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10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74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41.
镉胁迫对两品种水稻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水稻Oryza sativa L.被认为是Cd吸收最强的大宗谷类作物,本研究采用网室盆栽实验研究2个籽粒镉积累水平不同的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高Cd品种和J196、低Cd品种),研究不同浓度Cd处理对水稻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高Cd水稻品种的Cd耐性高于低Cd水稻品种,表现为前者体内的MDA含量低于后者,而SOD、CAT、POD活性高于低Cd品种;在Cd胁迫下,高Cd品种的SOD 活性、CAT活性随Cd处理浓度增加先增后降,在10 mg·kg-1时达到峰值,POD活性则为先降后增,在Cd浓度为5 mg·kg-1时达到峰值;而低Cd品种随着外源Cd浓度增长,3种酶活性在25 mg·kg-1达到峰值,除SOD比对照降低外,CAT和POD分较对照升高38.07%和62.10%,表明在本试验处理下,Cd胁迫下,两品种中3种抗氧化酶保护作用不同,高Cd品种CAT的保护性最强,低Cd品种POD的保护作用最强。但本研究对两品种生长性状的研究却发现,高Cd品种的根系耐受指数及根系鲜质量显著低于低Cd品种,这可能和水稻对Cd的耐受原因多元化,且本实验条件下的Cd处理未产生植株生长抑制,Cd敏感品种自身的保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2.
云南省特有紫色马铃薯品种转心乌Solanum tuberosum L.和对照品种大西洋Solanum tuberosum L.种植于大田条件下,以自然太阳光照射、人工增强辐射剂量2W·m-2、人工增强辐射剂量4W·m-2三个水平的紫外线B辐射的剂量进行80d照射处理,研究紫外线B辐射对马铃薯叶片内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脯氨酸含量、类黄酮含量、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和对细胞质膜的伤害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增强的LIVB辐射由于抑制了叶绿素的合成,致使其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持续而不断降低;而短期内增加较低剂量的UVB辐射会诱导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但是随着处理时间的延续却不断降低;由于植株的适应性反应,持续的UVB辐射诱导致使脯氨酸含量和类黄酮含量不断增加;随着所清理活性氧数量的不断累积,其主要产物之一丙二醛的含量也在不断累积,而且UVB辐射对叶片内细胞质膜的不断伤害致使膜透性不断增加.在相同处理条件下云南转心乌叶片内脯氨酸和类黄酮的含量及增加速率明显高于大西洋,丙二醛的积累则少于大西洋.并且转心乌叶片的细胞质膜所受伤害程度亦较大西洋轻.研究结果说明,脯氨酸含量、类黄酮含量、丙二醛含量以及细胞质膜伤害率具有品种间差异,紫色的云南转心乌较大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适应LrVB辐射增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3.
采用常规、含Cd^2+和含Pb^2+马丁氏培养基,对云南省会泽县废弃铅锌矿区和非矿区小花南芥(Arabis alpina Linn)根际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将分离的菌株接种在含不同浓度(0、0.1、1和10mmol L^-1)Pb^2+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中,比较废弃铅锌矿区和非矿区小花南芥根际真菌的铅耐性,结果表明:从废弃铅锌矿区和非矿区小花南芥根际共分离获得11个属的54株真菌。大于1mmolL^-1的Pb^2+显著抑制铅锌矿区和非矿区小花南芥根际真菌的生长;含Cd^2+和含Pb^2+的马丁氏培养基分离的铅锌矿区小花南芥根际真菌Pb^2+的生长半数抑制浓度(EC50)平均值和最大值均明显大于非矿区,铅锌矿区小花南芥根际真菌对Pb^2+的耐性强于非矿区。  相似文献   
144.
云南地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建孟  朱有勇 《生态环境》2010,19(3):621-625
物种特有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区系地理学和保护生物学意义。利用大尺度的植物物种分布信息,探讨了云南地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科、属组成,区系性质及其地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云南地区拥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125属,分属于59科,共含种子植物246种,是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重要分布地区之一。含特有属较多的科主要为菊科Compositae、苦苣苔科Gesnefi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e、禾本科Gramineae和唇形科Labiatae。从各属所包含的物种数来看,单型属占主体地位。根据科的分布区类型构成,云南地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主要起源于热带地区。从属的生活型构成来看,主要以草本植物属为主,而木本植物属所占比重相对较小,暗示着研究区域内特有属的区系兼有年轻成分和古老成分,但以年轻成分为主。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特有属主要分布在“田中线”以东地区。与过去的研究结果不同,我们发现云南地区拥有3个重要的特有属分布中心和3个次级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145.
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鼠李糖脂(rhamnolipids)和皂角苷(saponins)等不同离子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矿渣中重金属Pb和Zn的解吸效果,并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上述3种表面活性剂对Pb和Zn超富集植物小花南芥(Arabis alpina L.var.parviflora Franch)的生物量、吸收和富集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表面活性剂对Pb的解吸效率是鼠李糖脂〉皂角苷〉CTAB,对Zn的解吸效率随处理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解吸率介于2.84%~10.84%之间;3种表面活性剂都能促进小花南芥叶长、根长、冠幅、地上部生物量及地下部生物量增加,与对照相比增加了1.06~1.92倍,除了表面活性剂CTAB处理质量浓度为7.5g.L^-1时,小花南芥叶长、冠幅、根长及地下部和地上部生物量都下降,分别为对照的0.61~0.88倍。添加三种表面活性剂都能显著促进小花南芥地下部和地上部累积Pb和Zn,并且位移系数和富集系数都大于1。这说明3种表面活性剂对小花南芥修复重金属铅和锌污染的土壤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6.
施翔  陈益泰  段红平 《生态环境》2008,17(2):500-505
通过在人工配制的含有2,4-二氯苯酚(2,4-DCP, 2,4-Dichlorophenol)的营养液中培养杞柳(Salix integra),研究了杞柳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对水溶液中2,4-DCP的去除效率,并探讨了其对2,4-DCP降解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抑菌和不抑菌处理条件下,杞柳对水溶液中的2,4-DCP有促进降解的作用,在96h内杞柳对20 mg·L-1的2,4-DCP去除效率分别为:76.9%、81.1%,并且对2,4-DCP的去除都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而没有杞柳生长的水体中2,4-DCP的降解率为0%.2,4-DCP的植物吸收降解、微生物降解对2,4-DCP去除的贡献率约为:92.57%、7.43%.在模拟光照下,杞柳在48 h内能去除水中约52.37%的2,4-DCP.同时,根系组织中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受到了2,4-DCP明显的抑制.试验所采用的质量浓度对杞柳没有产生毒害作用,表明杞柳是修复水中2,4-DCP较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7.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对滇池流域蔬菜(豌豆、西葫芦、马铃薯)单作与玉米套作蔬菜两种种植模式下农田地表径流的产生量与径流污染(TN、TP、COD、SS)的浓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蔬菜单作和玉米套作蔬菜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量分别为94.7~128.9m·3hm-2和52.6~76.4m·3hm-2.蔬菜单作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中TN、TP、COD和SS浓度分别为10.6~35.8、0.79~3.23、54.6~224.1和35.0~478.3mg·L-1,流失量分别为1.74~2.39、0.18~0.26、7.71~10.59和10.4~21.7kg·hm-2;地表径流TP流失量以马铃薯单作模式最大,其余径流污染流失量以豌豆单作种植模式最大.玉米与蔬菜套作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中TN、TP、COD和SS浓度分别为11.7~23.8、0.23~3.54、26.5~222.1和49.7~541.3mg·L-1,流失量分别为0.82~1.22、0.10~0.16、4.17~6.03和8.71~12.6kg·hm-2;地表径流污染流失量均以玉米套作西葫芦种植模式最小.玉米套作蔬菜种植模式显著减少蔬菜农田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污染流失,对地表径流量、地表径流TN、TP、COD和SS流失量的最大削减率分别为44.5%、53.1%、46.4%、52.1%和42.2%.  相似文献   
148.
铅镉胁迫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接种云南会泽铅锌矿区Cd超累积植物-圆叶无心菜的根际细菌和真菌,对圆叶无心菜的生长和铅镉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2株根际真菌(YQ2F-5和YG2F-6)显著增加盆栽圆叶无心菜地上部分的生长,1株根际真菌(YQF-5)显著增加盆栽圆叶无心菜的生物量.根际细菌对盆栽圆叶无心菜的生长和生物量没有影响.接种根际细菌和真菌对盆栽圆叶无心菜Pb和Cd的吸收累积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9.
许璐  周春海  刘梅  孔辉  李元  黄志红 《环境科学》2022,43(6):3299-3307
为安全利用并修复矿区重度镉污染农田,使作物达到饲料安全标准,以不同配比的石灰海泡石作为钝化剂,钝化后试验两种轮作模式(玉米-紫花苜蓿和玉米-黑麦草),综合分析比较,筛选出最佳的钝化剂配比及配套的轮作模式.进行大田试验,测定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Cd有效态含量及作物中Cd含量、生物量,并采用BCR形态分级试验研究土壤钝化前后重金属形态的变化,综合分析评价其修复效果.结果表明:(1)通过石灰海泡石的施加,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pH值、有机质和CEC.(2)推荐施加量为LS1(石灰6.6 t·hm-2+海泡石9.9 t·hm-2),相比CK可显著降低玉米根、茎、叶和籽粒中重金属Cd的含量,分别降低了70.27%、 61.54%、 46.51%和44.23%.紫花苜蓿地上部Cd显著下降了78.47%,而黑麦草地上部Cd显著下降了65.79%.玉米季、紫花苜蓿种植区和黑麦草种植区土壤有效态Cd钝化率分别为51.37%、 69.58%和77.83%,土壤中重金属由活性高的弱酸提取态向活性低的残渣态进行转化.(3)推荐在施加量为LS1下,配合玉米-紫花苜蓿的轮...  相似文献   
150.
高原湖泊周边浅层地下水作为当地重要的生产和生活水源之一,由于受到地表氮素投入负荷、降雨和灌溉等因素驱动下,浅层地下水NO-3-N污染较为严重,威胁着高原湖泊水质安全.2020~2021年雨季和旱季从云南8个高原湖泊周边农田和居民区的水井中采集了463个浅层地下水样,分析了地下水中氮的污染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中ρ(TN)、ρ(NO-3-N)、ρ(ON)和ρ(NH+4-N)平均值分别为24.35、 15.15、 8.41和0.79 mg·L-1, 8个湖泊周边近32%的浅层地下水样NO-3-N浓度超过地下水Ⅲ类水质要求(GB/T 14848),其中,洱海、杞麓湖和滇池湖泊周边地下水NO-3-N浓度超标率最高,其次是星云湖、阳宗海和异龙湖,最小为抚仙湖和程海.土地利用和季节变化影响着浅层地下水中各形态N浓度及其组成,农田区浅层地下水中各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