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48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湖泊水域面积日益缩小,不仅影响了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也造成了湖泊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的破坏及湖泊水环境质量的下降。以淮河中下游洪泽湖为例,通过收集洪泽湖地区1930~2001年不同时期的地形图和遥感影像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RS)技术的支持下对洪泽湖地区70多a来水域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30~1961年,洪泽湖面积减少了130.3 km2,年均递减率为0.23%;1961~1971年,洪泽湖面积减少了31.99 km2,年均递减率为0.17%;1971~2001年,洪泽湖面积减少了154.93 km2,年均递减率为0.3%;1930~2001年,洪泽湖面积减少了317.22 km2,减少了1930年总面积的16.92%,年均递减率0.24%。洪泽湖水域面积变化主要集中在湖的西部和东北部的湿地沼泽处。同时应用分形理论中的计盒维数及基于岸线发育系数方法,对洪泽湖1971~2001年30 a来湖泊岸线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30 a来,洪泽湖的岸线曲折度降低,岸线长度减少,岸线结构趋于单调。岸线曲折率下降与该时期洪泽湖的滩地围垦、水利建设等人类经济活动对湖泊形态的改变有密切关系,沿湖兴修水利工程,联圩并圩以及围湖垦殖等人类活动对洪泽湖岸线的演变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加速了湖泊岸线的演化进程,导致湖泊岸线的计盒分形维数值降低。湖泊水域动态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的作用更为突出,针对湖泊水域日益减少的现状,在以上结果分析及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如何合理利用与保护洪泽湖水资源、水环境进行了探讨,以实现湖泊资源的持续利用和湖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2.
盐城市海岸带环境预警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简述了海岸带环境预警系统的组成,将海岸带环境预警的指标体系分为警情指标和警兆指标两大类,建立了海岸带环境预警指标体系。以盐城市为例,应用时间序列曲线模型对盐城市1995年-2010年的各项预警指标进行了拟合、预测。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到2010年的环境发展警情和警度进行了预报。研究结果表明,盐城市海岸带环境多数年份处于中警状态,系统指数处于比较严重的状态。  相似文献   
73.
基于景观格局的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以行政区划为评价单元,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对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方式、景观格局特征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为主,其中耕地是盐城海岸带的优势类型,虽然近年来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仍是区域景观基质类型,均占总面积的78%以上;海岸带景观水平趋于破碎化,区域景观格局更加复杂化、分散化和多样化;研究区北部景观水平特征指数较中部、南部为高。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所带来的利益差异是导致盐城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的关键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74.
黄家祥  殷勇 《环境保护科学》2007,33(6):35-37,70
灌河是苏北地区最大、航运条件最好的入海河流。重金属元素分析显示,在灌河口表层沉积物中Hg、Cr、As和Cu的含量要高于背景值;Pb和Zn的含量比较接近背景值;Cd的含量低于背景值。其中Hg元素出现了中等程度的生态危害性,而Cr、As、Cu、Pb、Zn和Cd等元素的生态危害系数均极低,整个灌河口潮滩地区并没有出现较为严重的重金属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75.
泉州湾海岸湿地沉积物C、N的空间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爱军  陈坚  李东义  卓志强 《环境科学》2007,28(10):2361-2368
在泉州湾不同类型海岸湿地采集了6根短柱状样,利用激光粒度仪分析了沉积物的粒度并计算了中值粒径,利用元素分析仪分析了沉积物中的总有机碳(TOC)、总无机碳(TIC)和总氮(TN)含量.结果显示,泉州湾海岸湿地的沉积物以粉砂和粘土质粉砂为主,中值粒径介于9.2~18.5 μm之间;水头光滩湿地沉积物TIC含量约为0.137%,高于附近互花米草湿地的含量(0.014%~0.038%),TIC主要集中在粗颗粒部分.沉积物TOC、TN含量分别介于0.939%~2.057%和0.163%~0.260%之间,互花米草对C、N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红树林对C、N的富集能力很弱;周边的排污活动使水头地区的TOC含量明显高于洛阳江河口地区.沉积物TOC、TN含量与中值粒径之间的相关性很弱,TOC与TN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互花米草湿地TN含量与C/N、互花米草湿地和光滩湿地的TOC与C/N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这些初步说明泉州湾海岸湿地沉积物的TOC主要来源于周边污染物的排放及植被自身生产.  相似文献   
76.
海岸湿地是由低地、滩涂与生物群落组合的海岸环境。中国海岸湿地环境受季风波浪、潮汐与大河影响的河海交互作用为特征,地跨39个纬度带,其面积约占中国湿地总面积的1/5。按成因与表相可分为:河口芦苇、草滩湿地,平原海岸草滩盐沼湿地及在华南隐蔽港湾顶部红树林沼泽湿地3种类型。均具有潮上带、潮间带与潮下带分带特性。海岸湿地是珍贵的新生空间资源,但由于滥伐垦殖、外来生物种属入侵危害、陆源水沙减少及海平面上升招致海岸侵蚀、盐潮入侵与内涝频繁等灾害影响,海岸湿地环境质量下降,面临着解决海岸湿地生态保护与沿海人民生计这一新生矛盾问题。需沿流域进行陆海结合的系统研究与对比总结,找出湿地保护与开发的临界度,全面规划实施。  相似文献   
77.
曹妃甸工业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曹妃甸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异常紧缺、降水量不足、主要依靠跨区域调水的特点,综合考虑环境、人口、社会、经济等各方面要素,选取水资源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子系统,并运用区域水资源规划管理理论,采用多目标规划技术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多目标评价模型;结合按照各种发展模式设定的A,B,C,D四种情景,采用隶属度的方法分析计算了曹妃甸工业区2010,2020,2030年在A,B,C,D四种不同发展情景下的水资源承载力,得出A,B发展模式下曹妃甸工业区水资源准不可承载,C,D发展模式下可承载的模型预测结果;并针对评价结果,结合工业区实际情况,提出曹妃甸工业区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78.
上海城市发展与其海域赤潮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红明  张振克 《灾害学》2006,21(4):75-78,107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赤潮爆发频率明显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对沿海经济的危害程度日益加重。赤潮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何科学地分析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与赤潮灾害的关系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1978~2004年上海城市发展的相关指标与其海域赤潮发生频率及累计影响面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7年间上海海域出现了2次赤潮高峰期;赤潮灾害规模与上海城市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沿岸养殖业及农业、陆源排泄物等有密切关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海域的赤潮频率及影响面积也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79.
简要分析了南通市陆源污染物现状,提出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海洋不是人类的天然排污场所,保护海洋环境的任务十分紧迫,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相似文献   
80.
中国滨海湿地CH4通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滨海湿地严格的厌氧环境造成与其面积不成比例的碳储量,同时有利于CH4的产生。探讨滨海湿地温室气体通量,尤其是CH4通量,对确定滨海湿地究竟是温室气体的“源”还是“汇”,评估滨海湿地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论文通过对中国滨海湿地CH4通量的排放机制、时空变化以及影响因素进行阐述总结得出:闽江河口CH4通量明显大于长江口和黄河口,主要原因在于温度和生物量的差异;江苏滨海湿地CH4通量的研究相对薄弱,南方红树林湿地CH4通量的空间差异较大。潮汐对滨海湿地CH4通量的影响呈“M”型:涨潮开始时,CH4通量逐渐增加,随着水位的加深,逐渐减少;当落潮到最适宜产生CH4的水位深度时,大量原先产生的CH4开始排放出来,待水位继续下降,产生的CH4极容易被氧化,开始减少。目前缺乏研究滨海湿地CH4通量的标准方法,而且针对潮汐变化,微生物以及酶活性对CH4排放的影响研究比较薄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箱法进行CH4通量的研究需因地制宜,依据研究目的以及植被、土壤、水文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样点布设原则和采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