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59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崔侠  范常忠  孙群  何江华 《生态环境》2003,12(3):327-330
结合国内外实际环境系统信息的调研成果和客户需求分析以及环境领域自身的科学规律,论述了7种计算机技术(3S技术、在线监测技术、模型技术、多媒体和可视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仿真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环境保护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具有辅助决策功能的综合环境保护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1)信息获取与显示;(2)信息查询;(3)环境信息的分析;(4)环境信息的表达。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环境保护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关键问题在于:(1)系统的有效管理;(2)3S技术与环境模型的融合和集成;(3)专家系统(ES)与3S技术的融合;(4)仿真系统与3S技术的融合:(5)在线监测技术与3S技术的融合;(6)环境系统与Intranet/Internet的融合。  相似文献   
42.
在对广东省主要跨市河流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现有跨市河流边界水质控制断面的存在问题;综合考虑跨市河段的地理位置、水体现状功能及水环境敏感性等因素,并兼顾上、下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建议在新丰江、增江、韩江、灞江、绥江、西南涌、西江干流、榕江、枫江等河道新设边界水质控制断面13个,在全省共布设38个断面,构成广东省跨市河流边界水质达标管理的监测体系。文章还建议,要尽快制定广东省跨市河流边界水质保护条例,为加强广东跨市河流边界水质的达标管理,解决上下游地区之问的污染纠纷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43.
UV-B辐射增强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大田栽培条件下紫外辐射增强对冬小麦孕穗、抽穗、开花、灌浆、结实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使小麦植株矮化,叶面积减小,穗重、茎重、叶重减小,灌浆速度变慢,灌浆不充实,此外,UV-B辐射增强还使花粉败育率增大。  相似文献   
44.
文章探讨邻甲苯酚,对甲苯酚以及2.4-二甲基苯酚在活性炭纤维上的吸附行为.并应甩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AST)分别对其双组份体系和多组份体系的竞争吸附规律进行描述。结果表明.Freundlish公式能较好地描述酚类化合物在活性炭纤维上的吸附行为:当有机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相差不大时.其分子结构是影响其吸附行为的重要因素;IAST能较好地预测酚类化合物在活性炭纤维上的竞争吸附行为,但对于有氧条件下聚合作用较强的化合物如邻甲苯酚等.LAST的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相似文献   
45.
从若干种菌源中分离出降解芳香烃类和长链烷烃类化合物的高效菌种 ,将此菌种与自行设计的新型结构内循环三相流化床相结合应用于处理油制气厂排出的难降解毒性有机废水 ,分别进行了废水处理动态试验及抗冲击负荷试验 ,讨论了气水比、pH与COD去除率的关系 ,分析了酚、氨氮及各类毒性有机物的生物降解情况 .结果表明 ,反应器容积负荷为 7 16kg(CODCr) (m3·d) ,CODCr平均去除率为 79 5 % ,芳烃类化合物的去除率为 79 8% ,酚类化合物的去除率达 94 8%以上 .反应器表现出优良的抗冲击能力与高效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46.
清洁生产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房地产行业如何应用清洁生产的思想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介绍清洁生产的概念与相关立法,然后论述房地产行业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清洁生产的必要性,并系统构建房地产行业清洁生产的指标体系,提出相应的保障举措。  相似文献   
47.
土壤酸化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培育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SAR)淋洗处理42个月获得具有不同累积酸化程度土壤,对其进行室内培养并研究了土壤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一定的酸化累积促进CO2排放,而累积到某值时(如pH3.05酸化累积程度的加深而增加.相关分析显示,土壤pH值不是造成不同累积酸化程度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差异的直接原因;CO2和CH4排放差异主要是由于酸化累积过程导致土壤碳、氮以及其他养分元素含量的差异造成的,而导致N2O排放差异的产生原因却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48.
为分析潭江沉积物的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来源,评估其生态风险,对潭江15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单体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沉积物多环芳烃总含量范围为57.1~1 563.6 ng/g,平均值为550.5 ng/g。整体来看,潭江沉积物多环芳烃污染处于中等偏污染水平。多环芳烃组成以4~6环为主。潭江沉积物同时受到相邻区域远距离迁移和本地燃烧源很大程度的影响,此外石油排放也是中下游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重要来源。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除最下游的采样点15外,潭江各采样点风险均较低,但是在部分采样点某些多环芳烃含量超过了效应区间低值(ERL),可能存在着对生物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49.
生物炭因具有较大的孔隙度、比表面积以及较强的吸附能力等优点,在环境污染修复、土壤改良和固碳方面应用广泛.由于大多数生物炭表面带有负电荷,而土壤中的无机砷主要以砷酸盐和亚砷酸盐等阴离子形式存在.因此,生物炭对砷的吸附效率通常较低,需要对生物炭进行改性以提升其对砷的吸附效果.零价铁和氧化铁等铁基材料对砷吸附能力强且来源广泛,通过沉淀法、热解法、球磨法和微生物法等方法将铁基材料与生物炭负载形成铁修饰生物炭,可将二者的优良特性相结合,拓展生物炭材料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在对近年来有关铁修饰生物炭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常见的铁修饰生物炭的制备方法,比较分析了生物炭基底、铁修饰材料以及两者对砷的协同作用机制,并简要阐述了铁修饰生物炭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现状,最后对铁修饰生物炭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0.
鹤山大气超级站旱季单颗粒气溶胶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等仪器在鹤山大气超级站开展综合观测,结合ART-2a自适应共振神经网络聚类算法,将2013年11月4日~2013年12月30日期间监测到的1637330个细颗粒分成9类: EC-Fresh颗粒、EC-Nitrate/Sulfate颗粒、K-EC颗粒、Ca-EC颗粒、ECOC颗粒、OC-Levoglucosan颗粒、OC-Nitrate/Sulfate颗粒、K-Nitrate/Sulfate颗粒和Metal-rich颗粒.结果表明:该大气超级站所在地区旱季霾日有利于与水溶性二次无机组分混合的EC-Nitrate/Sulfate颗粒、K-Nitrate/Sulfate颗粒的累积;晴朗天更有利于二次有机组分在气溶胶颗粒中生成,雨天受当地排放源的影响显著,含有较高EC-Fresh和K-EC颗粒.相关性的研究发现,EC-Nitrate/Sulfate颗粒与能见度有良好的相关性,它们对霾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