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50篇
综合类   241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H酸综合废水 ,成分复杂、毒性大 ,针对上述废水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用铁屑过滤装置处理该废水 ,提高其BOD5、CODcr比值 ,再用生化法处理 ,COD、NH3 N去除效果明显、且流程简单 ,投资省、运行费用低。  相似文献   
242.
介绍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HSMS)标准化实施进程及发展前景,论述了OHSMS的基本原理和特点,阐述了企业建立OHSMS的意义及企业实施OHSMS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43.
解决白色垃圾污染问题的根本在于推广应用新型环保塑料制品。CT塑料制品的生产、使用和最终处理过程都符合环保要求,是的一次性食品仪器容器替代品。  相似文献   
244.
摘要:本文论述了石化企业无组织排放废气的污染特征和产污环节,提出减排对策,并以某石化企业为例,说明其无组织排放废气减排措施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245.
李宇斌  王恩德 《四川环境》2006,25(5):107-111
结合辽宁省危险废物排放现状,提出辽宁省危险废物污染控制战略。建立全省危险废物管理与登记交换中心,建设省级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中心、危险废物焚烧中心、省级危险废物污染事故预警系统。提出全省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布局和技术路线选择方案、硼泥和铬渣处置技术路线。在大城市或经济较发达城市,可采取回转炉方法集中焚烧医疗废物,而运输半径之外偏远山区或经济欠发达城市可采用高温灭菌方法处置本辖区内的医疗废物。硼泥、铬渣则优先采用资源化技术进行处置。  相似文献   
246.
夏广锋  周昊 《新疆环境保护》2007,29(3):11-14,35
辽宁省沙化土地面积54.96×104hm2,潜在沙化土地面积60.66×104hm2.大部分的沙化土地分布在辽西北地区,辽西北是我国北方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来监测数据表明,辽宁省土地沙化有恶化的趋势,而且这种沙漠化正逐年向辽宁省的腹地扩展.根据辽宁省的沙化特点以及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初步探讨了其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47.
比较了生物絮凝剂γ-聚谷氨酸与PAM、PAC及FeCl3等3种常规化学絮凝剂对5g/L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结果表明,γ-聚谷氨酸的絮凝活性较高,投加量在0.02g/L以上时均能获得》90%的絮凝率,其最佳投加量为0.30 g/L,此时上清液浊度为3.2NTU,絮凝率达97.82%,絮体粗大,固液分离迅速,产泥量小,无毒.γ-聚谷氨酸絮凝剂处理各种浓度工业废水的结果表明,其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率不高,较适用于处理低浓度工业废水以及河流水体的净化,其在中、高浓度工业废水的处理中并没有显示出比PAM和PAC等化学絮凝剂更为优异的絮凝效果,且与PAM相比,γ-聚谷氨酸絮凝剂的投加量偏大.  相似文献   
248.
辽河三角洲湿地环境动态变化调查及生态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辽河三角洲辽东湾滨海湿地调查基础上,对该区湿地的形成、分布、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探讨生态环境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制约,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寻求两者协调发展的途径,为制定该区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9.
250.
辽宁省产业结构对环境影响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影响着一个地区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等诸多方面。本文对辽宁省产业结构现状,主要行业产值及污染贡献率,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污染物排放强度变化影响进行剖析,较系统地分析了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对环境的影响,对环境管理及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