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52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81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投加低浓度H2O2可控制污水处理厂生物泡沫的产生,实验数据表明,投加低浓度H2O2能氧化部分生物残渣和消除生物代谢过程产生的毒素,并能改善菌胶团菌生活的微环境,促进菌胶团菌的生长。结果表明,在泡沫发生的敏感期间,预先投加低浓度的H2O2能较好地防止泡沫产生。  相似文献   
162.
缫丝行业废水排放特点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德清县缫丝行业发展的现状及缫丝废水治理情况,并对现有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3.
过氧化氢(H_2O_2)和一氧化氮(NO)作为信号分子,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应对外源性胁迫。利用过氧化氢酶(CAT)以及NO清除剂(PTIO),研究了除草剂阿特拉津(atrazine,100μg·L~(-1))影响小球藻生长的机理,并分析内源性H_2O_2和NO在小球藻抗除草剂胁迫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在诱发小球藻细胞死亡的过程中,不同程度促发了H_2O_2和NO生成;外源CAT可通过清除H_2O_2和诱导NO来缓解阿特拉津对小球藻的生长抑制;PTIO与阿特拉津的联合实验进一步证实,小球藻体内的NO诱导与H_2O_2的爆发无关,它们之间的合成没有相关性。因此,除草剂阿特拉津主要通过诱导小球藻体内的H_2O_2爆发来破坏藻细胞,抑制其生长,与NO的信号传递无关。  相似文献   
164.
研究了处理垃圾焚烧渗沥液的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在超负荷运行前后厌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在实验室启动并运行了处理垃圾焚烧渗沥液的EGSB反应器,逐渐提高反应器的有机负荷(OLR),当OLR为23.1kgCOD/(m3×d)时,COD去除率保持在93%以上.当OLR继续升至24.5kgCOD/(m3×d)时,COD去除率迅速下降至73.9%,且出水挥发酸大量增高,反应器进入超负荷运行状态.对反应器中厌氧颗粒污泥进行克隆文库分析,发现经过11d的超负荷运行,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古菌的优势菌从产甲烷髦毛菌(含量为68.4%)变为产甲烷微菌(含量为51.9%);细菌的优势菌一直是低GC革兰氏阳性菌(含量约56%),且大多数属于具有形成芽孢特性的Clostridiales目.EGSB反应器超负荷运行导致乙酸营养型古菌大量死亡,小分子有机酸大量积累,处理效率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65.
利用固态法和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钙钛矿(LaMnO3)和八面体分子筛(OMS)两种锰基催化剂,在不同工况(输入电压、初始浓度、停留时间和催化剂放置量)条件下考察了等离子体催化对乙酸乙酯的降解特性.结果发现,锰基催化剂的加入显著提高了乙酸乙酯的去除率,减少了副产物的生成,并且OMS的催化活性高于LaMnO3;此外,乙酸乙酯去除率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增加,随着污染物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少,并随停留时间的增长而变大;催化剂放置量为0.2 g时催化效果最佳.OMS催化剂在等离子体催化长期运行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基于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比表面积测试(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锰基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质的分析表明,OMS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主要归功于其拥有更高比例的Mn4+/(Mn3++Mn4+)和吸附氧(Oads)/晶格氧(Olatt).  相似文献   
166.
金属催化还原技术对p-二氯苯的脱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Pd/Fe双金属体系对p-二氯苯(p-DCB)的快速催化还原脱氯处理. 结果表明, 在Pd的催化作用下,零价Fe对p-DCB具有较好的还原脱氯效率. 当Pd/Fe双金属的钯化率为0.02%,催化还原剂的用量为4g/75mL,反应90min p-DCB脱氯率达到90%以上;p-DCB的脱氯效率与溶液初始pH值、反应温度、钯化率、Pd/Fe投加量等因素有关;p-DCB在催化还原脱氯过程中先生成氯苯,而后继续脱氯生成苯.  相似文献   
167.
以再生胶炼胶车间一生产线产生的恶臭废气为研究对象,通过中试试验考察了化学吸收、臭氧氧化及两者组合工艺对炼胶恶臭废气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恶臭废气经臭氧氧化预处理后,再经碱液吸收净化,其浓度低于国家排放标准;在臭氧(浓度为19×10-6)氧化时间为1~2 s、碱溶液(10%浓度)吸收时间为2~3 s的试验条件下,净化率达99%;净化系统装机功率小于2 kW/1 000 m3,运行成本小于3.7元/1 000 m3,表现出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8.
DMF溶剂回收中抑制DMF水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一种优良的工业溶剂和有机合成材料,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针对回收DMF存在的第二回收塔甲酸含量偏高、塔底釜残中DMF产出增大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以及各厂家均未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文章采用向DMF回收系统加入二甲胺的方法,从化学平衡的角度研究了二甲胺在DMF回收系统中对甲酸生成的抑制作用,并将第二回收塔设计为减压蒸馏方式,其DMF回收率可提高25%。  相似文献   
169.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净化废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污染物治理技术。由于其具有微生物密度高、微生物流失量少、产物易分离以及耐毒性强等优点,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阐述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治理NH3、H2S、SO2、VOCs等废气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0.
以石英砂为载体,用碱性沉积法制备了铝盐改性砂,在静态试验条件下,考察了铝盐改性砂对锌的吸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pH值为中性的条件下,铝盐改性砂的吸附效果优于石英原砂,石英原砂对Zn2+去除率为41%,铝盐改性砂对Zn2+去除率可达到68%;随着Zn2初始浓度的增大,铝盐改性砂对Zn2+的去除率逐渐减少;铝盐改性砂对Zn2的去除率随着pH值的升高而提高,当pH为9时,去除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