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52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81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41.
铬渣水泥固化及固化体浸出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铬渣水泥固化时要加入硫酸亚铁和添加剂矿渣、粉煤灰 ,硫酸亚铁可以部分地把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 ,能把得到的固化体六价铬浸出毒性降到低于国家标准 ,抗压强度可达 30MPa以上 ,可综合利用。与此同时 ,本文考虑日晒、振荡时间和固化体粒度对浸出毒性的影响以及固化体表面浸出率、模拟酸雨淋溶对固化体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2.
以对硝基苯甲酸废水、鸟嘌呤废水、乙醛废水和乙醇胺废水为例,对臭氧/活性炭氧化去除废水中有机物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考察了臭氧投加量、pH值和紫外光等因素对臭氧/活性炭催化氧化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影响,并在最优条件下,验证了该工艺作为高浓度有机废水预处理手段,在去除废水中COD和提高可生化性(BOD5/COD)等方面的综合效果.结果表明,活性炭作为催化剂与臭氧共同作用,对对硝基苯甲酸废水COD的去除率明显高于单独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吸附;臭氧/活性炭氧化对乙醛废水和乙醇胺废水这类短链类有机物降解作用不大,但对硝基苯甲酸废水、鸟嘌呤废水这些含有苯环类、长链类的有机物,去除效率较高;在中性偏碱时,pH的提高有利于COD的去除,但过高pH对COD的降解效果反而有所减弱,pH=9.0是比较合适的;在紫外光催化的条件下,采用臭氧/活性炭氧化工艺处理对硝基苯甲酸废水,COD去除率可达到52%,废水的生化性(BOD5/COD)由原来的0.10提高到0.32,大大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143.
城中湖水环境容量计算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中湖西园排污口的水质监测数据和相关水文参数为基础,运用湖泊推流衰减模式推算城中湖的降解系数K,KCOD、KTP和KTN分别为0.0011d-1、0.00151d-1和0.0010d-1。选择质量平衡方程作为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模型,分别以COD、TP和TN为控制因子,计算了城中湖的水环境容量。根据排入城中湖的污染源调查和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得到城中湖水环境容量余量。针对城中湖现状,提出了防止城中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4.
代谢产物积累对二氯甲烷生物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代谢调节产物(NaCl)浓度积累对生物法降解二氯甲烷效率的影响。试验表明,一定浓度的NaCl对二氯甲烷降解菌(GD11)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摇瓶试验中NaCl对二氯甲烷降解菌的抑制浓度为35.1g/L;当空塔气速91.7m/h、二氯甲烷进口浓度2.02g/m3、温度28.5℃、循环液流量0.06m3/h、pH值6.5~7.5时,生物滴滤塔中NaCl对二氯甲烷降解菌的抑制浓度为23.4g/L,两者相比有一定差异。NaCl浓度对生物膜的厚度有一定影响,这从侧面反映了NaCl浓度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5.
垃圾衍生燃料热重-红外联用法的热解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以中小城市垃圾典型组分合成RDF,利用热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TG-FTIR)联用法对其热解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求解了RDF热解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城市垃圾合成RDF具有较高的热值,煤的混入具有良好的助燃效果,单一组分及RDF混合组分的热解服从动力学基本方程表征的规律,可以用来获得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46.
通过摇床振荡试验研究,考察HDTMA有机改性沸石对硝态氮的吸附-解吸特性及对磷酸盐和氨氮的吸附特性,再通过模拟释放试验考察负载硝酸盐HDTMA有机改性沸石对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有机改性沸石吸附硝态氮的最佳HDTMA负载量为276?EC.Langmuir公式能较好地描述有机改性沸石对硝态氮的吸附行为,饱和单位吸附量达到1 724mg/kg,并且有机改性沸石对硝态氮的吸附速率较快.有机改性沸石吸附硝态氮之后一定条件下又会逐渐释放出来,并且吸附的硝态氮越多,硝态氮的解吸量越大.Langmuir公式能较好地描述负载硝态氮之后有机改性沸石对磷和氨氮的吸附行为,且对氨氮的理论吸附量为12.0 mg/g以及对磷的理论吸附量为O.597 mg/g.②采用有机改性沸石负载硝酸盐可以较长时间地向表层底泥提供硝态氮,并且大大减低了进入上覆水的硝态氮比例.硝酸盐负载型有机改性沸石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底泥磷的释放,而且可以控制底泥氨氮的释放.  相似文献   
147.
一种可循环吸附SO2的复合氧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从水滑石类材料制得的MgAlFe复合氧化物脱除低浓度SO2的性能,发现它对SO2具有有很高的吸附速率,吸附容量可达每克材料吸附SO2 1.4g以上,是一种性能优良的SO2吸附剂。研究中发现这类材料饱和吸附SO2后可以用氢气还原再生。氢气的浓度在15%-100%范围内不影响再速率。  相似文献   
148.
纳米TiO2薄膜光催化降解2,4-二氯酚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主波长为365nm的紫外光灯为光源,纳米TiO2薄膜为光催化剂,研究了2,4-二氯酚光催化降解的产物及Cl^-对2,4-二氯酚光催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Cl对2,4-二氯酚光解影响的机理,2,4-二氯酚可以经光催化氧化被彻底矿化,结合外加Cl^-对2,4-二氯酚光催化降解的影响和L-H反应动力学分析,可以认为Cl^-对2,4-二氯酚光催化降解的抑制作用,是由于Cl^-与2,4-二氯酚在TiO2表面竞争同一活性位点所致。因此,当光催化反应进行到Cl^-在TiO2表面竞争性吸附较强时,在反应动力学方程中必须考虑Cl^-的竞争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9.
本试验是在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分布调查的基础上,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微滤膜(MF)过滤微污染地表水,考察微滤膜对天然水中有机物的影响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黄浦江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有机物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3~5 k Da和0.2 k Da附近,且疏水性有机物和亲水性有机物所占的比例相当.有机物季节性分布特征明显,冬季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值偏高,而UV254和比紫外吸光度值(SUVA)则在夏季偏高.黄浦江原水经微滤膜过滤后,有机物构成发生明显变化,膜出水中的亲水性有机物的比例增加,而疏水性有机物的比例降低,DOC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7.73%和15.75%.黄浦江原水及经0.45μm滤膜过滤以去除悬浮物的黄浦江原水分别进行微滤膜过滤,膜比通量的对比发现,在较短时间内两者的膜比通量下降都很明显,而后膜比通量都趋于平缓,变化趋势及结果基本一致,可见,黄浦江水中造成膜通量下降的物质并不是悬浮物,而是溶解性的有机物质.  相似文献   
150.
Ni/Fe二元金属脱氯降解对氯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Ni/Fe二元金属脱氯降解对氯苯酚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吸附氢原子是对氯苯酚脱氯降解的主要还原剂,发生在催化剂表面的化学反应为整个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质量分数为2.96%Ni的催化剂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在相同条件下也具有最好的脱氯性能,90min时的脱氯效率达64%.对不同Ni含量催化剂脱氯的动力学研究表明,对氯苯酚脱氯的表观动力学方程为一级反应,而且反应速率常数正比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通过计算表明,Ni/Fe单位比表面的表观速率常数为(κ′)为7.61×10-4min-1·m-2.当体系温度小于43℃时,脱氯效率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加快,超过这一温度后,升高温度反而会使体系的脱氯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