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4篇
综合类   33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根据山东省1961-2010 年90 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观测数据,采用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ET0)的Penman-Monteith 模型方法,分析了山东省ET0对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风速、日照时数、相对湿度的敏感性,并结合各气象要素的多年相对变化定量探讨了影响ET0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近50 a 来,山东平均ET0以-1.818 mm/a的趋势减少,夏季减少趋势最显著,1983 年前后ET0发生突变。各气象要素对ET0变化的敏感区域、与ET0相关性地域差异明显。虽然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的敏感系数较低,但其减小趋势极显著,多年相对变化较大,使平均风速成为ET0变化负贡献最大的气象要素,日照时数次之,最高气温贡献最低,相对湿度在沿海地区的正贡献较大。年、春、秋和冬季对ET0变化的主导因子是平均风速,夏季是日照时数,半岛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的主导因子是相对湿度。突变后主导因子是平均风速的站点明显减少,主导因子为相对湿度的站点明显增多,由于夏季日照时数极显著减少,导致突变后夏季大多数站点对ET0变化的主导因子为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32.
本文利用山东雷暴天气中地面定位系统地闪及气象观测站降水资料,分析该地区雷电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山地及丘陵地区发生的地闪多于平原地区,危害较强的正地闪主要分布于海拔相对较高的山东西南及中南部地区.地闪与降水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着较好的对应性;特别是在鲁西南和鲁西北平原地区地闪与降水有着较好的相关性,在这些区域可以利用地闪资料反演雷暴天气中的降水.  相似文献   
33.
燃煤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回归测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二氧化硫排放量与原煤中可燃硫和不可燃硫含量的关系,建立了燃煤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回归测算模型,并以山东省火电厂为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所建回归测算模型模拟精度高,效果好,是二氧化硫排放量测算方法的重大改进.  相似文献   
34.
碳氮比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静态小试装置,考察了低、中、高3组不同进水COD/N(2,5,10)对系统中氮、磷及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C/N的变化对COD的去除率影响不大,平均去除率达到94.6%。TN的去除率随着COD/N的增大而逐渐升高,在C/N=5时达到63.8%,继续提高COD/N,TN的去除率变化不大。NH4+-N去除率随着COD/N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碳源的增加,释磷菌能够从进水中获得充足的碳源,从而可以比较充分地释磷,因此,磷的去除率随COD/N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35.
聚硅酸金属盐类混凝剂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叙述了聚硅酸金属盐类混凝剂的概念,介绍了该类混凝剂的研究现状,详细分析其物化特性和混凝特性,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6.
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及在煤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技术特征、分类、根据煤矿生活污水的特点,论述了采用氧化沟技术处理污水的合理性,提出了适合煤矿生活污水的氧化沟工艺流程,主要的设计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37.
山东省城市大气降水pH值观测结果及其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山东省十七个主要城市2003年大气降水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对大气降水pH值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酸雨频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酸雨主要出现在秋季和冬季;鲁北平原、鲁中南的莱芜地区,胶东半岛地区频率较高。从酸雨与气象条件的初步分析得出,风速越小时,地面风对酸雨的贡献就相对增大;冬季接地逆温的存在为酸雨形成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文章并从气象角度对酸雨成因机理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8.
以南屯矿区及其上方的邹济公路为背景,采用FLAC~(3D)软件,对采动影响下的高等级公路破坏机理和破坏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高等级公路采动变形经历先"上凸"后"下凹"过程,且破坏程度随着公路级别的降低而增加。应尽量使公路位于采空区正上方,且延伸方向和工作面推进的方向一致;若公路位于采空区一侧时,路面向采空区一侧整体滑移和倾斜;若公路延伸方向与工作面推进方向垂直,应注意采空区公路两端的上凸变形;应避免公路与采空区斜交。在相同地质采矿条件下,随着深厚比的增加,路面破坏程度减小,且在一定范围内,路面最大下沉值与深厚比存在非线性关系。研究成果为邹济公路下开采方案和公路维修治理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9.
利用山东省济南、青岛2001—2010年以及其他7个重点城市2005—2010年逐日空气污染指数(API)和同期的常规气象资料,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各市空气质量年、季变化特征,并利用SPSS软件进一步分析探讨了API指数与风速、气温、降水、湿度、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济南由于受能源结构、地形、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API指数累年平均值最大达到91.2,沿海城市空气质量明显好于内陆城市,日照 API 指数最小仅为56.5;从年际变化来看,济南由于加强对空气污染的治理,空气质量明显改善,API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他城市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或减小。空气质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各城市均是夏季空气质量最好,优良率天数频率最多,冬季最差,济南冬季发生轻微污染以上天数的频率最大占39.8%;各城市均以 PM10为首要污染物出现的频率为最多,出现以 NO2、SO2为首要污染物频率最多的城市分别是枣庄、潍坊,出现空气质量为优频率最多的城市是日照;各城市4季 API 指数与同期常规气象要素密切相关,4季API指数与降水均呈负相关,除济南春季外,与风速基本呈负相关,春、夏、秋3个季节API指数与相对湿度基本均成负相关,冬季API指数与日照时数成负相关、与气温、相对湿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40.
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安全分析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从"人"、"机"、"环境"的角度,定性分析了在生产过程中影响三者安全性的主要机理及其对整个人-机-环系统的安全影响,并同时分别建立了三者的安全性数学模型,最后以这些模型为依据,以济钢集团的一个生产车间的现场所测数据为基础,对人-机-环境系统工程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生产现场的安全分析、评价和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