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1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77篇
基础理论   38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刘文娟  郭玉峰  邓文博 《环境科学》2024,45(6):3708-3715
为评估老化作用和粒径等因素对微塑料(MPs)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对紫外光老化作用下3种不同粒径聚苯乙烯(PS:1、50和100 μm)吸附Cu(Ⅱ)的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紫外光老化显著改变了PS的表面形貌和理化性质,1 μm粒径PS的老化程度最强.PS对Cu(Ⅱ)的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模型,而Freundlich模型更好地拟合了PS对Cu(Ⅱ)的等温吸附实验数据,表明PS对Cu(Ⅱ)的吸附过程发生在其非均匀表面,吸附行为为多层吸附;Freundlich模型参数n值均小于1,表明PS对Cu(Ⅱ)的吸附行为为强度较高的物理吸附;不同粒径PS对Cu(Ⅱ)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依次为:1 μm> 50 μm> 100 μm,说明粒径是影响PS吸附污染物的重要因素,而老化作用增强了同一粒径PS对Cu(Ⅱ)的吸附能力.对不同环境条件下PS吸附Cu(Ⅱ)的研究结果表明,PS对Cu(Ⅱ)的吸附能力随环境pH升高而增强,而盐度升高则产生相反的效果,表面络合和电性吸附是PS吸附Cu(Ⅱ)的主要机制.研究可为全面了解环境中MPs对重金属的吸附行为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2.
以89个植物群落调查样地数据为基础,运用8个多样性指数对山西关帝山神尾沟物种多样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1)群落总的表现为多样性和均匀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丰富度从1700m下降到2400m后开始升高;(2)群落不同层次表现为乔木层和灌木层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草本多样性和均匀度表现为上升趋势,丰富度下降到1900m后开始上升;(3)乔灌草三者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值以及变化幅度都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三者均匀度相差不大;(4)群落不同坡向表现为阳坡多样性和丰富度都大于阴坡,均匀度相差不大.图6参7  相似文献   
103.
晋阳湖底泥中氮磷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湖泊底泥的营养状态及营养状态对湖泊水质的影响.2007年5月在晋阳湖采集9个底泥样品,测定其含水率(WC)、烧失量(LOI)、总氮(TNs)、总磷(TPs)和藻类可利用性磷(AAP),同时对水体环境因子与各采样点的底泥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底泥含水率(WC)与水体溶解氧(DO)呈显著负相关;水体各环境因子与底泥烧失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底泥中的氮含量显著影响水体的氮含量,而其磷含量对水体中磷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底泥中藻类可利用性磷含量主要由水体温度、DO、COD和总氮TN决定.各采样点中,9的内源负荷最大,其WC、TNs、TPs、AAP均高于其他采样点.晋阳湖底泥中氮源对水体营养水平的提高有明显作用,而内源性磷污染不是晋阳湖水体磷污染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可为控制晋阳湖水体富营养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4.
探索物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一直是生物地理学和宏观生态学的核心议题之一.以太行山为研究区域,基于309个植物群落的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不同生活型植物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和纬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太行山森林群落以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占绝对优势,而乔木植物的均匀度指数最高;(2)随海拔的升高,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草本植物和乔木植物与总物种变化趋势一致,灌木植物无显著变化,而均匀度指数则无明显的海拔格局;(3)在纬度格局方面,随纬度的升高群落总物种和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指数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呈增加的趋势,而灌木植物和乔木植物无明显的纬度格局;(4)地形因素中的海拔因子和气候因素中的年平均温度因子是影响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关键因子,且不同生活型植物的主要影响因子有一定差异,而干扰因子对各生活型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均不显著.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地形、气候和干扰因子整体上对群落物种丰富度具有较高的解释率,对草本、灌木、乔木和所有物种的总解释率分别是61.6%、32.9%、40.6%和50.5%,其中气候因子和地形因子是影响不同生活型物...  相似文献   
105.
汾河水库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与空间分布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李晋昌  张红  石伟 《环境科学》2013,34(1):116-120
基于95个表层土壤样品重金属实测含量,运用多元统计和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汾河水库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和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Cr、Cu、Ni、Pb、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8.45、19.09、24.02、11.98、55.01 mg.kg-1,均没有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和山西省土壤背景值,但各元素均有部分样品含量超过山西省土壤背景值,其中Pb、Cr和Cu的超标率较为显著,分别为28%、14%和13%.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各元素超标部分的来源可分为三类,Cu、Ni和Zn为一类,Cr和Pb分别单独为一类.分析各重金属空间分布图发现,第一类元素的超标部分主要来源于城镇区域内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Cr和Pb的超标部分则分别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活动和交通运输等.Cr和Pb元素的高值区分别位于汾河水库的上游和下游区域.  相似文献   
106.
亚高山湖群中真菌群落的分布格局和多样性维持机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真菌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对维持亚高山湖泊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包括琵琶海(PPH,0、2和4 m)、马营海(MYH,0、2、4和6 m)和公海(GH,0、2、4、6和8 m)在内的亚高山湖群中不同深度的水生真菌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探究真菌群落的分布格局和多样性维持机制(确定性过程VS随机过程).结果表明,不同湖泊水质差异明显,GH中p H、电导率、铵态氮、总碳和无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两者.真菌群落主要由子囊菌门(Ascomycota,0. 82%~21. 05%)、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1. 26%~11. 79%)、壶菌门(Chytridiomycota, 0. 42%~4. 26%)和隐真菌门(Rozellomycota,0. 11%~0. 33%)等组成.囊担子菌纲(Cystobasidiomycetes)、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和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为所有湖泊共有.不同湖泊真菌群落的α-多样性和优势类群差异显著(P 0. 05),而在每个湖内不同深度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湖之间真菌群落的β-多样性明显不同(r=0. 99,P 0. 01),同时MYH(r=0. 98,P 0. 01)和GH(r=0. 25,P 0. 05)不同深度真菌群落的β-多样性也差异明显,但是PPH(r=0. 23,P 0. 05)不同深度真菌群落的β-多样性没有显著的差异.冗余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在小区域范围内(3个湖之间)以及局域范围内(MYH不同深度)真菌群落的β-多样性格局是环境选择和扩散限制共同影响的结果,但是环境选择的相对作用更强,其中水体p H、溶解氧、总碳和电导率是主要的影响因子.零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种间相互作用驱动了GH中真菌群落β-多样性格局的维持.总之,亚高山湖群中真菌群落的β-多样性格局主要是由确定性过程驱动的.  相似文献   
107.
鸡粪与中药渣共堆肥对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武晋萍  陈建文  刘勇  张红  李君剑 《环境科学》2019,40(7):3276-3284
畜禽粪便是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t genes,ARGs)进入环境的重要途径,为了削减畜禽粪便中的ARGs,在为期46 d的鸡粪与中药渣共堆肥后,对不同阶段ARGs和可移动基因元件(mobile gene elements,MGEs)的丰度通过实时定量PCR进行检测. 100种ARGs中检测到21种,以及2种整合酶基因(int I1和int I2)和3种转座酶基因(tnp A-01、tnp A-02和tnp A-03).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5种MGEs均显著降低,其中tnp A-01和tnp A-02去除效果最好,减少了两个数量级;氨基糖苷类抗性基因aac A/aph D和aad E显著性降低(P 0. 05);β-内酰胺类抗性基因bla OXA1与堆肥天数显著相关(P=0. 016),其去除率为78. 63%;林可酰胺类抗性基因均随堆肥时间显著降低,平均去除率为90. 39%;四环素类抗性基因的去除效果相差较大,tet G降低了99. 77%,tetR仅降低了31. 72%;喹诺酮类抗性基因qnr D去除率最高为99. 89%;磺胺类中sulⅢ的去除率高达99. 88%,而sulⅠ呈增长趋势. ARGs与MGEs相关性表明tnp A-01与ARGs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 0. 05). ARGs随堆肥时间的变化趋势表明,中药渣与鸡粪共堆肥可显著降低ARGs丰度,从而降低畜禽粪便在农田施用中ARGs扩散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8.
不同取样尺度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呼吸的空间变异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俊霞  梁雅南  李洪建  李君剑 《环境科学》2015,36(12):4591-4599
基于在3个取样尺度(4、2、1 m)对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的落叶松人工林(L_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土壤呼吸速率(Rs)以及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观测数据,对不同取样尺度Rs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取样尺度下5、10和15 cm深度的土壤温度(T_5、T_(10)、T_(15))、10 cm深度的土壤水分(Ws)、土壤全氮(N)、全碳(C)、碳氮比(C/N)、全硫(S)、凋落物量(L_w)和凋落物含水量(L_m)对Rs空间变异的影响,并计算了3种尺度各变量在不同置信水平与估计精度下的最佳采样数量.结果表明,1除4 m取样尺度的C/N比、2 m的Ws和1 m的T_10、T_15的空间变异属于弱变异外,Rs及其它相关因子的空间变异均属于中等变异;Rs、C/N比和S的变异系数随着取样尺度的增大而减小,N、C、Ws、T_5、T__(10)、T__(15)、L_w和L_m则相反.2随着取样尺度的减小,Rs、Ws、T_5、T_(10)、T_(15)、L_w和L_m的空间自相关性减弱,而C、N和C/N比的空间自相关性增强,S则随着取样间距的减小空间自相关性先减弱后增强.3不同取样尺度下影响Rs空间变异的关键因子不同,在较大的尺度上土壤温度是影响Rs空间变异性的主要因素,而在较小的尺度上则受C、L_m和L_w的共同影响.4随着置信水平和估计精度的减低,R_s及其影响因子的合理取样数目逐渐减少;Rs、C/N比和S的取样数目随着取样间距的减小而增加,而N、C、Ws、T_5、T_(10)、T_(15)、L_w和L_m的取样数量则减少.  相似文献   
109.
矿区不同植被复垦模式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区为研究对象,用PCR-DGGE技术分析不同复垦植被(榆树、落叶松、杏树、云杉和刺槐)及复垦年限(15年和20年)对土壤细菌的影响.土壤细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复垦20年组,榆树最高,杏树最低,其余3个植被无显著差异;复垦15年组,云杉显著高于刺槐;刺槐随复垦年限延长,其土壤细菌多样性显著增高,而云杉却反之.相似性系数分析、聚类分析和PCA均显示,相同复垦年限的土样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高.相关性分析表明细菌多样性指数和土壤pH显著正相关.优势和差异条带测序鉴定出Nitrospira、Sphingomonas、Arthrobacter、Brachybacterium、Rhizobium以及Mesorhizobium等或参与氮循环、或降解多环芳烃及杂环有机物的细菌属.本研究说明榆树和云杉有利于土壤细菌多样性的恢复;复垦区土壤的优势菌群多为有利于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和肥力恢复的功能细菌属.  相似文献   
110.
中条山十八河铜尾矿库微生物群落组成与环境适应性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为了揭示尾矿区重金属污染与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关系,本文选择中条山十八河铜尾矿库的水体、底泥以及矿砂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生境中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矿砂中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最大,而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最小;在门和目水平上均表现出水体与底泥中微生物群落组成相似,而与矿砂的差异较大;8个优势科中只有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细菌的相对丰度与重金属(Cd、Cu、Mn、Ni、Pb、Zn)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其余7个优势科:柄杆菌科(Caulobacteraceae)、甲基杆菌科(Methylobacteriaceae)、类诺卡氏菌科(Nocardioidaceae)、微杆菌科(Microbacteriaceae)、微球菌科(Micrococcaceae)、链球菌科(Streptococcaceae)和类芽孢杆菌科(Paenibacillaceae)细菌的相对丰度与重金属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多数细菌都会受到重金属的抑制,而鞘脂单胞菌科细菌对重金属有较高的耐受性,因此具有修复重金属污染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