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20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400篇
基础理论   118篇
污染及防治   89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为了解重庆市不同行业废水中全氟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的污染状况,在该市范围内选择橡胶制造业、塑料制品制造业、涂料制造业、印刷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纺织业、医药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11个典型行业的26家企业为调查对象,对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进、出口废水中PFASs的污染水平进行研究.结果 显示,16种PFASs在进、出水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检出率介于3%~100%之间,进、出水中PFASs总含量(∑16PFASs)范围分别为12.4 ~38484 ng·L-1和10.0~48677 ng·L-1,污染水平呈现中链>短链>长链的趋势.其中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是废水中最主要的污染物,分别占进水中∑16 PFASs的50.8%和21.4%,出水中∑16 PFASs的54.4%和20.3%.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进出水中短、中链PFASs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表明两者有相似的污染来源和环境行为.比较进出水中PFASs的污染特征可知,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对长链PFASs具有相对较好的去除效果,而对短、中链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十分有限.26家企业废水与长江流域重庆段水体中PFASs的组成情况相类似,均以PFOA为首要污染物,且大部分出水中PFASs污染水平明显高于附近流域,表明工业废水很可能是重庆市地表水中PFASs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工业废水中PFASs的治理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32.
733.
于2020年8月和11月,在中国西南某化工园区周边6个采样点采集环境空气样品,对5种典型苯系物(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对二甲苯)和7种典型卤代烃(三氯甲烷、三氯乙烯、四氯化碳、四氯乙烯、三溴甲烷、一溴二氯甲烷和二溴一氯甲烷)进行研究,明确了区域典型苯系物和卤代烃(BSHs)的污染特征,并评估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化工园区周边环境空气中苯系物检出率均 60%,卤代烃中除三溴甲烷、一溴二氯甲烷和二溴一氯甲烷外,检出率均 50%。苯系物和卤代烃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14~11.19μg/m~3和0.30~10.86μg/m~3。BSHs的浓度夏季低于冬季,这可能与人为的季节性燃烧源有关。苯、四氯化碳和四氯乙烯超过国际WELL建筑标准v2,全年超标率分别为3.33%,8.33%和11.67%。BSHs的非致癌和致癌风险均为成人儿童,成人和儿童的非致癌总风险分别为1.87×10~(-2)和1.26×10~(-2),处于可接受水平;成人和儿童的致癌风险分别为1.76×10~(-3)和1.19×10~(-3),处于不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734.
中国生活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清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活源已成为重要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人为排放源之一.构建了系统的中国生活源VOCs排放源分类方法和核算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2010~2018年中国生活源VOCs排放清单,并对生活源VOCs排放重要源类和省份等进行识别,最后对生活源VOCs控制提出了对策建议.结果表明,2018年中国生活源VOCs排放量为2518 kt.建筑装饰、沥青道路铺装、餐饮油烟和农村家用生物质使用是贡献最大的4类源,合计占比69.22%.家庭日化用品使用和居民生活和商业煤炭使用贡献相当,占比分别为10.43%和9.98%.此外,汽车修补也有一定的贡献,占比为7.75%.山东、四川、河南、广东、江苏和河北是VOCs排放贡献最大的6个省份,合计占生活源VOCs排放总量的36.01%.2010~2018年期间,中国生活源VOCs排放先以0.43%的速度增加,2013年达到峰值排放后开始下降,下降速度为2.23%.下降原因一方面与居民生活用能的清洁化,以及北方地区大力推进清洁取暖使生活煤炭、生物质消耗逐步减少等有关,另一方面与该阶段部分地区房屋建设逐步趋于饱和导致全国年房屋竣工面积减少有一定贡献.建议全面深入推进建筑装饰、餐饮油烟和汽车修补综合治理,同时关注沥青道路铺装VOCs排放和控制;持续优化生活源能源使用结构,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地推进民用燃煤和家用生物质燃烧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735.
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评级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将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分成空气污染型和水体污染型两大类,并考虑危险源自身特性和周围环境状况两个主要因素对两类危险源分别提出了评级模式,依据危险指数大小将危险源分为特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利用试点调研的63家企业的183个危险源数据,对危险源评级模式进行了参数选定和验证,证明所建议的方法和模式是可行的,可供危险源调研和建立数据库等实际工作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