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4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102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沸石生物滤池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工艺性能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为将电厂低浓度生活污水处理后回用于循环冷却水,开发了沸石滤料曝气生物滤池(ZBAF)工艺,在直径0.2m、滤料高3m的ZBAF装置中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2℃~17℃,停留时间1.4h,气水比4:1,进水浊度、BOD5、CODCr和NH4+-N分别为59NTU、30mg/L、81mg/L和16mg/L时,相应的出水指标为3.2NTU、3.2mg/L、14.5mg/L和0.5mg/L,满足再生水用作循环冷却补充水的水质标准.改变水力停留时间和气水比对BOD5、CODCr和浊度去除率影响不大,但对NH4+-N去除率影响较大.生物相观察发现:反应器内脱碳/硝化区(C/N区)生物相很丰富,其中固着型纤毛虫很多;而硝化区(N区)生物相比较单一,主要为硝化菌.固着型纤毛虫数量明显减少处为2个区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02.
SiO2纳米粉掺杂对薄膜光催化剂结构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固定膜光催化剂吸附能力差的缺陷,在催化剂的涂覆溶胶中掺杂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SiO2纳米粉制备了一种新的TiO2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TEM)和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发现,催化剂的晶相以锐钛矿为主,并含有少量的金红石,平均晶粒尺寸为27nm左右.其中掺杂的SiO2以十几到几十纳米的无定型团簇形式分散于薄膜中,除了能增大薄膜的表面积外,对TiO2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基团等性质几乎没有影响.光催化降解试验表明,SiO2掺杂后薄膜的活性大大改善,并受掺杂SiO2的原始粒径和掺杂量影响很大.此外,该催化剂还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连续30多天的使用中,对活性艳红X-3B的去除率一直维持在80%左右,活性未见降低.  相似文献   
103.
苯甲酸类光催化降解和羟基自由基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13种苯甲酸类化合物在固定膜平板反应器中的光催化降解,探讨了光降解速率与化合物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QSAR),同时分析了苯甲酸类化合物和羟基自由基反应的速率常数与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Hammett常数(σ)和摩尔对数溶解度(lgS)是影响本甲酸类光降解速率lgK的重要因素,其定量关系式为:lgK=-0.309σ+0.125lgS-2.612,苯甲酸类与羟基自由基反应的定量关系式为lgKOH=-0.414σ+9.816,证实了羟基自由基在本甲酸类光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4.
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的氮磷去除机理   总被引:54,自引:3,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氮磷去除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cm/d的水力负荷下,系统对氨氮、COD、总磷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出水中氨氮、COD、总磷分别低于0.2,30,0.025mg/L;系统对总氮亦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达63.5%.强化布水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对污染物质的去除率.地下渗滤系统中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可以去除约50%的进水总氮,是地下渗滤系统去除氮的主要途径.改善条件以促进反硝化反应是提高地下渗滤系统总氮去除率的关键.土壤吸附与沉淀作用是地下渗滤系统去除磷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5.
pH值对白腐真菌液体培养基抑制杂菌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应用摇瓶试验研究了不同初始pH值对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液体培养基在非灭菌环境抑制杂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孢子作为种子在非灭菌环境进行培养时,初始pH值为3.6和4.4的液体培养基在培养第1d仅感染酵母菌,而初始pH值为5.6的液体培养基不仅感染了酵母菌而且还感染了细菌;正是由于非灭菌环境培养体系感染杂菌,使得后续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对活性艳红K-2BP的脱色能力大大降低甚至丧失;而采用灭菌环境培养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非灭菌环境脱色活性艳红K-2BP的方法却获得了较好的脱色效果,3种初始pH值的氮限制液体培养基培养出的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对活性艳红K-2BP 45h的脱色率均在70%以上,接近或超过灭菌环境的结果,其中初始pH值为4.4的液体培养基培养的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在非灭菌环境对活性艳红K-2BP的脱色效果最好,其24h的脱色率达到80%以上.尽管3种pH液体培养基在脱色过程中也同样感染了杂菌,但与非灭菌环境培养体系相比含量很少,没有影响脱色效果.因此,可以得出低pH值(pH=3.6,pH=4.4)氮限制培养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细菌,但是却不能抑制酵母菌;当在非灭菌环境使用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脱色活性染料时,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只有在灭菌环境培养至菌丝体形成并在整个系统占优势,才能获得较高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106.
酵母Candida krusei对合成染料的脱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Yu ZS  Wen XH 《环境科学》2005,26(5):137-142
通过筛选实验,从土壤中新分离到1株对活性艳红K-2BP具有明显脱色效果的酵母菌株Y-G-I,经鉴定为克鲁斯假丝酵母Candida krusei.该菌株对含活性艳红K-2BP起始浓度为200mg/L的培养基,最大脱色率为99%,达到最大脱色率的时间是12h.克鲁斯假丝酵母的最佳接种量应不低于5%(体积分数),培养基最适pH在4~9之间,氮源(NH4)2S04浓度不低于0.1%,相对应的碳源葡萄糖浓度不低于0.5%.对脱色机理的研究表明,该菌株对活性艳红K-2BP的去除属于降解脱色.此外,该菌株对另外9种染料(50mg/L)的脱色率在62%~96%之间.其中,对偶氮染料弱酸艳红B、活性黑KN-B和活性红M-3BE的脱色率都达到了90%以上,对三苯甲烷染料(酸性媒介漂蓝B)的脱色率达到了93%.表明克鲁斯假丝酵母在染料废水的处理上可能具有较好地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07.
酵母菌株Pseudozyma rugulosa对合成染料脱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志晟  文湘华 《环境化学》2005,24(2):186-188
通过筛选实验,从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对活性艳红KBP具有明显脱色效果的酵母菌株,鉴定为Pseudozymarugulosa.采用含50mg·l-1活性艳红K2BP的液体培养基同步培养脱色,发现该菌株在9h时对活性艳红K2BP的脱色率为99%.此外,该菌株对另外九种染料的脱色率在22%—98%之间.其中,对偶氮染料——弱酸艳红B、活性黑KNB和活性红M3BE的脱色率都达到了96%以上,对三苯甲烷染料——酸性媒介漂蓝B的脱色率达到了89%.  相似文献   
108.
采用UASB中试(100 m3/d)对生活污水处理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出水水质良好。COD的去除率在52%~83%,出水的COD值<100 mg/L以下,SS的去除率在95%左右,UASB处理生活污水的最佳停留时间为6 h。产气率在0.1 m3/d。不管停留时间在10 h、5 h,出水的氨氮、乙酸值比进水的高;钙、镁、总氮、总磷、硫酸根和硝酸根离子出水值比进水值低。  相似文献   
109.
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壳聚糖制备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壳聚糖的制备过程中,通过在稀酸脱钙阶段加入少量的助剂A,改过去室温浸泡16h~24h为30℃下搅拌3h,反应物质量比为10%HCl:助剂A:蟹(虾)壳=3.5:0.5:1;在浓碱脱乙酰基阶段加入少量助剂B,改过去115℃下反应6h为105℃下反应2h,反应物质量比为40%NaOH:助剂B:甲壳素=4:0.2:1,使壳聚糖的制备成本较原工艺下降了49%,制备时间缩短了1半,产品的主要性能参数(脱乙酰度、粘度、分子量等)均达到或超过美国Sigma公司同类产品(Chitosan,C-3646)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0.
活性翠蓝生物降解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试验比较了厌氧、好氧条件下活性污泥对活性翠蓝的生物降解机理、降解能力及受葡萄糖浓度影响的情况.结果表明厌氧菌不能单独降解活性翠蓝,只能通过共代谢作用降解活性翠蓝;而好氧菌既可以单独降解活性翠蓝(以活性翠蓝为唯一碳源时,20mg/L活性翠蓝的24h好氧降解率为37.4%),也可以通过共代谢作用降解活性翠蓝.葡萄糖浓度的升高对提高活性翠蓝的厌氧、好氧生物降解率均有利,当葡萄糖浓度为1200mg/L时,20mg/L活性翠蓝的24h厌氧、好氧降解率分别达到81.5%、73.6%.活性翠蓝浓度对厌氧菌、好氧菌的生物降解能力也有影响.当葡萄糖浓度分别为800mg/L、1200mg/L,活性翠蓝(浓度为20~100mg/L)的厌氧降解率比好氧降解率高4.9%~27.2%,说明厌氧菌对活性翠蓝的降解能力比好氧菌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