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4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47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结合生态县建设主要指标和新晃县域实际情况,构建了一套包含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进步3个层次共32个指标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综合计量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对生态县规划基准年(2012年)、近期(2015年)、中期(2017年)、远期(2020年)的指标值进行可持续发展度的量化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2015年、2017年、2020年新晃县可持续发展度分别为0.4271、0.5694、0.7161、0.8349,呈持续上升趋势。最后提出了几条提高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2.
为定量评价湖南省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采用2008-2013年新晃县统计年鉴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相关数据,对新晃县6a(2007-2012年)来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实证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新晃县2007-2012年在较低的发展水平下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生态赤字逐年上升,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同时在测算生态经济系统多样性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时发现生态经济多样性指数提升,系统的发展能力有所提高。最后讨论本研究中发现的生态足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3.
不同生物炭用量对酸性菜地土硝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集了种植过蕹菜(60 d)的不同生物炭用量(0、2%、5%、10%干土重)的盆栽酸性菜地土,在60%土壤持水量和温度25℃培养条件下对土壤硝化作用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土壤硝化作用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Logistic修正模型(延滞期为0)拟合得出土壤NO-3-N随时间的变化为"S"型增长,与不施氮肥(CK)和施氮肥(NB0)处理相比,生物炭处理土壤NO-3-N累积量较高,生物炭提高土壤最大硝化速率(Kmax)同时减少达到最大硝化速率所需时间(t0)是其主要原因.Kmax与土壤pH、氨氧化细菌数量、NO-3-N、微生物生物量碳、氮,t0与微生物生物量氮、氨氧化细菌数量,最大硝化潜势(Np)与脲酶活性间显著相关.尽管生物炭提高Kmax,但却降低Np,生物炭对酸性菜地土硝化作用的影响以及NO-3-N淋失风险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4.
通过模拟研究满江红(Azolla imbricate)在不同水温和不同磷浓度下的生长状况,了解洱海满江红生物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水中磷吸收的最佳温度和最佳磷浓度。结果表明,满江红在10~30℃均能正常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满江红植物组织中的氮磷浓度及植物的相对生长率随着水中磷浓度升高而增加,其组织中的氮磷浓度在水温25℃时达到最高。表明满江红对水体中的磷有较好的吸收效果,但受到水温和水中磷浓度的交互影响,即随着水中磷浓度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对水中磷的吸收量均增多但吸收率下降;满江红对水中磷吸收的最佳条件为水温25℃、磷浓度为0.075 mgL。  相似文献   
45.
生态县建设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生态县建设在规划和管理工作中的特点和难点的分析,从规划与管理一体化的角度提出了生态县建设规划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并对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功能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为制定和落实生态县建设规划和政府的综合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我国生态县建设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6.
为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以平江县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选择了自然生态、生态安全、社会经济三大类因素和高程、坡度、坡向、自然灾害、基本农田、生物生境、交通区位、水文区位和城镇吸引力9个指标,建立了村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村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中三大因素之间的关系和9个指标之间的重要性.结果表明,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中,权重最大的是生态安全因素,所以城镇建设必须从保护生态安全格局出发,进行科学规划;自然灾害指标合成权重最大,是城镇建议用地规划着重考虑的指标.层次分析法是系统的分析方法,为村镇建设用地的选择提供了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47.
温度是土壤酶活性的关键非生物影响因子,调控着土壤物质周转过程.为了探究温度变化对稻田土壤有机质周转及其关键胞外酶活性的影响,设计室内培养试验,分别在5、15、25和35℃下测定亚热带稻田土壤BG(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探究温度对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与碳氮转化过程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稻田土壤中w(DOC)(DOC为可利用态碳)、w(NH4+-N)和w(MBC)(MBC为微生物生物量碳)在5~25℃下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在第15天时BG活性达到306.57~437.75 nmol/(g·h),并随温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后减,在第3、75天时,25℃下BG活性为184.46~207.60 nmol/(g·h).土壤酶活性的Q10(温度敏感性)在15℃升至25℃时表现出正响应(Q10=1.5),而在5~15℃和25~35℃时Q10 < 1,表现为消除效应.土壤酶活性的变化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温度作为关键影响因子,升温显著改变了土壤中w(DOC)、w(NH4+-N)、w(MBC)、w(MBN)(MBN为微生物生物量氮),进而影响土壤BG活性;土壤中w(MBC)对BG活性具有直接的显著负影响作用.研究显示,对参与稻田土壤碳转化BG酶活性的温度敏感性及其与土壤关键理化因子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量化,有助于深入开展水稻土碳循环及其调控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48.
为了探讨磷素添加对低磷稻田土壤固碳自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低磷水稻土为研究对象,设置添加磷素(P添加量为80 mg·kg~(-1))和不添加磷素两种处理土壤,种植水稻进行室内培养实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分析了水稻分蘖期(移栽后14 d)和拔节期(移栽后22 d)添加磷素(P)和对照(CK)处理根际土壤固碳自养微生物cbb L、cbb M、acc A和acl B基因数量的差异,同时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并分析了不同处理方式下固碳功能基因丰度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分蘖期磷素添加降低了土壤MBC和NH+4-N含量,提高了土壤DOC、Olsen-P和p H;分蘖期P处理NO-3-N含量比CK处理低,而拔节期反而比CK处理高.分蘖期,磷素添加显著提高了cbb L、cbb M、acc A和acl B基因的数量,与CK处理相比,分别提高156%、99%、110%和193%.而磷素添加对拔节期cbb L、acc A和acl B基因数量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对cbb M基因数量反而产生了抑制作用.冗余分析(RDA)显示,土壤Olsen-P含量是影响固碳自养微生物丰度最显著的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49.
不同水深梯度对4种挺水植物生长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了水葱(Scirpus validus)、菖蒲(Acorus calamus)、香蒲(Typha orientalis)、茭草(Zizania caduciflora)4种常见的挺水植物,研究了静水条件下不同水深梯度(0cm(对照)、30cm(浅水处理)、60cm(深水处理))对4种挺水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影响.试验结...  相似文献   
50.
以湖南为例从分散蓄水与扩容蓄水、即时蓄水与重复蓄水、分级截流与设阻截流等角度,分析了稻田养鱼的生态防灾机制,得出湖南宜鱼稻田87.0万hm^2,以蓄水30cm计算可蓄存107.9亿m^3。通过重复蓄水、设阻蓄水,接纳多次降雨洪水,调节水分时空分布,创造减灾避灾的人工生态防灾系统,形成多物种共生共存的农田湿地生态系统,提高农田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