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3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04篇
基础理论   81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二甲戊乐灵降解细菌HB-7的分离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富集培养方法 ,从环境中获得菌株HB 7,初步鉴定属于芽孢杆菌属 (Bacillus) .实验结果表明 ,培养条件会影响HB 7的生长和降解二甲戊乐灵的效率 ,少量的蔗糖能促进菌体生长和降解 ;在pH为 6~ 9的范围内菌体生长量大、降解率高 ;二甲戊乐灵浓度的提高抑制了菌株的生长和降解 ,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提高农药去除量 ;HB 7降解二甲戊乐灵的最佳培养温度是 30℃左右 .研究结果还表明菌株HB 7含有一个质粒 ,该质粒能产生降解二甲戊乐灵的酶系统 .  相似文献   
132.
为研究水稻根形态及磷营养状况对水稻吸收和转运五价砷的调控作用,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外部磷浓度(0、10、50、150、300μM KH2PO4)下水稻(Oryza sativa L.)短根突变体与野生型短期内对五价砷(10μM Na3AsO4)吸收和转运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根形态(短根突变体与野生型)和磷营养状况均能对水稻吸收和转运五价砷产生显著影响:1)磷能竞争性抑制水稻对五价砷的吸收,随营养液中磷浓度的增加,水稻地上部和地下部五价砷含量、单位根干重砷吸收量(根系砷吸收能力)均显著降低;2)水稻短根突变体对五价砷的吸收能力低于野生型,但转运能力高于野生型.  相似文献   
133.
准确测定植物中水杨酸的含量是深入研究其重要作用和抗病机理的必要前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植物中内源水杨酸进行了分析,比较了紫外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不同的检测结果,发现荧光监测器灵敏度更高,是紫外检测器的15倍.论文同时比较了使水杨酸与其他组分很好分离的液相色谱条件,结果表明,pH5.5的乙酸钠:甲醇(9:1,V/V)的流动相效果最好.用该方法测得的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73%,重现性和稳定性均较好(稳定性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6%).论文以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野生型和水杨酸突变体两种类型为供试材料,对其体内水杨酸进行了提取测定,检测结果发现野生型体内的水杨酸的含量大约是水杨酸突变体的9倍,与文献报道吻合.  相似文献   
134.
采用滤纸接触法和土壤培养法研究了毒死蜱(Chlorpyrifos)、马拉硫磷(Malathion)和氰戊菊酯(Fenvalerate)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效应.滤纸接触法试验浓度分别设置为,毒死蜱:3.14、6.28、9.42、12.56、15.70、18.84μg·cm-2;马拉硫磷:3.10、6.20、12.40、18.60、24.80、31.40μg·cm-2;氰戊菊酯:0.31、0.62、1.24、1.86、2.48、3.14μg·cm-2.土壤培养法试验浓度分别设置为,毒死蜱:100、125、150、175、200、225、250mg·kg-1;马拉硫磷:350、400、450、500、550、600mg·kg-1;氰戊菊酯:20、30、40、50、60、70、80mg·kg-1.结果表明:采用滤纸接触法测得的各农药对蚯蚓48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毒死蜱12.26μg·cm-2、马拉硫磷19.61μg·cm-2、氰戊菊酯1.03μg·cm-2;采用土壤培养法测得的各农药对蚯蚓7d的LC50分别为毒死蜱427.67mg·kg-1、马拉硫磷742.53mg·kg-1、氰戊菊酯81.81mg·kg-1,14d的LC50分别为毒死蜱182.21mg·kg-1、马拉硫磷497.29mg·kg-1、氰戊菊酯37.46mg·kg-1.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这3种农药对蚯蚓的毒性均为低毒级.  相似文献   
135.
嗜热子囊菌是一种嗜热真菌,可以产生具有很高工业价值的内切葡聚糖酶.本研究成功表达了嗜热子囊菌内切葡聚糖酶Ⅰ基凶,并获得热稳定的重组内切葡聚糖酶.提取嗜热子囊菌光孢变种(Thermoascus aurantiacus var.levisporus)总RNA,通过RT-PCR方法克隆出内切-β-葡聚糖酶eg1基因的成熟肽编码序列.采用基因重组的方法构建该基因的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eg1,经线性化后采用电穿孔法将其导入毕赤酵母GS115中,大量筛选后获得高效表达内切葡聚糖酶Ⅰ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GpN24.该菌株采用甲醇诱导120 h后,内切葡聚糖酶Ⅰ的活力可达570.7 U/mL,最适温度为55℃,在90℃的条件下保温30 min后仍具有60%的酶活力;最适pH为5.0,在pH 3.0~5.0的条件下酶活力保持稳定.图6表2参16  相似文献   
136.
研究黄河和渤海对沿岸土壤养分和盐分的影响及原因.采用GPS定位技术,采集了139个剖面点的土样,选取81个具有代表性的样点,根据样点与黄河和渤海距离的不同设置6条样线.通过DPS统计软件对土壤中有机质、碱解N、速效P、有效K和盐分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和渤海对沿岸土壤的养分和盐分含量都存在影响,即土壤盐分总体上随着与黄河距离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与渤海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土壤有机质、碱解N、有效P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随着与黄河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由于黄河三角洲土壤的特殊成因,土壤速效K含量的变化与其他土壤养分不同,但与土壤盐分相似.  相似文献   
137.
分别在山东泰安、聊城、菏泽、枣庄、潍坊长期施用涕灭威的农田采集土样,通过富集培养法筛选出1株降解涕灭威能力较高的细菌ZH-1,经生理生化与分子鉴定,该菌株为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sp.).为使该菌能更好地用于涕灭威残留污染治理,研究其生长和降解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适合ZH-1菌株生长和降解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和硝酸钠;振荡(120 r/min)培养时该菌的适宜降解温度为30℃,且在低温时的生长和降解能力优于高温;培养基适宜pH值为7,且偏酸性条件下菌株的降解能力高于偏碱性条件;外加氮源硝酸钠的适宜质量分数为0.3%.在适宜培养条件下,恒温振荡培养5 d后菌株ZH-1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2.5 mg/L、25 mg/L、50mg/L、100mg/L、200mg/L的涕灭威的降解率分别为51%、58%、69%、50%、35%,对涕灭威的绝对去除量随着涕火威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外加氮源质量分数低于0.3%时,菌株的生长量随外加氮源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可在实际应用中加入一定氮源以促进该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8.
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测度及时空差异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业生态效率测度对于促进农业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1993—2013年农业投入产出相关数据,采用劳动、土地、化肥、农药、农膜、机械动力、灌溉、役畜八类投入指标,农业碳排放和农业污染两类非期望产出指标以及农业总产值作为期望产出指标,利用SBM-Undesirable扩展模型测算全国、东中西、八经济区及省际农业(种植业)生态效率,并分解无效率项。结果显示:1样本期内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呈现"降-升-降-升"平缓右偏型"W"结构,总体上中国农业生态效率趋于提升;2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和八大经济区农业生态效率总体趋势与全国基本一致,但又各具特点,三区域中东部地区差异较大,八经济区中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差异较大;3省际农业生态效率总体上也存在差别,农业生态效率总体较高的省份既有上海、江苏等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又有贵州、新疆等经济落后地区。从效率损失结构来看,农业生态效率损失总体上主要是由投入冗余和非期望产出冗余导致的,但投入和非期望产出冗余内部结构又存在诸多不同。总体而言,化肥、农药、农膜过度使用及其负面作用在较多地区表现较为突出。农业生态效率测度实质是平衡农业投入、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三者的关系,提升农业生态效率,促进农业生态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农业生态效率评价中,要基于资源禀赋现实、基于要素替代关系、基于生态负面影响等,结合地区发展现实和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相应调整,有区别地促进农业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9.
稻壳活性炭制备及其对磷的吸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农业废弃物稻壳经炭化、活化、酸洗、水洗和干燥等工艺制备出一种富含微孔和中孔结构的稻壳活性炭,其BET比表面积达886.3 m2/g。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稻壳活性炭对磷吸附条件,并在该条件下进行了吸附等温和吸附动力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稻壳活性炭对磷的吸附等温曲线能较好符合Langmuir模型(R2=0.9284)和Freundlich模型(R2=0.9208),由Langmuir线性拟合方程可得稻壳活性炭对磷饱和吸附量达6.93 mg/g;稻壳活性炭对磷的吸附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R2=0.9968),吸附速度较快,颗粒内扩散为该过程控速阶段。稻壳活性炭作为一种易得、廉价、高效的填料,在农村分散型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0.
用铁分别作为电絮凝反应系统的阴极和阳极,研究电絮凝法对牛仔布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考察了电极电压、反应时间和pH等因素对电絮凝法去除实验所用废水中COD和色度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极电压和反应时间是主要的影响因素,pH次之。电极电压24 V,反应时间35 min,pH为7.4时,脱色率可达99%,COD去除率在70%左右,处理效果最佳。因此,电絮凝法可以作为印染废水的预处理工艺,有效降低废水COD和色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