡俊  张肇铭  穆遥 《环境工程学报》2012,6(4):1310-1314
从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分离获得一株硫酸盐还原菌厌氧菌株,依据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该菌株被鉴定为脱硫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 desulfuricans)。在气体吸收的双膜理论和液相中微生物转化的米门方程基础上,建立了搅拌式生物吸收反应器中脱硫脱硫弧菌净化二氧化硫气体的动力学模型,并求解出相应的动力学参数基质转化最大速度Vmax和米氏常数Km,实验结果所得到的线性方程相关性较好,线性相关系数可以达到0.998,而且脱硫脱硫弧菌吸收液具有较高转化二氧化硫的能力。  相似文献   
73.
在SBR中利用光合细菌球形红细菌污泥颗粒进行模拟氯苯废水处理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球形红细菌污泥颗粒处理模拟氯苯废水的SBR系统是可行的,其降解氯苯过程符合Monod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当进水氯苯浓度在125~187.5 mg/L变化时,处理效率都能稳定在90.5%~95.6%之间;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6 h、DO 4.75~5.0 mg/L、沉淀时间1.5 h、污泥颗粒浓度4 000~6 000 mg/L。在污泥颗粒浓度4 000 mg/L、DO 5.0 mg/L、反应时间6 h的最佳条件下,当进水COD为748.1 mg/L、氯苯浓度100 mg/L时,COD的去除率达90.9%,处理后出水COD满足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4.
一株抗Cd2+菌株的筛选及其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2+为一种毒性金属元素,为了实际解决污水中低浓度重金属污染,实现污水达标排放,通过12C6+重离子束辐照诱变技术筛选到一株耐受Cd2+的菌株C2,研究其对Cd2+的抗性和低浓度Cd2+的吸附性能表明,Cd2+浓度≤100 mg/L时,C2菌株可以生长繁殖,但随Cd2+浓度升高受到抑制;SEM分析表明,受到Cd2+胁迫时,C2产生大量胞外产物与Cd2+形成络合物;吸附过程中菌粉表面空隙得到填充,形成凸起;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吸附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基团为醇羟基O—H键、氨基和酰胺基团;C2菌粉和固定化菌球都对Cd2+有较好的吸附能力,菌粉吸附效果比固定化菌球稍好;菌粉和固定化吸附剂的最佳吸附初始pH值为5~6.0,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0 g/L和10 g/L(实际含菌量为1.0 g/L);Cd2+浓度在2~20mg/L时,在最佳吸附条件下,菌粉和固定化吸附剂对Cd2+的吸附率均在90%左右;2种吸附剂吸附过程与Langmuir等温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最佳;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反应均能自发进行。以上研究结果表明,C2菌粉和固定化吸附剂均可用于污水中低浓度Cd2+的去除。  相似文献   
75.
运用透射电镜技术、电镜细胞化学技术、酶组织化学技术和JC-1荧光染色,观察不同浓度镉对河南华溪蟹(Sinopotamon henanense)肝胰腺线粒体的损伤.实验设对照组和5个染毒组:3.56、7 12、14.25、28.49和56.98 mg·L-1,处理时间为72 h.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在低浓度组,线粒体轻度肿胀,部分线粒体外膜破裂,随染毒浓度的增加,线粒体水肿增加,嵴缩短甚至消失,直至线粒体破裂.酶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琥珀酸脱氢酶(succinic dehydrogenase,SDH)主要在细胞浆中表达,呈蓝紫色颗粒.SDH活性在3.56、7.12和14.25 mg·L-1浓度组中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而在28.49和56.98 mg·L-1浓度组中没有明显变化.SDH的亚细胞定位结果与酶组织化学检测的结果一致.JC-1荧光强度在3.56、7.12和14.25 mg·L-1浓度组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线粒体膜电位与SDH的活性有正相关性(r=0.736,p<0.05).结果显示,镉引起线粒体结构损伤、功能障碍,并与镉浓度具有剂量-效应关系.线粒体是镉细胞毒性的重要靶位.  相似文献   
76.
张蕾  王强  杨新月  吕俊平 《环境科学》2023,44(3):1758-1767
退耕还林显著影响了黄土高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组成特征.然而,作为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土高原土壤真菌落结构与组成特征如何响应退耕还林并不十分清楚.以山西省右玉县贾家窑黄土高原缓坡丘陵为研究区域,以耕地(玉米地和糜子地)和人工林地(沙棘林和柠条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18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退耕还林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组成特征的影响.结果发现,黄土高原丘陵区耕地和林地土壤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占绝对优势(61.03%~78.06%),毛霉门(Mucoromycota)次之(12.11%~17.13%),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再次之(6.15%~18.42%),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等其余真菌门的相对丰度较低.退耕还林显著降低了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而增加了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属分类水平下,退耕还林显著影响了毛壳菌属(Chaetomium)、被孢霉属(Mortierella)、镰刀菌属(Fusarium)和地舌菌属(Geoglossum)等的丰度.镰刀菌属(Fusarium)等植物病原性真菌在耕地土壤中被富集.非度量多维尺度...  相似文献   
77.
汾河太原段水体浮游藻类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公式和Petrailis生态位重叠指数测定了汾河太原段34个优势藻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并对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清洁河段,优美曲壳藻的生态位最大,在水质较差的断面,以纤维藻属的2个种和中间菱形藻的生态位最宽。从生态响应速率值看,清洁河段中,扭曲小环藻的进攻性最强;在污染段,平片针杆藻的进攻性最强。从生态位普遍重叠指数分析,清洁带高于污染带,表明在污染水体中,藻类分化明显,而清洁水体中,藻类对资源的利用充分。  相似文献   
78.
吴昊  轩瑞晶  李颖君  王兰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11):3695-3703
本实验运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河南华溪蟹(Sinopotamon henanense)分别在镉29.0 mg·L-1急性染毒4 d和2.90 mg·L-1亚慢性染毒21 d后消化系统4种器官(食道、中肠、后肠和肝胰腺)亚显微结构的变化和损伤情况.结果显示:急性和亚慢性染毒均可导致各组织中细胞核变形、染色质浓缩边集、核固缩、核碎裂,线粒体空泡化、嵴缩短、融解甚至消失,但前者对各组织亚细胞的损伤更为严重;肝胰腺和中肠组织的病理变化较食道和后肠组织中的明显,镉胁迫后均可观察到上皮细胞内粗面内质网扩张变形、核糖体脱落,高尔基体形态结构异常,微绒毛排列紊乱、部分融解、断裂,出现大量的自噬溶酶体;食道和后肠的肌纤维水肿、肌原纤维排列疏松.急性与亚慢性镉处理均会对河南华溪蟹的消化系统产生毒害,造成各组织器官中细胞结构的严重损伤,且急性高浓度的镉暴露对机体造成的毒性影响较为严重.这些损伤会影响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等生理功能,导致机体失去正常的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79.
汾河中下游浮游藻类群落特征及水质分析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王爱爱  冯佳  谢树莲 《环境科学》2014,35(3):915-923
为了解汾河中下游的浮游藻类分布并评价其水质状况,选取18个采样点对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采集、种类鉴定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①汾河中下浮游藻类植物共计有298种,隶属8门96属,种类较多的依次是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分别有27属127种,41属104种和20属45种,裸藻门、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和黄藻门共8属22种,各样点丰水期的种数均高于枯水期.优势种主要有硅藻门的梅尼小环藻、尖针杆藻、隐头舟形藻、谷皮菱形藻,绿藻门的小球藻,蓝藻门的弱细颤藻、两栖颤藻等,多数为α-中污和β-中污指示种.细胞密度以丰水期较高,枯水期较低.②汾河中下游浮游藻类群落的Shannon-Wieaver物种多样性指数基本介于1~3之间,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基本介于0.5~2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介于0.3~0.8之间.③汾河中下游浮游藻类优势类群在丰水期,大部分绿藻和裸藻与化学需氧量、电导率、氨氮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蓝藻受水温和Cr影响较大,硅藻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较复杂;在枯水期蓝藻与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绿藻和裸藻主要受溶氧和总磷的影响,硅藻主要与总磷、溶氧、pH和Cd等相关.综合分析,汾河中下游各样点水质分别为Ⅰ类~Ⅴ类不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总体呈富营养型,处于中污染至重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80.
为了研究太原汾河景区的水质状况并为其水质保护和水华暴发预警及防治提供依据,2012年6月至10月,对该区域8个采样点的浮游藻类细胞密度、氨氮、总氮和总磷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多数样点总氮超标,总磷相对稳定,均不超标,氮磷比变化较明显,多数采样点以7月份的细胞密度较高,下游端较上游端浮游藻类生长旺盛,污染情况也较为严重。多数采样点浮游藻类细胞密度与总氮和氮磷比呈负相关,与总磷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