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20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400篇
基础理论   118篇
污染及防治   89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畜禽粪便中4种磺胺药物(磺胺甲基嘧啶(SM1)、磺胺氯哒嗪(SCP)、磺胺邻二甲氧嘧啶(SDM’)、磺胺喹噁啉(SQ))的方法.样品用25 mL甲醇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浓缩干燥,用0.1 mol.L-1的HCL溶解残渣,经荧光胺衍生化后,用反相C18柱为分离柱,以乙腈∶0.5%乙酸=40∶60(V/V)为流动相进行洗脱,20 min内分离4种药物.在0.05—5.00μg.mL-1范围内,4种磺胺类药物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SM1、SCP、SDM’、SQ的定量限(LOQ)分别为2.3、6.3、4.3和9.6μg.kg-1;添加水平为50、100、1000μg.kg-1时,SM1、SCP、SDM’、SQ的回收率分别为74.91%—81.82%、78.45%—91.43%和86.10%—92.88%,RSD小于8.82%.  相似文献   
132.
通过考察层析柱对测定短链氯化石蜡(SCCPs)干扰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合实际土壤样品的净化需求,建立了一套适合分析土壤中SCCPs的前处理方法.土壤样品使用索氏抽提,采用硅胶复合柱和弗罗里硅土柱净化,运用气相色谱-质谱(ECNI源)检测SCCPs.SCCPs的仪器定量限为100—600 pg.μL-1.空白加标和基质加标中SCCPs的回收率分别为130%±8.50%和108%±17.8%(SD,n=3).利用该方法分析了采自广州市郊区的6个土壤样品,其SCCPs的含量范围为12.9—34.5 ng.g-1,平均值为26.1 ng.g-1.  相似文献   
133.
以黄花夹竹桃(Thevetia peruviana(Pers.)k.Schum.)和芒果(Mangifera indica L.)苗木为材料,研究4种臭氧(O3)体积分数[环境大气NF,φ(O3)=10×10-9~20×10-9;低体积分数处理E50,φ(O3)=50×10-9;中体积分数处理E100,φ(O3)=100×10-9;高体积分数处理E200,φ(O3)=200×10-9]下两种植物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情况,旨在揭示地表臭氧体积分数升高条件下2种植物生理代谢活动变化机理及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随臭氧体积分数的增加,2种植物丙二醛含量和膜透性均逐渐上升,且与臭氧体积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两种植物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低体积分数O3处理时两种植物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均逐渐下降,高φ(O3)处理后小幅回升;黄花夹竹桃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逐渐下降,芒果先上升后下降;2种植物的POD活性均显著上升,但上升幅度有较大差异;2种植物的CAT活性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研究表明,不同体积分数的臭氧暴露下,黄花夹竹桃和芒果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芒果对臭氧表现出较强的抗性,黄花夹竹桃对臭氧较敏感。  相似文献   
134.
再生铝?铅生产企业PCDD/Fs排放浓度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国内3家再生金属企业排放烟气和飞灰中PCDD/Fs排放浓度和同系物分布特征,其中两家再生铝企业?一家再生铅企业.研究结果显示:两家再生铝企业排放烟气中PCDD/Fs毒性当量浓度( I-TEQ)分别为2.14和0.88ng TEQ/Nm3,飞灰中分别为33.90和0.77ng TEQ/g;再生铅企业排放烟气和飞灰中PCDD/Fs毒性当量浓度分别为0.037ng TEQ/Nm3和0.014ng TEQ/g;两家再生铝企业排放烟气中PCDD/Fs同族体分布存在较大差异,而飞灰中PCDD/Fs同族体分布却十分相似;再生铅?铝企业排放的PCDD/Fs同系物分布特征差异较明显;且根据PCDFs与PCDDs总浓度比值大于1可以判断,二者排放PCDD/Fs的形成机理都以从头合成为主.  相似文献   
135.
从燃烧活性和清洁性方面综合评价了6种生活垃圾典型可燃组分热解炭的燃烧性能。松木、纸张和橘皮等生物质类热解炭含较丰富的K/Ca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碳结构规则程度相对较低,因此燃烧活性及稳定性更优。PVC、轮胎和织物等化石燃料类热解炭产率、孔隙结构、碳结构的差异较大,其中轮胎炭孔隙结构以中孔为主,且含有较多的S和Zn。生物质类热解炭焚烧烟气中NOx含量相对较高(140.7~385.5 mg/m3),轮胎炭焚烧烟气中的SO2(1889.8 mg/m3)和焚烧灰渣中重金属Zn(198167 mg/kg)浓度较高,在实际应用中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36.
137.
气象因子对近地面臭氧(O3)浓度有重要影响.为探究O3与气象因子的关联特征以及O3的周期性特征,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Kolmogorov-Zurbenko滤波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2013—2018年我国O3和气象因子数据.结果表明:①2013—2018年中国O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ρ(O3-max-8 h)〕第90百分位数呈上升趋势,增速为2.6 μg/(m3·a);ρ(O3-max-8 h)高值区(≥180 μg/m3)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高值区范围在华北平原地区呈扩大趋势,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呈缩小趋势.②ρ(O3-max-8 h)短期和季节分量的贡献在空间上呈“互补”的分布特征.短期分量的贡献(75%)在东南沿海地区最高,在内陆大部区域较低(< 30%);季节分量的贡献(15%)在东南沿海地区最低,在内陆大部区域较高(>60%).③在华北平原至长三角地区一带,长期气象因子变化是ρ(O3-max-8 h)升高的重要原因;而在华南、西南和东北区域,气象因子变化对ρ(O3-max-8 h)的影响并不显著.④ρ(O3-max-8 h)与温度、太阳总辐射量的相关性(r>0.86)均在四川盆地至湖北省一带最高,ρ(O3-max-8 h)与相对湿度在中部和西部区域呈正相关(r>0.64),ρ(O3-max-8 h)与风速在华北平原呈强正相关(r>0.89).研究显示,中国近地面O3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布特征,气象因子与太阳总辐射量对O3空间分布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38.
庞晓蝶  陈来国  高博  王硕  赵伟  刘明  陆海涛  梁小明 《环境科学》2023,44(10):5418-5430
关中地区大气臭氧污染近年呈加剧趋势,研究城市不同功能区VOCs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至关重要.夏季在宝鸡市交通区、综合区、工业区和风景区(对照点)设置4个采样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氢火焰离子检测器联用(GC-MS/FID)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了115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分析了不同功能区的污染特征,通过臭氧生成潜势(OFP)、·OH消耗速率(L·OH)和二次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评估其环境影响,并计算毒性VOCs的危害指数(HI)和终生致癌概率(LCR).结果表明,采样期间交通区、综合区、工业区和风景区的φ(TVOCs)平均值分别为(59.63±23.85)×10-9、(42.92±11.88)×10-9、(60.27±24.09)×10-9和(55.54±7.44)×10-9,其中交通区烷烃占比最高,其它功能区均为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占比最高;不同功能区乙醛、丙酮、正丁烷和异戊烷等均较为丰富.交通区、综合区、工业区和风景区的甲苯与苯比值(T/B)的均值分别为1.84、2.39、1.28和1.64,同时还存在较多低于1的时段,异戊烷与正戊烷比值(i/n)多数集中在1~4之间,表明宝鸡市VOCs受到机动车尾气和油气挥发、生物质和煤燃烧以及工业涂装和铸造等工业源的影响较大.4个功能区的间/对-二甲苯与乙苯的比值(X/E)均低于2,风景区最小为1.79,表明宝鸡市VOCs一定程度上受到区域传输的影响;根据甲醛与乙醛比值(C1/C2)和乙醛与丙醛比值(C2/C3),表明醛酮类VOCs存在较明显的人为排放源且受到光化学反应的影响.各功能区OFP为:工业区>风景区>交通区>综合区,OVOCs和烯烃贡献大;各功能区L·OH的范围为8.77~15.82 s-1,工业区乙醛贡献最大,其它功能区异戊二烯贡献大;各功能区SOAFP为:风景区>综合区>交通区>工业区,甲苯、间/对-二甲苯和异戊二烯为关键物种.根据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各功能区的毒性VOCs的危害指数(HI)均低于1,处于可接受水平,但工业区HI>1的天数占总采样天数的42.86%,存在较大风险;交通区、综合区、工业区和风景区的终生致癌风险(LCR)分别为1.83×10-5、1.21×10-5、1.85×10-5和1.63×10-5,均处于评价体系的第Ⅲ等级,表明有较大可能的致癌风险,LCR超过10-6的物种有:甲醛、乙醛、1,2-二溴乙烷、1,2-二氯乙烷、1,2-二氯丙烷和氯仿.  相似文献   
139.
对我国某省多家钢铁生产企业烧结工序和电炉工序排放烟气中二英(PCDD/Fs)污染水平、排放特征及其排放因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烧结工序PCDD/Fs毒性当量浓度(以I-TEQ计,下同)为0.003~0.557 ng·m-3,均值为0.165 ng·m-3;电炉工序PCDD/Fs毒性当量浓度为0.006~0.057 ng·m-3,均值为0.025 ng·m-3.PCDD/Fs毒性当量浓度水平总体较低,较2005~2019年研究报道结果下降1~2个数量级.2005~2020年,钢铁生产行业排放PCDD/Fs毒性当量浓度水平先升高后降低,尤其是新的标准限值实施以及对烟尘等常规污染物进行超低排放控制后,呈现大幅下降.指纹谱图特征显示,所有烟气样品17种PCDD/Fs中最大浓度贡献单体为2,3,7,8-TCDF,与已有研究中以高氯代PCDFs和PCDDs为主不同,且低氯代PCDFs占比有所增加,表明PCDD/Fs生成主要来源有所变化.烧结工序和电炉工序PCDD/Fs同类物指纹分布特征相似,呈现典型的高温热过程特征,两个工序生产过程中PCDD/Fs的生成机制可能均为"从头合成".钢铁生产企业烧结工序PCDD/Fs废气排放因子(以I-TEQ计,下同)为0.003~0.5 μg·t-1,排放因子平均值为(0.18±0.22)μg·t-1;电炉工序PCDD/Fs废气排放因子为0.04~0.5 μg·t-1,排放因子平均值为(0.27±0.23)μg·t-1;低于UNEP于2013发布的"二英和呋喃排放识别和量化标准工具包"以及2004年我国二英排放清单中的排放因子,建议对我国钢铁生产行业PCDD/Fs排放状况开展调查,更新排放因子.  相似文献   
140.
在促进山区乡镇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护好大型湖库水源地是当地政府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在对广东省万绿湖、湖南省东江湖和四川省升钟湖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保护水源以分级控制为主、经济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人口流动以有序迁移为主的发展保护模式.同时,以引导性发展为区域先行,环境保护规划、人口流动规划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同时编制、同时实施、同时评估.该模式可为我国受到湖库型饮用水源大面积保护区范围影响下的山区乡镇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一条合适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