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60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拉萨周边地区是西藏乡村旅游发展的龙头,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调查发现,拉萨周边地区乡村旅游面临着开发和经营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运用DEMATEL法揭示其问题的中心度和原因度,从而找出其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拉萨周边地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2.
系统研究建立高原典型城市拉萨市开放源(土壤风沙尘、道路扬尘、施工扬尘、采矿扬尘),移动源(机动车尾气尘),固定源(工业烟粉尘、生物质燃烧尘及餐饮油烟)共3类8种大气颗粒物(PM_(2.5)、PM_(10))污染源化学成分谱。研究结果表明:开放源以地壳类元素为主,自然背景特征明显;移动源源成分谱中元素碳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在PM_(2.5)、PM_(10)源谱中分别占60.15%、51.86%,有机碳含量也相对较高,均超过20%;固定源中,牛粪和松柏枝两类生物质燃烧污染源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分,工业烟粉尘中Ca远高于其他组分,在PM_(2.5)、PM_(10)源谱中分别占21.32%、21.21%。移动源、固定源源成分谱均显示出高原城市的独特特征。  相似文献   
83.
年楚河流域是西藏发达的农业区,有"西藏粮仓"之称,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对该流域水体水化学的系统研究鲜见报道.为揭示年楚河流域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本研究于2018年11月(平水期)对年楚河主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的水体理化参数、主要离子和微量元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年楚河流域水体总体呈弱碱性,总溶解性固...  相似文献   
84.
85.
文章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开展实地考察、咨询专家学者和有关管理部门,对西藏高原草地研究进行梳理归纳形成了4个时段;同时评析了不同调查结果的西藏草地面积,认为第二次西藏草原普查的8 820.15×104hm2比较符合现状;对西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草地退化进行了探究,截至2012年,西藏天然草地退化面积...  相似文献   
86.
2020年9月,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正式生效,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为了解和掌握国内环境检测实验室固体废物检测能力水平,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支撑,该研究组织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各类生态环境检验检测机构共计368家实验室开展了固体废物中镉实验室间比对研究,利用稳健统计技术统计分析比对结果。结果显示:省级站、地市级以上站和社会化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7.0%、89.8%、81.0%,整体合格率为87.5%,表明目前国内环境监测领域各级各类实验室固体废物中镉的整体检测能力较好。对实验室使用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比对结果合格率最高(96.0%),其次为石墨炉原子吸收法(84.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83.9%),而火焰原子吸收法的合格率仅为57.9%,建议实验室应慎重选择使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固体废物中低浓度的镉。  相似文献   
87.
于2019年1月27日—3月18日及2020年1月27日—3月18日对西安市细颗粒物(PM2.5)的碳组分浓度进行了在线观测,对比分析了非疫情与疫情期间各常规污染因子、气象要素、PM2.5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非疫情与疫情期间西安市的气象条件总体水平较为相近。疫情期间的二氧化硫(SO2)、臭氧(O3)浓度相对升高。重污染天气下,除PM2.5外,其他污染物浓度均降低,说明疫情管制对重污染天气污染物浓度的削弱作用明显。疫情期间,PM2.5中的OC组分浓度及占比有显著升高,与疫情期间的各类交通管制导致的机动车尾气排放量显著降低有关。另外,OC与EC的相关性较强,说明污染来源与人类日常生活有关。疫情期间西安市颗粒物中碳组分主要来自各类生物质燃烧,并且存在SOC污染,SOC在OC中的占比达到37.8%。疫情期间重污染天气下,SOC在OC中的占比达到87.5%,说明SOC对重污染天气OC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88.
青藏高原降水化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般认为天然降雨呈弱酸性,但是观测显示青藏高原上拉萨及其它3个城市降水呈碱性,以重碳酸盐阳离子为主,污染物很少.通过对实测资料和试验结果的分析计算,认为地球上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天然降水的应呈弱碱性,原因是大气中漂浮着碱性粉尘.  相似文献   
89.
拉萨市大气污染分布特征及气象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2001~2006年拉萨市的空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结果为基础数据,阐明拉萨市区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的逐日变化、季节变化以及年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气污染物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除NO2日夜差别不大之外,SO2与PM10质量浓度分别存在典型的单峰、双峰变化;各污染物质量浓度具有冬强夏弱的季节变化规律;就年平均而言,SO2浓度增加,PM10浓度降低,NO2浓度变化不显著,各污染物有明显的突变现象.大多数气象要素与污染物浓度具有较好的负相关,即满足降水量增加、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增大会导致污染物浓度减小的规律,气象要素量级与大气污染天数多少也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0.
西藏拉萨市热岛效应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2001年、2004年以及2007年三年的EOS/MODIS遥感信息反演的地面温度以及多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讨论了拉萨市热岛现象及其可能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热岛强度的年、季节变化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其中,冬季的热岛强度最强,其次是春季,秋季和夏季的热岛效应较弱;高温区基本位于城市中心或者县城所在地及其周围,低温区主要集中在各县的郊区;近年来拉萨地区的城市高温区域逐渐扩大,有些高温中心可能向某些区域偏移;遥感资料所获取的地表温度与平均气温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2)无论是年变化,还是季节变化,热岛强度都与风速呈正相关,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与蒸发量的相关在夏季和冬季分别呈正相关、负相关的相反状况;地表温度与植被分布具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即在城区存在较高的地表温度分布和较小的NDVI,过渡到郊区具有温度减小、NDVI增加的特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建筑面积不断扩大,人类活动明显增加,排放至大气的人为热增加,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热岛强度的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