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7篇
废物处理   3篇
综合类   218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51.
镁盐改性活性炭对普拉红B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化学沉淀-原位复合法制得氢氧化镁/活性炭复合材料(Mg(OH)2/AC),对其比表面积和XRD谱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该复合材料对普拉红B的脱色性能.结果表明,在293~313 K下,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都能很好地描述Mg(OH)2/AC对普拉红B的等温吸附过程,而Langmuir模型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52.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稠油污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从稠油污水中筛选出的3株高效烃类降解菌株HD-1、HD-2和HD-3用于稠油污水处理,研究了单一菌株和混合菌株对原油和COD的去除率。实验结果表明,单一菌株对原油和COD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混合菌株对原油和COD去除效果更加显著。室内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停留时间为6 h时,含油量和COD分别为30 mg/L和300 mg/L时,经过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出水含油量和COD分别降至1 mg/L和50 mg/L以下,达到了反渗透膜组件预处理的要求,为稠油污水热采锅炉用水回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3.
研究了东海内陆架两个沉积岩芯DH33和KP04中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了重金属的累积过程及影响因素,并对不同重金属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最后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表征了百年来的生态风险变化。结果表明:东海内陆架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于长江的入海携带,因地理位置差异,两岩芯重金属含量变化与长江径流量变化响应程度不同,DH33靠近长江口,响应较好,径流量大的年份重金属含量高;KP04远离长江口,响应较差,浙闽沿岸流和台湾暖流均会对KP04有物源供应。重金属V与Cr、Cr与Ni间相关性良好;As、Hg、Cd 3者与其它金属相关性较差,KP04重金属的含量总体大于DH33,与“粒度律”相矛盾,初步推测KP04站位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受物源供应和沉积速率共同作用的影响,台湾暖流可能是重要的物源供应途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仅岩芯KP04在1990s和1930s处于“中度污染”级别,且主要是由Hg、Cd、As引起  相似文献   
154.
钦州湾春季水质营养状况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2010年4月对钦州湾海域调查结果,分析并评价了该海域春季的营养状况。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DIN和SiO3-Si都为茅尾海钦江入海口含量较高,PO4-P为茅尾海西南部沿岸增养殖区含量较高,DIN、PO4-P和SiO3-Si水平分布上均表现为湾内含量高于湾外。从营养结构看,与Justic等提出的营养盐化学计量限制标准比较,符合P限制条件,PO4-P可能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潜在限制因子。根据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模式和有机污染评价指数计算结果显示,2010年春季钦州湾海域营养水平属于中营养水平,有机污染程度属4级,表明钦州湾表层海水水质已达到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55.
东海赤潮高发区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赤潮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根据2002-04~2003-02期间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4个综合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区营养盐季节变化及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海区营养盐状况与赤潮的关系.结果表明,各项营养盐的平均浓度分别为:溶解无机氮(DIN)(17.93±2.46)μmol·L-1,磷酸盐(PO3-4-P)(0.59±0.11)μmol·L-1和硅酸盐(SiO2-3-Si)(15.34±3.23)μmol·L-1,调查海区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海区营养盐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秋冬季节高于春夏季节,其平面分布特征呈现近岸高、外海低,沿岸方向向离岸方向逐渐降低的特点;调查海区DIN和SiO2-3-S主要来源于长江冲淡水等陆源输入,PO3-4-P主要来源于长江冲淡水和台湾暖流;调查海区的赤潮发生区域主要集中在营养盐浓度相对较高,而总悬浮颗粒物(TSP)含量相对较低的区域.  相似文献   
156.
时有发生的溢油事故以及沿海陆源输入性的石油污染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短期或长期的危害.生物炭是一种原料来源广、低成本、环境友好的富含碳的材料,是解决全球废弃物碳足迹问题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基于生物炭的海洋石油烃修复材料被广泛关注.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生物炭的制备及生物炭材料在海洋石油烃修复中的应用.生物炭的制备过程中,其理化性质主要受原料类型、热解速率、热解温度和热解时间的影响.生物炭的高孔隙率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使其具有溢油吸附的巨大潜力.为提高溢油吸附效率,酸改性、磁改性和疏水改性等方法常用来改善生物炭的性质.此外,生物炭基气凝胶因其独特的吸附性能,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除在水环境适用外,利用生物炭还可对沉积物中的石油烃进行封存和修复,以减少其扩散和生物利用度.多孔、富含营养元素的特点使生物炭可以作为固定化材料来固定石油烃降解菌,以减少海洋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冲击,保证菌剂的降解效率.综上,生物炭具备的各种优异性质使其在海洋石油污染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生物炭实际应用的不足及自身存在的某些性质问题,是此后生物炭的研究重点,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7.
以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为代表(简称BTEX)的单环芳烃是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重要组分,它们对臭氧(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生成具有重要作用.于2020年10月分析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海水和大气中BTEX的分布特征,并评估了其海-气通量及大气环境效应.结果表明,研究海域表层海水中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7.4±21.9)、(91.2±64.0)、(25.9±16.9)、(52.9±34.9)和(26.7±19.3) ng·L-1.BTEX浓度总体呈现近岸高、外海低的分布趋势,底层海水浓度略高于表层.大气中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的平均浓度分别为(90.4±46.6)×10-12、(255±284)×10-12、(139±115)×10-12、(196±202)×10-12和(131±116)×10-12,在舟山群岛附近海域浓度较高.大气中乙苯和二甲苯...  相似文献   
158.
富营养化导致藻类过度繁殖和缺氧频发,易引发甲烷大量释放,已经成为河口和近岸海域严重的环境问题.本研究通过氧改性斜发沸石制备氧纳米气泡,用于模拟研究原位修复缺氧沉积环境和缓解沉积物甲烷释放.氧改性斜发沸石覆盖缺氧沉积物12 h后,上覆水中溶解氧含量从0.22 mg·L-1上升至4.28 mg·L-1,氧化还原电位由-59 mV上升至2 mV;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的20 d累积甲烷通量比未覆盖组下降了99.0%;荧光定量PCR对产甲烷古菌丰度进行绝对定量的结果表明,上层沉积物中产甲烷古菌丰度从8.90×107拷贝数·g-1下降至1.65×107拷贝数·g-1.氧改性斜发沸石形成的有氧覆盖层能够显著抑制产甲烷古菌的活性,有效缓解沉积物甲烷释放,是可行的原位修复缺氧沉积环境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9.
根据2018年4、5和6月份苏北浅滩海域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区生物可利用氮NO3--N、NO2--N、NH4+-N、尿素和溶解游离氨基酸(DFAA)的浓度及其分布特征,并探讨了早期浒苔绿潮与生物可利用氮的关系.结果表明,NO3--N是该海域5种生物可利用氮组分的主体,其浓度为(17.51±10.25)μmol/L,占生物可利用氮组分80%以上,其它依次是尿素、NH4+-N、DFAA和NO2--N,浓度分别为(1.54±0.81),(1.17±0.63),(0.43±0.15),(0.27±0.15)μmol/L,浒苔绿潮暴发初期生物可利用氮的平面分布特征整体呈现出明显的近岸高,外海低的趋势,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近岸养殖业发达海域及河口地区.在浒苔快速增殖阶段,各生物可利用氮组分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其中NO3--N含量降低最为明显,浒苔快速增长期的6月份较4月份降幅约40%,NO3--N是浒苔绿潮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氮源.此外,尿素及DFAA浓度也明显降低,也可以作为营养物质被浒苔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60.
渤海沉积物中磷的分布与埋藏通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渤海27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和25个站位的柱状沉积物中总磷(TP)、无机磷(IP)及有机磷(OP)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渤海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0.83~20.27 μmol·g-1,IP是表层沉积物中磷的主要存在形式,平均占TP的81%,柱状沉积物中无机磷同样占绝对优势.沉积物中总磷与无机磷的垂直分布具有由较深层向浅层增加的趋势,有机磷含量也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一般是上部变化较大、下部变化较小.渤海沉积物中总磷及无机磷在黄河口及莱州湾附近海域含量最高,渤海西部也有较高含量,中部次之,东部及海峡沉积物中磷含量最低;沉积物中有机磷在渤海西北部、渤海湾及辽东湾口附近含量较高影响渤海沉积物中磷含量的主要因素有陆源输入与水动力条件渤海磷的埋藏通量和埋藏效率都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研究发现,磷的埋藏通量与沉积速率的相关性显著(r=0.897,p<0.01),而磷的埋藏效率沿岸高,并向外海逐渐降低通过对比1998年与2008年渤海中南部的表层沉积物磷含量数据,发现2008年沉积物中总磷、有机磷含量高于1998年,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渤海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愈加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