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67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滇东高原牛栏江流域岩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睿东  陈盟  李强  王櫹橦 《环境化学》2021,40(12):3828-3837
以滇东高原牛栏江流域岩溶区为例,利用水化学数据,探讨区内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对研究区24组水样的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化学类型主要是以HCO3-Ca·Mg型和HCO3-Mg·Ca为主,HCO3-和Ca2+是区内主要阴阳离子,反映了水化学特征主要受碳酸盐岩溶解影响.δD与δ18O的关系显示,研究区内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化学演化过程受地层岩性影响显著,岩石风化使东、西两区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有较大差异.Mg2+、Ca2+、HCO3-、SO42-和Cl-主要受岩石风化、大气降雨等自然条件控制,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小,Na++K+则是主要受农业活动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本研究对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区的水化学特征、水质保护和滇池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
83.
漓江流域红壤侵蚀区植被演替与复合农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漓江季节性的干旱和洪涝并存成为地方政府、有关专家和旅游行业密切关注的环境问题,漓江流域的环境建设尤其是上游森林植被恢复,成为生态治理重点内容。漓江上游红壤区植被类型主要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丛和草丛,植被的水分特征差异较大,植被的生态调节、水源涵养功能各异。在漓江上游红壤区开展4种模式的植被恢复和复合农林试验示范,3年的试验表明,乡土常绿阔叶树适应性强、有效保持水土,果林经济效益显著、但生态功能较差,木本药材林具有较好的生态功能和潜在的经济效益。通过调查和试验示范,提出亚热带红壤退化山地农林经营的植物种类和复合模式,对漓江流域水资源调控和水土流失治理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4.
利用时空替代原理,选取漓江流域红壤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草丛、灌丛、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5个阶段作为演替序列,研究自然恢复过程中各演替阶段的植被结构动态和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草丛→灌丛→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次生常绿阔叶林正向演替的进行,在未形成成熟而稳定的顶极群落之前,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植被生物量及生产力都呈增大趋势。退化群落通过自然恢复总是向着结构更复杂、更完善的方向发展。根据恢复过程中植被的动态变化规律,提出了一些人工促进植被恢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85.
为研究岩溶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细菌群落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结构和多样性以及环境因子对其产生的影响,以桂林会仙岩溶湿地沉积物中提取的总DNA为模板,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细菌16S rDNA V4、V5区进行测序并分析,共得到有效序列711 403条,序列平均长度为372.34 bp,聚类产生5 952个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具有较高的细菌多样性,包含70个门,150个纲,195个目,325个科,446个属.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优势类群,占比为18.33%~44.16%,并以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及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为主要组成部分,这些类群中包含了硫杆菌属(Thiobacillus)和脱硫酸盐橡菌属(Desulfatiglans)等参与硫元素循环的菌群,推测对湿地沉积物中的硫循环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属水平上存在大量(37.85%~84.67%)未分类(Unclassified)细菌类群.在会仙岩溶湿地水质及沉积物化学指标中,与细菌群落相关性较大的是ρ(NO3--N)、ρ(NO2--N)、ρ(TP)和ρ(TN)等水质指标.研究显示,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细菌具有很高的多样性,沉积物中蕴藏了许多潜在新物种;并且,水质指标对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较大,说明人为因素对于会仙岩溶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6.
基于自组装原理混合了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和FeCl_3·6H_2O,并使用NaOH溶液固定,戊二醛-甲醇溶液交联后得到了不同载铁量的载铁氧化石墨烯壳聚糖(Fe@GOCS)球形材料,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其对水溶液中As(Ⅲ)的吸附去除及机制.结果表明,吸附剂负载的铁以α-FeO(OH)形态为主,对As(Ⅲ)的吸附容量随pH的降低呈上升趋势,实验最佳pH值为3.在温度298.15、 308.15和318.15 K且pH值为3条件下,As(Ⅲ)的吸附反应在45 h左右达到平衡,吸附剂最佳投加量为1.0 g·L~(-1),最大吸附容量可达289.4mg·g~(-1). 5次吸附-解吸附后,吸附容量未下降,反而呈上升趋势.热力学结果显示:ΔG~θ0、ΔS~θ0和ΔH~θ0,表明Fe@GOCS对As(Ⅲ)的吸附过程是吸热和熵增的自发反应,升温利于吸附;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Freundlich和Sips等温吸附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对As(Ⅲ)的吸附行为.结合材料表征测试结果,认为离子交换和表面络合是Fe@GOCS去除As(Ⅲ)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7.
探讨桉树枝条生物炭对桂北桉树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不同施用量的应用效果,为桉树人工林枝条等林业废弃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广西北部低山丘陵地区4 a生桉树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桉树枝条废弃物500℃厌氧制备生物炭,基于小区定位试验,分别输入质量分数为0(CK)、 0.5%(T1)、 1.0%(T2)、 2%(T3)、 4%(T4)和6%(T5)这6个比例的桉树枝条生物炭,输入1 a后对不同处理下桉树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0~30cm土层,随着桉树枝条生物炭输入量的增加,降低了土壤容重,平均降幅为3.82%~33.55%;增加了土壤自然含水量、毛管孔隙度和总毛管孔隙含量,增幅分别为7.67%~31.75%、 8.95%~33.19%和9.28%~35.86%,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生物炭显著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交换性铝、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钠含量,降幅分别为8.28%~70.03%、 5.55%~70.34%、 5.10%~21.78%和12.81%~49.27%;增加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电导率、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增幅分别为27.08%~160.39%、 117.00%~546.64%、 17.10%~66.14%和17.38%~71.38%;提高了土壤pH值,增加了0.17~1.29个单位.桉树枝条生物炭输入林地土壤后,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和速效氮含量,增幅分别为10.94%~51.37%、 14.29%~59.45%、 6.48%~59.57%、 6.28%~29.41%、 4.79%~19.81%和7.72%~75.87%.土壤主要物理因子之间、化学因子之间、土壤理化指标两两之间绝大部分存在正相关关系,相互影响.总体上,桉树枝条生物炭短期内有利于缓解桉树人工林地土壤的酸化趋势,对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提高养分含量有积极的正效应和调控作用,促进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综合考虑, 4%~6%的生物炭输入量是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最优处理,研究结果对土壤改良、林地生态环境改善以及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8.
89.
模糊支持向量机在滑坡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将模糊支持向量机应用于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工作,并进行验证,进行了研究区滑坡现状的调查,评价指标的选取,隶属函数的确定和基于FSVM的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选取了高程指标、坡度指标、岩土体指标、地表湿度指标及植被覆盖指标等5个指标作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最后以莆田市为例,结合Rs和GIS技术,进行了滑坡危险性评价的研究.评价结果与实地验证和莆田市国土局提供的地质灾害现状图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0.
采用野外取样和盆栽试验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茂兰3个不同岩性地球化学背景下森林的土壤中的种子进行萌发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的土壤中贮藏着丰富的种子,种子库储量在187.5-550粒/m2。(2)相对而言,纯灰岩的种子库储量最大,不纯碳酸盐岩的次之,纯白云岩的种子库储量最小;在垂直方向上,种子密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3)土壤种子库中自然萌发的种子物种多样性指数为纯灰岩>纯白云岩>不纯碳酸盐岩。(4)从土壤种子库萌发的种子数量和组成成分方面来看,纯白云岩和不纯碳酸盐岩之间的相似性系数>纯白云岩和纯灰岩之间的相似性系数>纯灰岩和不纯碳酸盐岩之间的相似性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