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3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84篇
安全科学   68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392篇
综合类   491篇
基础理论   394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160篇
灾害及防治   18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污染控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旭东 《环境科技》1999,12(1):24-28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污染控制功能主要是通过工程分析与污染防治对策来体现。本文试就环境影响评价中该环节薄弱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为提高其针对性及可操作性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42.
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 ,存在以土壤退化为主要形式的土地荒漠化和水资源匮乏这两大生态环境问题。试比较不同退化程度土壤在土壤水分及特性方面产生的差异 ,研究土壤水分特性对土壤退化的作用机理。通过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 (云南省 )不同退化程度的燥红土水分特性的对比研究 ,发现退化土壤 PWP(凋萎湿度 )增加 ,而 FC(田间持水量 )和 BCM(毛管联系断裂含水量 )降低 ,使植物可利用的有效水范围变窄 ;退化土壤的入渗速率减小 ,渗透性减弱 ,在降雨入渗 90 min后 ,未退化燥红土的入渗速率降低 5 4 % ,而退化的燥红变性土却下降了 94 %。因土壤的水分蒸发量和蒸发速度加快 ,导致土壤持水能力降低和抗旱性显著减弱。未退化燥红土在有效水的两个蒸发阶段 ,土壤含水量降低速度小于退化燥红土 ,有效水蒸发历时达 82 .5 h,表蚀燥红土仅有 4 5 .9h,同时 ,未退化燥红土的水容量在低吸力阶段高于退化燥红土 ,但在水分蒸发阶段失水比却低于退化燥红土。由于有效含水量的降低 ,退化土壤即使雨季处于水分亏缺时期也超过 4 5 d。以上研究说明土壤水分特性恶化导致或加重了土壤退化  相似文献   
843.
三峡水库消落带淹水后植物腐烂分解,向水体释放碳、氮养分,可能导致二氧化碳(CO2)、甲烷(CH 4)和氧化亚氮(N2O)等温室气体(GHGs)排放,消落带可能成为大气GHGs的排放源,但目前植物淹水腐解导致的GHGs排放还缺乏定量研究。选择三峡水库消落带优势草本植物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Linn.) Pers.)、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 Linn.)和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的茎叶,开展为期120 d的室内浸泡模拟淹水实验,测定植物残体干重、上覆水的水化学指标和养分浓度并监测其动态变化,同时测定水-气界面GHGs排放速率,旨在查明消落带植物残体淹水后的GHGs排放过程和通量及其植物种间差异。结果表明:植物残体淹水初期(前15 d)干重下降较快,随后下降变缓,其中苍耳干重损失最大,狗牙根干重损失最小;植物残体淹水初期(前15 d)水-气界面的GHGs快速排放,淹水第4~7 d达到峰值,中后期(第30 d起)平稳排放,鬼针草和苍耳淹水后水-气界面GHGs排放速率显著高于狗牙根和水蓼(P<0.05),鬼针草和苍耳淹水后CO 2和CH4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狗牙根和水蓼,苍耳、鬼针草和水蓼淹水后N2O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狗牙根,总体而言,狗牙根淹水后GHGs排放量最低;消落带优势草本植物残体淹水后的CO2和CH 4排放速率随上覆水的DOC浓度升高而增加, N2O排放速率与上覆水的NO-3-N浓度具有正相关关系,受NO-3-N浓度驱动。同时,植物形态和其碳氮含量影响植物淹水分解速率、进而影响养分释放和GHGs排放。  相似文献   
844.
赖耀富  赖诚 《四川环境》1993,12(4):33-34
肉联厂废水具有高生物降解性,其水质及排放量随季节变化很大,一般的小型肉联厂不能承担传统的处理方法,本文所述工程为应用厌氧接触发酵-稳定塘工艺,以及用新型过滤材料,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处理小型肉联厂废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845.
四川省自然资源丰富。但其开发潜力具有两重性:合理开发,资源可永续利用;不合理开发,会导致资源危机或枯竭。该省石油、煤炭后备资源不足,应引起重视。还就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能源、水源、耕地、森林、草地等资源的开发前景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846.
1 小核枇杷母树来源1975年 ,峨眉山市曾发动了农户栽种枇杷果树 ,自行在野外找实生苗移栽 ,10年后大量枇杷树结果。 1986年我们在这一带对实生枇杷树进行选优 ,发现了一株枇杷树结果最多、果面整洁美观、果核特别小 (图 1)。经调查 ,这一带其它枇杷树都是大种核 ,小种核的仅此一株 ,它是枇杷 (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 ) ,的突变。这株树苗的种子来自何方 ,尚不清楚 ,因此我们对该株枇杷母树进行了连续观察研究。图 1 小核枇杷与普通枇杷的比较2 立地环境条件及母树表现枇杷原产我国北亚热带 ,喜温暖湿润气候 ,年均温 12~15℃…  相似文献   
847.
红酵母菌株(Rhodotorula sp.)CIBAS A 1401是一株分离自我国西南天然源的具有生物技术用途的高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菌种.它已经在我国作为工业生物催化酶源菌种,用于PAL/反式-肉桂酸生物转化途径生产L-苯丙氨酸(L—Phe).该菌株细胞多为球形或卵圆形,单个或几个细胞连结成串珠,多端出芽;在麦芽汁琼脂上产生橙红色菌落,有光泽,表面粘稠,边缘整齐平滑;在马铃薯琼脂上生长不形成菌丝或无假菌丝;不形成掷孢子,不发酵任何糖,能以硝酸盐为唯一氮源,可同化葡萄糖、麦芽糖、蔗糖、松三糖、D-甘露糖、甘露醇、D-木糖、D-山梨醇、D-果糖、乙醇和甘油;不能同化肌醇、赤藓醇、蜜二糖等;无有性生殖现象.按照其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A1401菌株鉴定为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 Harrison),并命名为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 CIBAS A 1401.图3表1参12  相似文献   
848.
在综合分析西峰市农业自然条件基础上 ,阐述了本市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 ,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结合该市农业发展的潜力 ,提出了促进西峰市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849.
油基岩屑焚烧处置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为探究油基岩屑焚烧尾渣的主要环境风险及其形成机制,有效防控油基岩屑利用处置环境风险,通过实际样品采集和实验室模拟等方式,结合XRD、SEM-EDS、同步热分析等多种表征方法,针对四川省天然气开采油基岩屑典型回转窑焚烧处置过程中钡的转化以及焚烧尾渣的环境风险特征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钡是油基岩屑中的主要重金属,油基岩屑经焚烧后,尾渣中钡的酸浸浸出毒性水平大幅上升,平均值达到333.0 mg/L,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标准限值;在还原气氛下,800℃时模拟焚烧尾渣可交换态钡含量和钡的酸浸浸出毒性水平出现大幅上升,平均值分别达到8 675.74 mg/kg和244.38 mg/L,并在1 100℃时进一步上升,不同油基岩屑的浸出毒性发生这种跃升的温度条件存在差异.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油基岩屑中的硫酸钡在800℃以上会发生碳热还原反应生成硫化钡,并与氯化氢等反应产生氯化钡,这种还原转化过程主要发生在硫酸钡晶体颗粒表面,并最终形成了被可溶性钡外壳包裹的硫酸钡晶体颗粒.研究显示,可溶性钡是油基岩屑焚烧尾渣的主要环境...  相似文献   
850.
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对紫色土坡耕地磷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但过量磷的投入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重要原因.探究实际生产中施肥方式与磷素流失之间的关系,为科学施肥和合理减施化肥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野外径流小区对紫色土坡耕地2017~2018年度多次降雨产流产沙进行定点监测,研究了不施肥处理、常规施肥处理、优化施肥处理和减量施肥配施生物炭4种不同方案对紫色土坡耕地壤中流、地表径流和泥沙磷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各处理的产流总量表现为:优化(20 737.23 L)常规(18 513.17 L)CK(18 134.58 L)生物炭(13 594.85 L),各处理的产沙总量表现为:CK(1998kg·hm~(-2))生物炭(1 884 kg·hm~(-2))优化(1 681kg·hm~(-2))常规(910kg·hm~(-2)).壤中流是紫色土坡耕地雨季产流的主要类型,占到总产流量的60.14%~87.34%,各处理的产沙总量除常规外,其他处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各处理的全磷流失通量均表现为泥沙地表径流壤中流.通过壤中流流失的磷素最少,只占全磷流失通量的2.63%~12.91%,而泥沙磷素流失通量占比可达63.74%~78.74%,是紫色土坡耕地土壤磷素流失的主要输出途经.③配施生物炭可以有效减少紫色土坡耕地土壤的壤中流产流量,以及壤中流的正磷酸盐的流失通量,较常规处理分别减少49.94%和56.45%.但是对地表径流的截留效果不佳,对颗粒态磷的流失通量无明显影响,同时增加了地表径流与泥沙中的全磷流失通量,较常规处理显著增加73.28%和123.53%(P0.05).因此,为控制西南地区紫色土坡耕地磷的流失,应着重减少土壤泥沙流失的发生.而生物碳在农业生产实际应用中也应进一步优化与化肥磷素投入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