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79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83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71.
李超然  苗令占  侯俊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1):5245-5253
针对近年来关于河流生态系统中生物膜在干湿胁迫下的响应研究进展,综述了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适应性变化,主要分析了生物膜中不同功能类群(自养和异养)以及群落结构(α多样性以及β多样性)的动态变化;结构性变化主要表现为随着干旱进行α多样性的降低以及β多样性的升高,另外系统总结了干湿胁迫下生物膜生产力和代谢功能的动态响应;重点分析了生物膜微生物群体对干湿胁迫的抗性机制,并展望了分子生态网络分析在生物膜动态响应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2.
徐润泽  操家顺  方芳 《环境工程》2022,40(6):107-115
氧化亚氮(N2O)是一种温室气体,同时也是具有能源回收潜力的强氧化性物质。综述了促进N2O产生的新兴污水脱氮过程及提高N2O产生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方法的运行条件及N2O转化率,并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不足之处。从识别N2O产生的关键影响因素和预测N2O产量2个方面综述了污水处理过程中N2O数据驱动模型的研究进展。目前N2O的增产方法主要包括耦合好氧-缺氧氮分解过程、单反应器生产过程及基因工程菌和半导体修饰菌增产过程。收集污水处理厂中的大数据可以建立N2O数据驱动模型,但是现有的数据驱动模型仅仅关注N2O减排。开发N2O的新型增产过程,优化控制增产过程的功能菌种,建立N2O数据驱动模型与N2O增产方法之间的关联性是未来N2O生产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3.
应用Gabi软件,分析比较了使用厨余垃圾处理器和传统分类处理方法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全过程的生命周期评价(LCA)。研究表明,两种垃圾处理模式环境影响潜值分别为1.44×10~(-2)和1.39×10~(-2),两者的主要环境影响潜力贡献者均为全球变暖,垃圾焚烧为主要环境影响环节;厨余垃圾厌氧发酵技术主要环境影响为酸化,对全球变暖的改善效果明显;厨余垃圾粉碎直排较厌氧发酵技术对酸化的改善效果明显,但对富营养化影响增加了4×10~(-2),增加比例为22.5%,污水处理厂尾水收纳水体存在富营养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74.
为了明确双酚AF(BPAF)对水生生物行为的影响,考察了BPAF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生殖、生长、发育、生理等)影响.结果显示,BPAF对大型溞的24h和48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9.70mg/L和5.02mg/L.根据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BPAF属于毒性Ⅱ级.BPAF对大型溞生殖、生长、发育和生理的毒性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BPAF(100 μg/L)导致大型溞性成熟时间明显延迟,并显著降低了大型溞产卵频次、产卵总数等生殖行为,且对大型溞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抑制现象,同时造成种群繁衍能力显著受损.本文旨在为BPAF对水生生物的生态行为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5.
典型海水淡化工艺的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杉雪  张文龙  熊维  侯兴  李轶 《环境工程》2019,37(3):168-173
对以反渗透和低温多效蒸馏为主体工艺的海水淡化厂,从其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到运行阶段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开展了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表明:反渗透和低温多效蒸馏工艺均在淡化处理阶段产生的环境负荷最大,分别占总体的70%和60%,并且在酸化、海洋水生生态毒性、全球变暖和光化学氧化环境指标上贡献显著。低温多效蒸馏工艺除在以化学药剂投加量为影响因子的非生物资源耗竭,及臭氧层损耗指标上的贡献值小于反渗透工艺外,在其他环境指标上的贡献值均较高于反渗透。总体来说,能源消耗是导致淡化工艺高环境负荷的主要影响因子,反渗透工艺具有比低温多效蒸馏工艺耗能更低更具环境效益,且兼具出水水质高、占地小、效率高等优点,是未来海水淡化发展的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76.
高碱性印染废水在生化处理前需进行中和处理降低pH,而通常所采用的硫酸会对厌氧处理产生抑制效应,因此分别使用CO_2和硫酸中和印染废水,并采用UASB反应器进行厌氧处理,对比分析反应器的处理效果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采用CO_2代替硫酸中和印染废水的UASB-2反应器内ρ(SO42-)显著降低,ρ(CODCr)ρ(SO42-)由2~3升至6~8,CODCr去除率和氨化率分别升高了46. 8%和42. 2%;在进水采用硫酸中和的UASB-1反应器内,产酸菌与SRB(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硫酸盐还原菌)丰度的增加导致反应器处理效率不佳,而UASB-2反应器内微生物多样性提高,绿弯菌门(Chloroflexi)、热孢菌门(Thermotogae)及Thermovirga属等优势菌群有利于提高厌氧污泥处理能力;进一步将CO_2中和工艺代替硫酸中和工艺应用到实际工程,发现生化处理系统CODCr、TP、TN污染物去除率由原来的91%、82%和52%分别升至95%、89%和60%,每年可减少印染废水处理成本165×104元,减排CO_2气体3 150 t.研究显示,CO_2中和工艺在印染废水处理中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7.
华祖林  汪靓 《环境科学》2013,34(6):2134-2138
在确立湖泊营养物基准的过程中,湖泊水体参照状态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步骤.本文基于广义极值分布理论,发展提出了一种确定湖泊参照状态浓度的新方法.该方法克服了频率分析法等描述性统计方法存在的数据分组可能造成人为误差和不便于统计推断,难以进行可信度评价的缺陷,能有效地推断给出参数和物质浓度置信区间.将该方法应用到太湖的水质基准参照状态中,通过对太湖湖心两个站点1995~2006年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和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a)的数据进行分析,其年最小值的相反数符合广义极值分布,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推荐采用25%分位点的值作为太湖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的参照状态,即太湖的参照状态是:总氮0.71 mg·L-1,总磷0.025 mg·L-1,叶绿素a为1.81μg·L-1,并分别得出了它们各自的95%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78.
抗生素在沉积物中的吸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生素作为医疗业和农业使用量最大的药物之一,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很容易进入沉积物一水环境中。抗生素在沉积物中的吸附过程是影响抗生素的反应活性、可移动性、持久性及生物可利用性的关键过程。本文选择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和大环内酯类4类常用抗生素,在总结了这4类抗生素在湖泊沉积物中污染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抗生素在沉积物中的吸附机制,并归纳论述了pH值、盐度、重金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水动力条件对其在沉积物上吸附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79.
概述了沉淀池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根据模型的维数不同,详细介绍了各种模型的原理、发展历程及适用范围,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0.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建  张晨君 《环境科技》2010,23(3):30-33
介绍了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和作用机理,总结了国内外人工湿地技术在深度处理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工业行业废水以及农村污水等方面的应用概况,分析了人工湿地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推广应用优势,并提出了人工湿地污水深度处理技术推广应用的3个原则: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效率与景观结合,最后对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