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4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96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刘健  吴坚阳  刘长军 《四川环境》2002,21(4):43-44,51
通过对杭州啤酒厂清洁生产示范工程的回顾评价和追踪评价,不仅可再现以往的成果,而且可了解该示范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情况,有利于对示范工程长期效益进行评估和示范工程的成败进行总结,因此,这是一项务实的制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聚类分析法利用数据之间距离系数进行分类的原理,建立空气监测点位聚类分析优化模型,结合阜新市地形、气象及历史监测数据,进行阜新市空气监测点位布设优化应用,优化结果表明:距离相似水平取d=0.3时,环保局(B点)与人民公园(C点)监测点空气污染物浓度分布相似性最高,合并为1点,增设气象台监测点位作为清洁背景点,4个点位构成阜新市空气监测新网络;利用CALPUFF模型模拟对优化后监测点位进行相关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监测点位优化后SO2浓度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984,PM10相关系数为0.968,NO2相关系数为0.973。CALPUFF模型模拟值与实际监测值之间相关系数均大于0.75,表明优化后的阜新市空气监测点位具有客观环境代表性;监测点位优化与检验方法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研究了我国沿海城市的生态危机、剖析了生态危机的根源并提出了调控机制。由于沿海城市的生态问题存在着较大的共性。本文提出的措施对其他沿海城市解决生态危机也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和珠三角土壤中汞的化学形态、转化和吸附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农业土壤中汞的积累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选择10个代表性农业土壤样品,研究了土壤中汞的化学形态、积累过程中形态的转化及吸附-解吸行为.研究表明,当无外源汞加入时,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农业土壤中,汞主要以稳定的残余态形式存在.但随着汞加入量的增加,土壤中可交换态汞显著增加,增加程度与土壤性质有关.土壤pH是影响土壤汞有效性最重要的因素,其对土壤汞的吸附、解吸、形态转化和存在形态均有很大影响.土壤酸化可促进土壤汞的释放,加剧对环境的危害,防治土壤酸化也可有效降低土壤中汞对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农田土壤固碳作用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树涛  门明新  刘微  许皞 《生态环境》2007,16(6):1775-1780
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和平流层臭氧空洞已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土壤碳库作为地表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碳库之一,是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等温室气体的重要释放源,也是重要的吸收汇。因此,寻找农田土壤系统碳管理的有效方法已经成为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科学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已将固碳农业作为环境管理的重要导向,应用颗粒分组13CNMR或CPMAS-NMR技术对土壤碳固定的机制研究指出微团聚体与矿物-粘粒复合体的相互作用是土壤有机碳稳定存在的主要方式,揭示了土壤有机碳的腐殖质转化及其与土壤矿物、金属氧化物结合的微观水平,且从土壤物理结构、化学组成和生物学特性等多学科交叉研究土壤有机碳的固定机理及其稳定机制。长期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措施所导致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密度及垂直分布的变化是造成土壤碳库损失的主要原因,为了增加农业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管理措施应该从增加有机碳输入量和减少有机碳矿化两方面着手,加强对农业土壤固碳潜力和土壤碳库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多角度研究。  相似文献   
16.
杭州市城市和郊区表土磷库及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杭州市城市和郊区土壤磷素具有明显的积累特征并有较高的潜在释放能力。可提取态P(包括H2O-P、NaHCO3-P.NaOH-P和HCl-P)平均在80%左右,其中以HCl—P的比例最高,平均约55%。32个研究土样中,26个土样的水可溶性(H20—P)在10mg/kg以上,15个土样的NaHCO3—P在100mg/kg以上。酸性条件下P的释放潜力明显增加。土壤水溶性P含量及在酸性条件下P的释放量与土壤总P呈正相关,与土壤pH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风浪扰动对太湖水体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风浪条件下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采用ICP-AES测定其中Co,Cr,Cu,Ni,Pb,Zn,Al,Fe和Mn不同形态的含量.研究表明,水体中Al,Fe,Co,Cr,Pb和Ni可提取态含量随风浪扰动程度的增强其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Mn,Zn和Cu在7m·s-1风浪下含量最高,11m·s-1风浪次之,2m·s-1风浪最小.7m·s-1风浪与2m·s-1风浪相比,水体中Mn, Co, Cr, Zn, Cu和Ni的B1, B2, B3态含量增加3-20倍.11m·s-1风浪与7m·s-1风浪相比,Co, Cr和Ni的B1态含量分别增加31.1%-76.8%,Mn, Zn和Cu分别减少22.1%-38.6%; Cr,Zn和Ni的B2态含量增加12.1%-50.2%, Mn减少65.6%, Co和Cu的含量相当; Co和Ni的B3态含量增加15.4%-10.3%,Cr,Mn,Zn和Cu略微减少.水体中的金属主要以Fe-Mn氧化物结合态存在,且金属的三态比例随风浪的变化不明显. Mn的生物有效性最高,Zn,Cu和Ni次之,毒性较大的Pb和Cr的生物有效性较低.Al, Fe和Pb的Fe-Mn氧化物结合态比例非常高,约有74.56%-100%. Co,Cr和Ni的有机结合态比例较高,且Co和 Ni的三态比例比较均一,Cu的B3态较低.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浙江天台铅锌矿区香根草 (Vetiveriazizanioides)及其群落中几种主要植物Cu、Cd、Zn、Pb的累积分布 ,对植物与土壤元素、对重金属的耐受性作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香根草植物中元素含量表现为Zn >Pb >Cu >Cd,其中Cu表现为根 >茎 >叶 ,Cd表现为叶 >茎 >根 ,Zn、Pb表现为根 >叶 >茎 .香根草中的Zn、Pb含量均显著地高于其它几种植物 .香根草与土壤元素关系中 ,Zn的相关性最显著 ,其次为Pb .图 1表 5参 19  相似文献   
19.
土壤-青菜系统中铅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青菜种植条件下2种不同类型的人为铅污染土(黄松田土和黄红壤)中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生理生态参数以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土壤在外源铅含量为100和300 mg·kg-1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有微小增加,而高浓度铅污染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显著降低.在高浓度铅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生理生态参数发生明显变化,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有机质碳(Cmic/Corg)逐渐下降,代谢熵(qco2)明显上升,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处于胁迫状态.结果还显示,铅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与不同的管理方式(青菜种植情况)以及土壤中有机质、粘粒含量等有关,在种植青菜、有机质和粘粒含量高的土壤中,土壤微生物各项参数变化要小.对21种磷脂脂肪酸(PLFA)的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铅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伴随着功能参数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随着铅污染程度的增强,指示真菌和放线菌类的脂肪酸增加,而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脂肪酸比值下降.  相似文献   
20.
沂北水稻主产区田间土—水磷素流失潜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嘉善、余姚、德清、余杭4个具有代表性浙北水稻主产区,研究了水田土-水磷素流失潜能及环境意义。4稻区高水平磷肥投入促进了土壤高磷化,土壤Olsen-P积累的同时,相应地提高了土壤生物性有效磷、水浸提磷,并提高了土壤磷素的流失潜能。稻区土壤在富磷化过程中,存在着土壤磷素的农学意义向环境意义方向演变的趋势。在非植稻期,稻区农田水体,包括沟渠水、田表水、排渠水、暗管排水等总磷(TP)平均超过了易诱发水体富营养化临界值,其中溶解磷(DRP)占总磷40%;主要是源于绿肥田表水及部分排渠中的溶解磷对稻区外水体构成了直接危害。在非植稻期,因稻区间农耕措施的差异导致了土壤富磷水平与对应田表水磷素水平不具相关性;在植稻期,施磷措施促进水田土壤富磷,相应地提高了田表水磷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