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1篇
安全科学   33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185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以我国山东省北部为例 ,研究了冲积物覆盖区土壤中金属的存在形式 ,特别是活动态金属的分配规律。通过研究发现 ,活动态Au在土壤全量Au中大约占到 70 %的比例 ,而Cu、Pb、Zn等元素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每种金属在四种活动态中的分配比例也存在较大差别。造成这些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不同 ,特别是地球化学性质极为不活泼的Au ,反而大部分以活动形式存在 ,主要是因为Au在表生环境中以纳米或亚微米等超微细颗粒形式存在 ,使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12.
围绕近年来普遍出现的埋地钢质管道输油气站场和阀室电绝缘失效问题,结合已开展的80座站场和阀室的电绝缘测试结果,介绍了目前阴极保护系统电绝缘失效的现状及失效形式,以实际工程案例分别阐述了目前常用的电绝缘测试方法的适用性和应用条件.基于现场测试数据和电路模型,分析和探讨了现有电位法和漏电率法测量误差的成因,以及采用电流环法和电压法判断绝缘失效时的应用条件.此外,结合实际工程经验,介绍了外部搭接、导电介质沉积和绝缘装置失效等3种典型的埋地钢质管道电绝缘失效故障的特征,并推荐了不同电绝缘失效形式下的排查方法,可帮助测试人员快速准确地排查电绝缘失效故障.  相似文献   
413.
珠三角新会地区表层土壤硒、氟、碘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珠江三角洲新会地区西江、潭江下游的三江、睦州、古井三镇土壤为主要研究对象,测试分析所采集的1 567件表层土壤样品全氮(N)、有机碳(Org.C)、pH等理化指标和二氧化硅(SiO_2)、三氧化二铝(Al_2O_3)、硒(Se)、氟(F)、碘(I) 5种元素组分含量,以及60件稻谷样的硒(Se)含量。重点探讨了研究区Se、F、I的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等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呈现强酸性-酸性,Se、F、I的含量均值分别为0. 50 mg/kg、617. 39 mg/kg、3. 57 mg/kg,Se、F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I低于全国土壤背景值; Se、F、I均与Al_2O_3、Org.C以及pH相关,F与Se不相关,F与I负相关。Se、F、I的含量、分布等地球化学特征受地层控制:不同成土母质中,基岩区和花岗岩区Se、I含量较高;第四纪沉积区F含量较高。推测Se和I主要源于燕山期的火山活动,F主要源于三角洲的沉积作用。总体上研究区土壤呈现足硒、富硒,碘适量,氟过剩的特征,稻谷富硒率也高,具备开发天然富硒农产品的条件。  相似文献   
414.
西南地区土壤重金属具有天然的高背景属性,在重金属高背景区开展生态风险评价和识别重金属潜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工作主要以区域尺度的调查工作为主,调查精度难以满足空间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的需求,迫切需要在乡镇尺度上进行生态风险评价.云南省宣威市热水镇是典型的碳酸盐岩覆盖区,重金属来源复杂,潜在生态风险较高.本文在热水镇采集土壤表层样品(0~20 cm)1 092件,分析表层土壤中8种重金属(Cd、 Cr、 As、 Hg、 Pb、 Cu、 Zn和Ni)含量,采用统计学、地理信息系统、地累积指数、生态风险指数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等方法开展生态风险评价和重金属源解析.研究发现,土壤中重金属Cd、 Cr、 Cu、 Hg、 Ni和Zn含量平均值和中位数均超过云南省土壤背景值,Cd、 Cr、 Cu和Ni平均含量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规定的筛选值.地累积指数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污染最严重的是Cu,其次是Cr和Cd.土壤重金属Cr、 As、 Pb、 Cu、 Zn和Ni多以残渣态存在,多来自于地质背景,生物有效性较低,Hg的潜在有效组分较高,但是Hg全量较低,污染风险较小.Cd生物有效性比例较高,易于进入土壤溶液并被农作物吸收,是研究区污染风险最高的重金属元素.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统计结果显示,生态风险较低、中等生态危害和强生态危害比例分别为44.23%、 54.40%和1.37%,无很强生态危害样品,贡献率最高的元素为Cd和Hg,贡献率分别为34.62%和34.33%.PMF结果显示研究区重金属来源包括人类日常活动来源、自然来源、煤矿开采及交通排放引起的综合污染源和农业生产来源,各种来源的贡献率分别占9.29%、 53.67%、 11.23%和25.81%.PMF可以有效识别和量化污染物来源,为政府部门进行土地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15.
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和来源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全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22个点位上采集的44件冲积平原土壤样品,分析了As、Cd、Cr、Cu、Hg、Ni、Pb、Zn等8个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特征,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铅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重金属元素的来源.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冲积平原土壤8个重金属元素含量均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Hg在表层土壤中显著富集,As、Cd、Cu、Pb、Zn在表层土壤的含量略高于深层土壤中含量,Cr、Ni在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中含量相当.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土壤Cu、Cr、Ni主要受地质背景控制,Zn、Cd的高含量既与地质背景有关,也受人类活动影响,As、Pb、Hg的异常则受人为活动影响较严重.富集因子法得出8个重金属元素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Hg > As > Cd > Cu > Pb > Zn > Cr > Ni,当深层土壤某元素有外源输入时,会导致其富集因子偏低.铅同位素示踪结果显示,表层土壤铅含量与206Pb/207Pb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根据二元混合模型推测表层土壤中有超过30%的外源铅输入.综合来看,珠三角地区冲积平原土壤Hg、Cd、As、Pb受到较为严重的人为污染.  相似文献   
416.
张建华 《中国环境管理》2003,22(4):52-53,56
论述了廊坊市实施ISO14001标准的程序和方法,提供了较大的行政区域实施ISO14001标准认证的实例。  相似文献   
417.
目的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探索定向钻穿越管道的阴极保护评价。方法根据一条5130 m长度的定向钻穿越管道的实际参数,基于CDEGS软件计算方法,应用涂层耐受电压与电流密度的关系,计算定向钻管道浅埋层和岩石层中的管道的电位分布。结果通过调整土壤分层电阻率参数及土壤分层厚度进行计算,得到了定向钻穿越管道在分层土壤电阻率条件下的阴极保护电位分布规律。结论明确了土壤电阻率是影响定向钻管道电位分布的主要因素,形成了基于定向钻管道两端阴极保护电位和土壤分层电阻率,推导了整条定向钻穿越管道的阴极保护电位分布情况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18.
本文将熵理论引用到火灾突发事件现场指挥机构的设置中,介绍了信息嫡理论及其计算方法,并设置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指挥机构,分别对这两种指挥机构中信息传递的时效和质量进行了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参与力量相同时,四个层次的指挥机构信息传递的时效和质量均优于三个层次的指挥机构.由此可得出:在火灾突发事件现场指挥机构设置中,可以...  相似文献   
419.
采用CFD软件FDS,对小室木垛火灾在喷淋情况下火羽流与喷淋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重点比较了喷淋压力分别为0.05 MPa、0.1 MPa、0.2 MPa和无喷淋情况下木垛火源热释放速率的变化以及火羽流附近几个关键点的温度变化.结果表明,对于热释放速率为0.5 MW的木垛火源,压力为0.05 MPa和0.1 MPa的喷淋液滴无法穿透火羽流到达火源,对热释放速率影响很小;而压力为0.2 MPa的喷淋液滴则可穿透火羽流.在火源中心线竖向高度上,存在着喷淋与羽流相互作用的临界面.在临界面以上,温度沿竖向高度降低,喷淋动量大于羽流动量; 在临界面以下,温度沿竖向高度升高,羽流动量大于喷淋动量.在火源邻近位置的不同竖向高度上,存在着温度转折点.在转折点以下,温度沿竖向高度几乎不变或变化很小;在转折点以上,温度沿竖向高度升高.  相似文献   
420.
陈兴  赵建龙 《安全与环境工程》2012,19(6):142-143,156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关键是供水,能否快速有效地向火场输送充足用水直接影响高层建筑灭火战斗的成败。本文对目前高层建筑火场供水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高层建筑火场供水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