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10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74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松华坝水源区水污染与保护对策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由于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未能较好地解决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造成水源区的生态和环境得不到有效地保护,导致水体中总氮含量严重超标,总体评价为Ⅲ类水.通过详实的资料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建义和措施.  相似文献   
62.
污染物质排入大气层后,对大气环境产生了污染,造成气候的改变,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影响。本文对人体吸入污染物质后所发生的反应过程及危害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3.
针铁矿对几种氧化锰矿物氧化As(Ⅲ)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氧化还原平衡法研究了水钠锰矿、钙锰矿和黑锰矿等三种不同结构类型氧化锰矿物对As(Ⅲ)的氧化特性,以及针铁矿对上述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钠锰矿、钙锰矿和黑锰矿对As(Ⅲ)的最大氧化量分别为480.4、279.6和117.9mmol/kg,其氧化能力与氧化锰矿物的结构、Mn氧化度、表面电荷性质以及结晶度等因素有关;体系中存在针铁矿时,它们对As(Ⅲ)的最大氧化量分别增加到651.0、332.3和159.4mmol/kg;针铁矿本身并不氧化As(Ⅲ),体系氧化能力增强是通过针铁矿对氧化生成的As(Ⅴ)的吸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4.
为丰富完善我国土壤中Sb(锑)对植物的毒理学数据并为土壤Sb生态基准的制定提供依据,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植物毒性试验的标准方法(ISO 11269-2:2013),以外源添加的方式研究了我国17种典型土壤中Sb对甘蓝早期生长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基于全量Sb推导的甘蓝的毒性阈值EC10(10%抑制效应浓度)变化范围为100.55~656.65 mg/kg,表明不同土壤中Sb的毒性差异显著,但基于有效态Sb(Na2HPO4溶液提取)推导的不同土壤中EC10的变化范围为8.28~24.05 mg/kg,其EC10差异有所减小;②相关性分析表明,基于土壤全量Sb推导的EC10与w(OM)(OM为有机质)、w(TN)(TN为全氮)和CEC(阳离子交换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46~0.779),而基于有效态Sb推导的EC10与w(Fe)和w(Mn)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79~0.615);③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土壤pH、w(OM)和CEC可以解释基于全量Sb推导的EC10值74.6%的变异,w(OM)和w(Mn)可以解释基于有效态Sb推导的EC10值62.6%的变异.研究显示,Sb的Na2HPO4提取态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不同土壤中Sb对甘蓝的毒性差异,pH、w(OM)、CEC和w(Mn)是影响Sb对植物毒性的土壤主控因子,可以较好地预测Sb的毒性阈值.   相似文献   
65.
云南省生物入侵现状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云南是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的东喜马拉雅地区的核心区域,生物种类及特有类群之多均居全国之首。但近年来,生物入侵现象发生严重,主要的入侵种有紫茎泽兰(Crofton weed (Eupatorium adenophorum))、凤眼莲(Water hyacinth(Eichhornia crassipes))等,严重威胁着云南省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威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安全。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南省生物入侵的现状,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公众意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6.
设施土壤pH值与有机质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邓玉龙  张乃明 《生态环境》2006,15(2):367-370
设施土壤的pH、有机质与土壤环境质量及设施栽培作物生产水平密切相关。文章对云南不同区域、不同大棚种植年限、不同轮作制度的设施土壤pH与有机质的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棚种植年限长的地区,土壤pH、有机质变化明显;随着大棚种植年限的增长,土壤pH呈下降趋势,有机质含量则呈上升趋势;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大棚土壤pH逐渐升高,而有机质则逐渐降低;不同轮作方式,花-菜轮作比菜-菜轮作有利于增加有机肥对设施土壤pH的缓冲性。  相似文献   
67.
合成了新试剂二安替比林-(间-乙氧基)-苯基甲烷(DAmEM),研究了在Mn(II)存在下,DAmEM与Cr(VI)生成橙黄色化合物.该化合物最大吸收位于480nm处,表观摩尔吸收系数ε=1.73×105L·mol-1·cm-1,化合物至少可稳定8h.服从比耳定律范围4~320μg/L。用于含铬废水和电镀废液中铬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8.
不同种源厚朴叶片性状变异及幼苗生长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全国8省份19个种源的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幼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叶片性状及生长量.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叶片特征值及叶面积、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与几个基本的环境因子间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种源间苗高与地径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厚朴种源苗高从南到北变异逐渐降低,地径则从东到西逐渐减小,即苗期地理变异表现为经纬双向变异,但主要还是以南一北变异为主.叶片性状间及与苗高、地径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叶形指数与叶片宽在α=0.01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叶面积与叶柄长、叶片长及叶片宽在α=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苗高和地径分别与叶面积和比叶重在α=0.05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部分地区厚朴种源呈现典型的区域板块化特征,部分地区则呈现随机变异的特征.  相似文献   
69.
70.
吕玉  周龙  龙光强  汤利 《环境科学》2016,37(8):3229-3236
利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技术,结合氨氧化细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和氨氧化古菌(ammonia oxidizing archaea,AOA)丰度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探索了不同氮水平下间作对玉米土壤硝化势(PNF)的影响.试验设置玉米单作和与马铃薯间作两个种植模式,4个施氮水平(不施氮N0、1/2常规施氮N1、常规施氮N2和3/2常规施氮N3)的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从不施氮到常规施氮,土壤硝化势和AOA、AOB数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逐渐增加,而高氮(N3)时与N2没有显著差异;间作对土壤硝化势、AOA与AOB数量的影响与施氮量和作物生育期有关,低氮投入(N1)间作有利于增加土壤氨氧化微生物数量和硝化作用.施肥是硝化势增加的主要驱动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是影响PNF的主要环境因子;PNF与土壤中AOA、AOB amoA基因丰度成显著的正相关.尽管玉米马铃薯间作降低了土壤中AOA、AOB amoA基因丰度,却使得间作土壤中AOB占据氨氧化微生物数量上的优势.以上结果表明,施氮和间作均影响了土壤硝化作用和氨氧化微生物AOA和AOB数量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土壤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