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2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161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5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土壤有机氯农药污染问题备受关注,着重调查研究了东莞蔬菜地土壤中17种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特征.2002年10-12月采集蔬菜地土壤样品37个,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有机氯农药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东莞蔬菜地土壤样品中均检出有机氯,其中DDE与艾氏剂的检出率为100.0%;17种有机氯农药总含量(∑17OCPs)范围为2.47~82.23 ng·g-1,均值为22.53 ng·g-1.含有7个Cl取代基的有机氯农药即七氯与环氧七氯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尽管东莞市蔬菜地土壤中DDTs的含量明显低于省内外其他地区蔬菜地土壤DDTs含量,但东莞蔬菜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主要以毒性较强的六氯代有机化合物为主,因此东莞蔬菜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状况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92.
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已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而氨氮废水的大量排放,使原本恶化的湖泊水雪上加霜.为了去除富营养化湖水中氨氮,研究了硅酸钙对氨氮的吸附性能.经检测可知水样中氨氮的质量浓度为1.12 mg?L-1,实验结果表明,用粒径大小为100目的硅酸钙吸附剂处理100 mL的水样,当投加量为1.0 g,pH为8,震荡时间为60 min时吸附达到平衡,硅酸钙对富营养化湖水中氨氮的去除率达到81.67%;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639和0.9793,最大吸附量为6.60 mg?g-1;由此可见硅酸钙能够很好地吸附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氨氮.  相似文献   
293.
正交实验选择纤维素酶产生菌的最优综合培养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复合碳源、30℃恒温培养条件下,用正交实验法对影响纤维素酶产生菌降解纤维素的5种单因素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将优化得到的条件应用于厌氧-好氧废水处理系统.结果表明,MgSO4用量等单因素对纤维素酶活性以及纤维素降解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正交实验得到厌氧菌和好氧菌的最佳培养条件不完全一致;在废水处理系统中,5种单因素的最佳综合水平为:30mg/L MgSO4,20mg/L CoCl2,CNP配比为400:5:1,氮源为NH4Cl (28.7mg/L), pH=7.0,此时厌氧菌及好氧菌酶活性分别为4801U/L和4794U/L,酶稳定性分别达到91.0%和95.5%,纤维素降解率为31.9%和28.4% .  相似文献   
294.
镍铁尾矿硫酸浸出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安安  周少奇  黄鹏飞 《环境科学》2013,34(7):2729-2734
酸浸是镍铁尾矿资源化工艺的前处理,也是整个工艺中的最为关键的步骤,目的是将尾矿中的Si、Mg以及其他金属元素有效分离.采用单粒级尾矿实验获得动力学数据,利用收缩核模型分析了硫酸浸出镍铁尾矿中Mg2+的动力学.推断硫酸浸出镍铁尾矿中Mg2+的浸出动力学属产物层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E为34.04 kJ·mol-1.正是这种表面形成的产物层抑制了镍铁尾矿与硫酸的进一步反应,导致尾矿中Mg2+的浸出率不高.  相似文献   
295.
珠江三角洲大气面源排放清单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3,自引:7,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估算了珠江三角洲地区2006年大气面源污染物的排放清单,并利用2006年珠江三角洲人口分布栅格数据作为代用空间分配权重因子,建立了该地区大气面源3km′3km的SO2、NOx、PM10和VOC网格化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06年珠江三角洲大气面源排放的SO2为1.12′105 t, NOx为5.25′104 t, PM10为1.6′105 t, VOC为3.14′105 t.SO2、NOx和PM10排放量较大的区域集中在广州市区、佛山、东莞和中山,而VOC排放量较大的区域位于广州市区、东莞和深圳.  相似文献   
296.
在低总氮(TN)浓度条件下考察了Fe2+促进串联两级ANAMMOX生物膜反应器脱氮性能的可行性.结果表明,ρ(Fe2+)为5、10和15 mg·L-1能够有效促进厌氧氨氧化反应,ρ(Fe2+)为10 mg·L-1对两级ANAMMOX生物膜反应器的促进程度最大,在进水ρ(TN)约为150 mg·L-1,总氮负荷(NLR)为0.62 kg·(m3·d)-1条件下,最高总氮去除率(NRE)可达81.71%.添加Fe2+可促进系统胞外聚合物(EPS)的分泌以及亚铁血红素c的合成.批次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ρ(Fe2+)为5、10和15 mg·L-1时对厌氧氨氧化菌活性的促进作用,其中ρ(Fe2+)为10 mg·L-1时的比厌氧氨氧化活性(SAA)是对照组的3.6倍,而当ρ(Fe2+)为20 mg·L-1时,AnAOB活性受到明显抑制.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投加Fe2+均促进了反应器中Candidatus_Kuenenia丰度的增加,其中ρ(Fe2+)为10 mg·L-1时两个反应器中Candidatus_Kuenenia的相对丰度分别增至16.18%和4.22%.基于Fe2+促进下两级厌氧氨氧化的稳定运行为厌氧氨氧化生物膜工艺处理低总氮浓度废水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97.
剪切破坏是混凝土结构主要的破坏形式之一,震害较为严重,且难以通过构造措施完全避免。混凝土结构缺少直接、可靠的剪应力监测方法。基于剪应力压电陶瓷的压电智能骨料标定方法尚不成熟。为此,提出了利用混凝土深梁的压电智能骨料标定剪应力场设计方法。将混凝土三点加载深梁加载点与支座连线中点处的剪应力场作为标定区域。首先,建立了二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深梁截面高度和监测区域尺寸对剪应力场均匀性的影响,确定了深梁试件尺寸及监测区域尺寸;其次,研究了梁底配筋与开裂荷载、剪应力幅值及混凝土最大压应变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梁底不开裂条件下监测区域达到较高剪应力水平的深梁试件合理配筋方案;最后,在设计的深梁上进行了标定试验,共布置了 16 个剪应力压电智能骨料,通过应变花获取监测区域平均剪应变,确定了剪应力压电智能骨料灵敏度的概率统计参数,验证了用于标定的剪应力场设计方法的可靠性。研究表明,设计的剪应力场应力均匀、 应力水平较高、不受混凝土开裂的影响,标定试验结果可靠,灵敏度系数可直接应用。  相似文献   
298.
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回顾和分析了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的历程、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不足,针对我国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探讨了我国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的发展思路,并提出构建区域性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99.
300.
目的 研究不同诱发条件下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和燃烧特性,科学认识海洋工程和装备领域储能电池的安全性,为海洋工程的消防安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模拟三元锂离子电池机械滥用和热滥用场景,分别用针刺和加热方式触发锂电池热失控,对不同带电状态(0%、25%、50%、75%、100%SOC值)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中温度、电压、质量损失进行测量,对热失控后的电池进行拆解,并分析极片残余物的宏观和微观变化特征。结果 随着电池SOC值的增加,热失控反应强度增加,电池表面最高温度、温升速率和质量损失率均增大。针刺和加热触发电池热失控后极卷形态变化特征不同,分别呈“贝壳”和“月牙”形状。极片残余物的热重分析表明,50%SOC值和100%SOC值电池在针刺和加热后,极片残余物氧化分解后的质量损失比例分别为36.73%、18.75%和38.28%、30.38%。结论 三元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行为随电池SOC值和诱发条件的改变而变化,高SOC值时,电池热失控反应更剧烈。一定条件下,针刺比加热更易触发电池热失控,而加热触发的热失控反应速率更快。热失控后的极卷形状变化和残余物热重分析可为火灾原因调查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