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66篇
安全科学   3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456篇
基础理论   157篇
污染及防治   72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漓江流域为例查明不同水体之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并探讨氢氧稳定同位素对漓江流域的蒸发过程指示作用.结果表明:流域内不同水体之间,氢氧稳定同位素表现出不同的组成特征,地表水和地下水,在丰水期δD值和δ18O值要比枯水期更容易富集,地下水的δD值和δ18O值分布范围较地表水小;随着水温的升高,δ18O的变化趋势比d-excess明显.从漓江上游到下游高程逐渐下降,河水线的斜率和截距也在逐渐减小,其中漓江下游河水线的斜率和截距要低于当地大气降水线,表明下游受到蒸发作用较强烈;地下河水线、地表河水线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当地大气降水线,但偏离程度较小,表明三者之间有很好的水力联系.受温度和湿度的共同影响,漓江干流丰水期河水的蒸发量占最初水体总量的0.7%~9.1%,枯水期河水的蒸发量占最初水体总量的2.6%~9.7%,丰水期的蒸发比例低于枯水期,从上游到下游蒸发比例在逐渐上升.研究区蒸发量估算值为959.40mm,与多年实测值少43.11mm,相对误差4.70%.氢氧稳定同位素对研究区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的转换规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今后的漓江流域水文研究中有着更加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絮凝剂具有易生物降解、适用范围广、热稳定性强、用量小、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故相对于传统的无机及有机絮凝剂而言,更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工业有机废水生产微生物絮凝剂,既可利用废水中的有用成分,又可减少排污量,是解决当前微生物絮凝剂成本过高的有效方法。本文重点考察了絮  相似文献   
3.
改性稻草吸附铜离子的动力学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表明稻草改性后吸附铜离子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研究表明吸附相当好地符合假二级吸附速率模型,测定了在4个温度下(15℃,27℃,37℃,50℃)的吸附速率常数。吸附平衡可用Langmiur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处理。讨论了pH对吸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洁而灭对海洋原甲藻赤潮生物的灭杀与抑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研究了十二烷基二甲基卞基溴化铵(新洁而灭)和戊二醛对赤潮生物的灭杀和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新洁而灭可以有效地杀灭海洋原甲藻,浓度0.10mg/L时,可以控制海洋原甲藻的增长,浓度大于0.15mg/L时,除藻率可达到90%以上。戊二醛也具有除藻效果,但作用浓度较高,浓度大于3.0mg/L,除藻率可达到50%以上。戊二醛与新洁而灭复配时具有协同作用,可提高除藻能力。当戊二醛与新洁而灭配比为10:1时,协同指数小于1,协同作用比较明显,戊二醛与新洁而灭可复配使用。  相似文献   
5.
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表面活性物质产生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州猎德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污泥中分离到1株产表面活性剂的细菌,经镜检及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试验结果表明,菌株接种培养96h后,培养液可以使汽油层的乳化率达到100%;产表面活性物质的最佳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NH4NO3,最大的排油直径均超过100mm;在偏碱性(pH 8 ̄9)的培养条件下生长良好,培养液的排油活性明显优于中性及酸性条件;盐离子浓度较高时能够生长并且大量产表面活性物质;通气量对培养液的表面活性有较大影响,摇瓶培养比通气培养更有利于保持培养液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6.
生物传感器在渔业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生物传感器在监测渔业环境中的BOD、N、P、病原体、农药和重金属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进展 ,分析了生物传感器在海洋渔业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同时阐述了利用基因工程微生物技术、分子烙印技术、多成分实时分析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生物传感器的性能并扩大其在海洋渔业领域中的应用范围 ,在海洋渔业环境中为实现生物传感器与计算机在线自动监测与控制 ,开拓新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
炼油污水处理场技术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州石化炼油新污水处理场现状进行了分析 ,针对存在问题 ,通过更换原有设备 ,增加新设备对其进行了技术改造 ,大大地提高了外排污水合格率  相似文献   
8.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 Scherffel)赤潮成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97年冬季和1999年夏季发生于广东省饶平枯林湾海域的棕囊藻赤进行了现场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棕囊藻赤潮的爆发是海洋环境变化和棕囊藻自身特性共同决定的,长期集约化养殖引起枯林湾海域的N、P、Fe、Mn浓度较高,特别是Fe浓度明显高于广东沿海的其它海区,为赤潮的爆发提供了物质基础,棕囊藻增殖过程中对DIN(可溶性无机氮)的需求量较高,特别对NO3^--N有明显的主动吸收,与DIP(可溶性无机氮)相比,海水DIN浓度恢复速率较慢。可能成为限制棕囊藻赤潮的规模和持续时间的关键因子,海水温度的异常增高及降雨量偏少,与棕囊藻赤潮的发生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
海洋赤潮毒素对鱼类的毒害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介绍了上前产生鱼毒素(ichthyotoxin)的主要海洋藻类,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鱼毒素主要包括:麻痹性贝毒(PSP)、短裸甲藻毒素(BTX)、溶血性毒素(hemolytic toxin)、细胞性毒素(cytotoxin)和氨等。1997年底在南海东部海域及1998年春在珠江口和香港海域爆发的大规模赤潮即为能产生鱼毒素的球状棕囊藻(Phaeocystiscf.globosa)和米氏裸甲藻(Gym  相似文献   
10.
杉木粉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杉木粉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一定量的杉木粉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杉木粉用量为0 .5g/L时,3d后对藻密度为2 .88×10 6 和6.0 8×10 6 /L的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抑制率高达80 %。提示杉木粉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可有效控制赤潮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